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萍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2018年年初,我們接到了中宣部拍攝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任務,總共為七集,名為《薪火相傳》,該片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解放戰(zhàn)爭的革命人物等。每一部題材片的完成,都是導演心靈豐腴的過程,那么,面對相對復雜的內容,沒有功底是很難承擔這樣的大型紀錄片的拍攝任務,所以作為一名紀錄片導演,平時的積累與沉淀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紀錄片導演如何練好內功呢?有這么一句話:“你如今的眼睛里,藏著曾經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流過的悲傷?!睆哪撤N角度來說,這或許正是一個導演成長的經歷和真諦。
導演,是紀錄片創(chuàng)作的靈魂人物,他也許是部“百科全書”,也許是“生活高手”,也許是“知識雜家”,總之,導演需要具備自身知識儲備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閱讀書籍是必修課,只要有時間就去看看長篇小說,看看人物傳記,多讀歷史論述,以此來鍛煉定力和耐力,還要抽空去美術館看畫作和攝影作品和電影,以提升自己的整體審美能力。知識的儲備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過程,包括對人文歷史,繪畫藝術,電影歌舞劇等的了解和學習。焦波,中國紀錄片的大腕導演,業(yè)界稱為“農民導演”,因為他所拍攝的《出山記》《五世同堂》等,這些紀錄片的共同特點,都是在鄉(xiāng)村發(fā)生的故事,比如,農民種樹引發(fā)矛盾、村長的扶貧故事等。焦老師的題材內容一直沒有離開過泥土,在泥土里種植故事,在泥土里傳播著情感。所以,他所拍的紀錄片有煙火氣、有情感、有故事,也很受觀眾喜歡。
紀錄片導演在一年中可能會接不到一個拍攝任務,那么在這個時期,可以走進書世界,走進電影院,走進博物館,走進劇場,自我更新,自我儲備,感受當代的藝術作品中的氛圍、力量,尋找拍攝靈感,當再次面對影像時,所要表現的不僅有了激情與澎拜,還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講述故事的能力也會增強。
木心說過“沒有審美力是絕癥,知識也求不了”。紀錄片導演的內功除知識層面外,還要有審美的能力,紀錄片導演要有攝影基礎,懂得攝影技術、攝影結構,在節(jié)目創(chuàng)作中,我們如何呈現影像?該運用怎樣的構圖元素?如何讓畫面具有敘事功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導演具備基本的審美素養(yǎng)。在拍攝《薪火相傳》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各種展陳,基本為平面形式,為在拍攝中突破常規(guī),我們改變線性的影像拍攝方式,運用光與影,旋轉與半空將一件件靜態(tài)的展陳,變成立體與動態(tài),從二維變成三維甚至是四維,在攝影設備的支撐下,去完成兩級鏡頭的拍攝構圖。BBC的高分神作《藍色星球》依靠的是創(chuàng)新技術,比如,最新的潛水循環(huán)呼吸機和高清無人機,現在的無人機拍攝已經是常態(tài)化,但不是只要上天飛就能拍得好,與導演的審美構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對最新的影像技術流和影像設備,導演要有所了解,可以不精通,但一定要懂得,具有審美能力是紀錄片導演綜合實力與素養(yǎng)的體現。
一部紀錄片的制作完成,是一位導演思想與思考的媒介體現,也是導演對這部紀錄片整體思想內涵的描述,他從觀察者、發(fā)現者進一步演變成思考者和描述者。如果導演不對生活有所觀察、有所思考,那么,他拍出的紀錄片如同“骸骨”,只有骨架,沒有血肉,為什么《如果國寶會說話》受人關注,豆瓣評分居高分,在短短的5分鐘內,導演夾敘夾議的娓娓道來,將一件國寶轉變成了一個生靈,前生來世一目了然。沒有強大的思考與錘煉,就不會有如此生動的講述。“清水煮白菜”的時代早已過去,市場需要的是“清水白菜煮出來的濃郁高湯”。
我們正在拍攝的《薪火相傳》是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影像紀錄,是以紀念館為載體,如何在思想深度上體現,在梳理過后,我們提出了關鍵詞:一位先輩,一段歷史,一種精神,一個時代,燭照歷史,家國情懷,薪火相傳。通過先烈們的故事來傳遞一種信念和信仰,再從當代年輕人的學習理解與行動里來表達出一種精神的相傳。2019年,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這70年歷程,國家興旺發(fā)展,人民安康,這一切都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因此,在這部紀錄片里,我們是要引導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文化觀,這也是一個導演在一部紀錄片里所要發(fā)出的思想表達。升華思想內涵,是導演加強業(yè)務內功的更高層次。
紀錄片導演的升級之路是非常艱難和長遠的,必須耐得住寂寞,苦苦思考影像的框架,必須受得了風吹雨曬,內心堅定,培養(yǎng)自我的綜合素養(yǎng),年復一年扎實沉淀,才能練好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