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瑜瑾
(深圳市龍華區(qū)教科院附小 廣東 深圳 518000)
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是堅持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具有自主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德育活動形式單一、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綜合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恰好能彌補這個弊端。我們將以深圳市龍華區(qū)教科院附屬小學開展的清新自然課程為依托,利用教學樓樓頂綜合實踐基地,開展綜合實踐課程,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有目的的運用,使德育教育在綜合實踐課上得以滲透,讓德育之花在綜合實踐課程中傲然綻放。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活動來源了生活,學生研究的是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內(nèi)容,本身就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但是有的老師走入了認識的誤區(qū):認為綜合實踐課程是實踐性的學科,和德育掛鉤不上。因此在課堂上只注重實踐而不注重德育,浪費了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好機會。
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由許多有趣的實踐探究活動組成,這些探究活動不僅是我們進行科學教育的載體,也為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提供了載體。[1]其實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讓學生從課室走向自然,學會自主探究,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道德體驗,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道德意志。教育家蘇霍姆林提出:“教師要把人類的智力財富傳授給學生,并能在他們的心靈中點燃求知的欲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蔽覀円寣W生在主動參與中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感受到綜合實踐知識都是自己親自動手找到的。城市的孩子對糧食的概念薄弱,最直觀的認知就是每天家里做好的一碗碗白米飯,為了讓學生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糧食,我們以“清新自然課程”為依托,利用教科院附小“水稻田基地”,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讓三年級的孩子親自參與水稻田的種植。經(jīng)過孩子們的實地勞作:翻土、播種、插秧、記錄、資料收集……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震驚:原來糧食的種植是如此的不易!在小組交流匯報的時候,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生氣的說:“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有的則說:“每一顆糧食都包含了勞作者的滴滴汗水,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此次的活動,學生不僅自主探究,觀察記錄水稻田生長情況,學會制成水稻田生長的思維導圖,而且重新認識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了人人都要珍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在自主探究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找尋到了節(jié)約糧食的美好品德。
雖然現(xiàn)在很多學校倡導“德育為首”、“立德樹人”,但是很多學校依然存在重教學輕德育、重說教輕體驗等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校的德育工作形式單一、枯燥而守舊。而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經(jīng)驗性課程、活動性課程,活動是其最基本的形式。[2]
龍華區(qū)教科院附小開辟了樓頂綜合實踐基地以來,以“分地到班”、“分地到組”、“分地到人”的形式,實行班級、小組、個人的精細化管理,達到了“班班皆有地、人人皆地主”的目標。我們學校的綜合實踐基地空間開闊、活動區(qū)域劃分明確:奇妙蔬果園、野果尋蹤、桑動快樂、涼茶文化、青青艾葉香……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從而促進德育的滲透內(nèi)化。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從走出了課堂,延伸到課外,到大自然中,所以實踐活動的活動面廣,全員參與,每個人都在小組活動中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所擅長。在不同的小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能利用自己的經(jīng)驗、技能、特長,發(fā)揮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例如在每周三下午的綜合實踐“奇妙蔬果園”課程中,力氣大的學生負責澆水、認真細心的學生負責做植物生長記錄表、擅長畫畫的同學負責完成思維導圖、細心的同學負責翻土除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相互合作、大膽交流,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和榮譽感。其實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同時,不但享受到了勞作付出的快樂,也增長了不少的知識,陶冶情操。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人們不僅重視語文、數(shù)學、科學等顯形課程,而且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但是如今的教育現(xiàn)狀卻令人堪憂:教師單一式的講授、學生機械式的聆聽,“填鴨式”、“滿堂灌”的情況數(shù)不勝數(shù),而這恰恰是當前教育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成為學生之前,首先是具有自我意識和自我尊嚴的,獨立的人。只有在碰撞、分享自主、開放氛圍中,他們的想象力才能被激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被培養(yǎng)。在清新自然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老師“退居二線”,從旁指導,給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空間,把課堂的大舞臺讓給學生,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在綜合課程實踐中,我們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更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意識:他們是否能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是否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是否有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涼茶文化”基地,學生由一開始的查閱涼茶文化歷史資料、到選種、播種、育苗再到收獲,采摘金銀花和菊花晾曬……每一步都由學生“躬行”。當然,基地的種植不是全然百分百的成功,也有基地播撒種子之后無法發(fā)芽,無法生長的情況,這個時候便課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找尋原因:到底是土地酸堿度的問題?還是種子不好?還是澆水的方式或者時間不對?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氛圍中各抒己見,課后找尋答案。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生活,獲得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在道德實踐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總之,以“清新自然課程”為依托的綜合實踐課程,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陣地,但是同時也是德育的大課堂。教師要以引領者的姿態(tài),與學生一起參與、探究、體驗,就更好的發(fā)揮德育的滲透功能。在自主探究中、在實踐體驗中、在開放的氛圍中,讓學生樂學、善學、好學,小小的基地才能發(fā)揮大大的德育作用,德育的花朵才能綜合實踐課程上傲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