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會敏
(四川省宜賓市珙縣上羅鎮(zhèn)中心學校 四川 宜賓 644504)
在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師還是習慣于采用“灌輸式”“題海戰(zhàn)術”的模式對待學生,而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導致小學生缺乏參與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課堂氛圍較為枯燥,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把小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體對象,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和諧課堂。
陶行知曾經講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這表明了學生只有好問、多思才能夠進步,獲取更多知識。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與表揚,引導學生好問、善問、想問、敢問,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自信心。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強,在課堂中可能會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教師一定不要打擊學生的提問,而是要表揚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有的小學生比較害羞,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敢發(fā)言,針對此類學生教師要在學生表達不清楚的時候,給予他們微笑,認真聽他們的提問,以此來消除小學生的害怕心理與緊張心理,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提問中。
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最終也會還原于實際生活中去,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入實際生活素材,讓學生不由自主地提出問題。比如,在學習“加減混合”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出乘公交車的情境,讓學生去思考視頻中所包含的數學信息,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提出問題。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問題:公交車上一共有多少人?下車的人數是多少?最后還剩下多少人?隨著學生的提問教師再引入教材知識,引導學生列出加減混合的運算式子。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錯誤的實際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比如,教師在課堂中舉例子:我買了6支鉛筆,給了小紅、小明各一支,我還剩下了3支鉛筆,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問題:不是應該剩余4支鉛筆嗎?通過誤導學生來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問題意識與批判性精神,讓學生面對問題敢于質疑,對待事物擁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通過學生的提問能夠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tài)與需求,從而重新調整教學方案,同時在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也是師生互動、交流的時候,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注重數學問題的挑戰(zhàn)性,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邏輯性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了“三角形”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關于三角形高的定義,并且讓學生動手畫出三角形,因為學生畫出的三角形是不同的,所以三角形的高也是形態(tài)各異,這時候學生就會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會說直角邊和垂線是重合狀態(tài)嗎?教師要表揚學生的數學問題的深度提問,鼓勵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要多做、多想。
在小學數學課堂結束之后,教師要善于科學布置課后問題,讓學生帶著課后問題去思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鞏固與復習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問題意識。比如,在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問題:假如把一個長方形的一個角減下去,還會剩下幾個角?在問題提出之后很多學生都會回答是3個角,教師讓學生不要急著回答,可以回家之后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取得答案。在下次的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再次提問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會說出三種答案,這表明了學生在課下時間也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際運用能力。又比如,在學習了“年、月、日”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意提出問題,有的學生就會提出為何有時候一年是366天,但是有的時候是365天,2月有時候是29天,有時候是28天,這時候教師不要急著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放學之后上網查閱資料,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自主性。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