周 靜
(望子成龍教育集團成都玉壘中學 四川 成都 611833)
做了三年班主任,回想一下這么多年我工作學習的地方,我記憶中最深的還是那些我呆過的教室,回想一下那些地方,我覺得我們的課堂環(huán)境過于單調(diào),氣氛過于嚴肅,管理不夠靈活。別說別的,只要您仔細在教學樓里走走,看看各個班級的布局,全是一樣的:無聊的班級名稱:?年級?班級;所有白色的墻壁;同樣的口號:“努力學習,日復一日地進步”、“努力學習、問得好、務實和創(chuàng)新”、“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等,感覺像過于成熟的思想課培訓。衛(wèi)生角里裝著不完整的清潔工具,幾把禿頂少胳膊斷腿的掃帚,偶爾還有幾個淘氣的男女學生用它們當武器。黑板的一側(cè)還貼有一張破爛的班級個人日常行為得分,每次走進教室,感覺渾身涼颼颼的,沒有一絲生活和學習的氣息。這樣的教室怎么可能將學生帶入學習的境界?因此,我想到了一個班主任要是想要自己的班級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那必須要指定良好的班級建設規(guī)劃。經(jīng)過多日的思索,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辦法:
班級既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生活的樂園,為什么不讓他們自己動手來設計和安排呢?首先,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班的名稱:綠葉班、新竹班、大河班、小水珠班……而不是傳統(tǒng)單調(diào)的一班、二班、三班,也可自制班徽、自創(chuàng)班歌、自定班訓。讓學生自己設計班名,自己賦予班級名稱意義,自己給自己提要求??傊?讓他們創(chuàng)造自己的班級文化:
1.教室里應該有一個至少五層裝滿各科優(yōu)秀讀本的書柜,我認為每個班都應該保證學生除了學習我們的教材,還有各種各樣的可以豐富學生大腦,開闊學生視野的書籍,或者報紙等,比如英語學科的DK readers系列,語文學科的沈石溪、劉慈欣等作家的著作,21世紀小學生英文報,兒童畫報系列等,而不是一個空柜子或者幾十本深奧難懂哲學類書籍或者甚至校園言情小說…
2.班級座位可以打破常規(guī),按照班級人數(shù)和教室大小安排成“田”形或者“非”字型,這樣的安排一是利于新課程要求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二是利于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應急疏散。經(jīng)過安全演練,一個五十人的班級,教師面積60平米,筆者發(fā)現(xiàn)在“田”字或“非”字座位安排的形式下,學生安全疏散的時間比傳統(tǒng)模式的座位快5秒。
3.每個班或許都會有那么一些喜歡在墻上以及桌子上涂畫的人,與其禁止,還不如專門開辟出一塊地方讓其發(fā)揮涂鴉的才能,娛樂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在辛苦學習后得到應有的放松。我在初一的時候就在班里加一塊黑板,經(jīng)過我觀察,班上幾乎所有人都嬉笑著去涂鴉過。通過小黑板,老師還能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性格以及一些習慣,比如誰涂鴉了沒擦黑板,誰主動去幫別人清理了黑板,誰畫了開心的不開心的東西。在學習生活中,教室里外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是班主任做班主任工作的素材。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體現(xiàn)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一定要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設計書柜以及書籍的擺放,老師只建議,不做決定。這樣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書柜更感興趣。
1.每周一節(jié)讀書心得交流課。經(jīng)得起時間的沉淀的東西才是好東西,讀書不僅僅是指讀教科書,還有很多很多的課外書籍,那些流傳千古名揚中外的作品是偉人們留給后世人珍貴的禮物,像《紅樓夢》、《西游記》、《魯兵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昆蟲記》、《培根隨筆》等都是些既娛樂身心又傳授道理還開闊視野的好書,每周一節(jié)讀書心得交流課,讓學生們坐在一起,先安靜地讀書,然后相互交流自己讀書后的感想,既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又提升了班級的文化氛圍。
2、練好書法,陶冶情操。中國有句古話“字如其人”。練習書法不但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讓人安靜下來,鍛煉一個人的耐力。如果我們每天中午午睡后安排10分鐘的書法練習,學生在他們喜愛的音樂中描紅臨帖,通過一段文字去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久而久之,不但練好了字,還陶冶了心性。
1、增加班級崗位,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特點和班級發(fā)展的需要,設置一些可以改變的小職位,使每個學生在班里都有自己的職位,都能夠為大家服務和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班主任應該在對自己的學生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給學生建議相應的職務,讓學生自己來競選。班里除了應該有班長、學習委員、清潔委員等職務外,還應安排好多媒體管理員、飲水機管理員,燈光管理員、圖書整理員等日常事務管理員。而每天都需要收發(fā)作業(yè)和做背書統(tǒng)計的科目則可以專門安排三個或者四個課代表,每個人具體分工發(fā)作業(yè)、收作業(yè)和清查背書情況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一起來建設班級。
2、建立班干輪換制,讓每個人都參與到管理中來。我們建立了每兩個月輪班制,以改變班委干部“一任到底”,其他同學只能看著別人“當官”,羨慕甚至還有點嫉妒但又無法施展自身才華的尷尬。通過競選活動,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自己愿意擔任干部的崗位。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換屆選舉中發(fā)展自己,在自己希望得到的崗位上鍛煉自己,同時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去學會和人相處,學會去當管理者,學會變成更好的人。
3、豐富班內(nèi)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在多年以來的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教師是班級管理的主體,學生是服從者。所以學生的一切行為都只能根據(jù)教師說的來。但是,這樣專斷的管理模式,造成了評價的片面性。因此,筆者一改以往的評價方式,采取了教師與學生、家長參與評價的多種評價方法,將評價作為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一種手段,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當然,班級建設遠遠不止于此。只要是學生出現(xiàn)的地方,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都應該是班主任思考和研究班級建設的地方。和學生有關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是班級管理班級建設的素材,只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相信大家也可以做好班級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