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在習作的年段目標中強調(diào):學生在高段要求能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輔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教師講評仍是主流,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得到真正體現(xiàn)。因此,從學生學習作文開始,教師就會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評改,不斷練習,讓他們抓住修改每一篇習作的機會,不僅自評還要互評,并融入批注的常用方法,這是作文教學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作文批改要確定重點,不能在每次作文批改時都來個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突出訓練重點評改,才是解決學生作文水平較低的主要問題。因此,教師首先要考慮每次作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和訓練要求,確定一個點——單元習作訓練點。
1.在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單元習作訓練點。在語文教學中,學課文不是目的,培養(yǎng)能力才是目的,學課文只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課文則是拿給學生研究的工具。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訓練主題是“感受自然”,選文是四篇寫景美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抓住四篇課文的寫作特點: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先畫出聯(lián)想和想象的句子,再引導學生通過深入閱讀課文感受聯(lián)想和想象的區(qū)別以及作用,寫寫自己的體會。有學生在書中旁注道:在作者的眼里,這山中的一草一木,一鳥一石,一花一樹都有生命,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充分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正是作者展開了豐富聯(lián)想和想象的結(jié)果。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在教學本組課文時,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作者的感受,還要讓他們學習這種寫法,做到讀寫結(jié)合,并在習作中實現(xiàn)靈活運用。因此,學完課文,筆者就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寫一篇生活隨筆,并注意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
2.在作文評改中落實單元習作訓練點。批注式閱讀是將學生自我感悟的內(nèi)容理解、情感體悟、表達鑒賞,用自己的語言在文章中進行一一評點。因此,當學生在互相評改作文時,教師需要引領(lǐng)學生閱讀其他同學的作文,并進行理解、體悟、欣賞,同時,還要引導他們?nèi)リP(guān)注同學作文中的習作訓練點是否出色完成。
以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為例,習作訓練點是聯(lián)想和想象的運用。那么,當學生的習作呈現(xiàn)出來時,教師就應指導學生畫出習作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段落、語句,并且對其中聯(lián)想和想象的語言進行評價。例如,有學生對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優(yōu)秀片段做了如下批注:
當然就是淘氣的小雨點啦!“滴答”“滴答”!這一滴,落在雨傘上,是大樹爺爺滿意的笑聲;那一滴,落在雨傘上,是小麻雀嘰嘰喳喳的討論聲;另外一滴,是花兒高興的歌聲。 (批注:作者運用了聯(lián)想和想象的寫作手法,把雨聲想象成大樹爺爺?shù)男β暫托÷槿竾\嘰喳喳的討論聲,一下子感覺下雨天的氣氛好熱烈)大自然的演奏絕對不亞于人類的演奏,而且是人類無法演奏出來的。
學生通過閱讀教學中所獲得的習作訓練點,對作文批注有了更明確的指向性,同時也增強了習作批注的能力。在作文批注中,遷移運用,舉一反三,這不僅滲透了單元的語言訓練點,更是引導學生掌握了如何學、如何寫的一種作文能力。
批注,是深含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意蘊的閱讀方式。所謂作文批注,就是在閱讀同學的作文時,將文章中錯誤的字、不通順的語句運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圈畫出來,同時也將自己的所思、所惑、所感以符號和文字的形式在文中及空白處進行圈畫和書寫,用以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1.在作文批注式評改中,多讀是第一步。第一,小組合作精選佳作。學生在初稿完成之后,教師是讀者,學生更是讀者,教師應避免在第一時間給學生的初稿以定論,而應以學生的互相交流閱讀為目的,要求學生憑借第一感覺,自主選擇小組內(nèi)最優(yōu)秀的作文。這樣的話,學生就樂意分享,樂意閱讀,樂意推選。第二,全班交流同學佳作。各個小組精選的佳作,都會或多或少體現(xiàn)小組的集體欣賞水平和寫作能力。全班的佳作交流并非都是高手的對決,小組間也還存在差異性,因此,全班的佳作交流既是學生互相學習的一個平臺,同時也是每次單元習作的一個標桿。第三,親子閱讀評選佳作。高段的學生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強烈了。因此,在家里,常常出現(xiàn)家長的閱讀請求被孩子拒絕的情況。筆者認為,這并非孩子的本意,他們拒絕家長閱讀,是因為他們害怕家長直截了當?shù)卦u價自己。因此,如果我們以親子閱讀的方式,共同閱讀班中同學的優(yōu)秀作文,并一起品評,相信學生是很樂意的。
2.在作文批注式評改中,善注是第二步。第一,批注要求有梯度,以讀帶批。學生在批注同學作文時,第一遍,查閱作文的錯別字以及不通順的語句;第二遍,畫出作文中打動讀者的語句或精彩的詞語;第三遍,再讀精彩的語言,把自己的體會或理由寫下來;第四遍,縱觀全文篇章結(jié)構(gòu),批注開頭、結(jié)尾、段落過渡的處理如何;第五遍,找尋作文的問題癥結(jié),并給予自己最慎重的修改意見。第二,批注內(nèi)容有深度。學生對作文的批注,除了要有一定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還是應該體現(xiàn)不同文體、不同主題、不同單元的習作要求。比如,敘事類文體,我們特別要批注的是作文中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如有學生在批改同學寫活動場面的作文時,她是這樣寫批語的:這樣生動的場面描寫,抓住動作、神態(tài),突出了同學們對科技節(jié)的期待,也更好地突出了科技節(jié)開幕式的隆重和熱鬧。第三,批注形式有廣度。學生在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習作過程中,他們需要的是不同的聲音,或褒或貶,各種滋味,或苦或甜。因此,我們不僅要提供給學生同伴批注的機會,更是要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同伴給自己不同風格、不同標準、不同批注內(nèi)容的能力。
書不厭百回讀,常讀常新,學生的作文也必是常改更優(yōu),但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太樂意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反復修改。因此,在批注式評改中,激發(fā)學生評,力求學生改,便是重要的習作之法。
1.利用欣賞式作文批注,激活學生修改作文的動因。學生在閱讀作文時,一般都是以欣賞式的語言進行批注。我們常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學生的作文也是如此。盡管良莠不齊,但只要細細品讀,你總能找到其中值得一提的優(yōu)點。實踐也證明,學生欣賞式的批注,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個別沒有自信的學生享有一定的成功感。
2.利用分享式作文批注,整合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為切實提升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師可在班級中定期召開作文批注式評改的交流課。通過引領(lǐng)大家欣賞優(yōu)秀的習作和批注式評改,來進一步傳授評改的方法,有針對性地解決評改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傳閱,張貼優(yōu)秀習作,評選“小作家”“小老師”“小編輯”等方式,對文章的作者和優(yōu)秀的批閱者給予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就會獲得雙重心理滿足,從而提高自主修改作文的信心,全面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