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師也在不斷探索更合理的教學方法,而情境教學法可以很好地遵循教學要求和目標,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fā)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教師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求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也應該引入合適的教學方法。
1.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當前,很多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個性比較強,在家中備受家長寵愛,在學校也不聽從教師的安排,在體育教學中部分學生甚至脫離群體進行其他活動,致使班級秩序混亂。而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則會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進行體育活動。筆者在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征后會發(fā)現(xiàn),他們只有進入身心舒適的狀態(tài)后,才能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展現(xiàn)自身的潛力,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
2.使學生體會到體育的魅力。如果學生無法發(fā)現(xiàn)蘊含在體育運動中的美,他們就不會心甘情愿地參與體育運動項目。以羽毛球為例,要想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學習羽毛球運動的基本功,就需要體育教師結合羽毛球運動的技巧和游戲性,創(chuàng)設適當?shù)慕虒W情境,如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相互擊球,把較為單一的羽毛球動作技巧和訓練相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感受學習羽毛球的快樂,體驗體育運動的魅力,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使學生的審美觀得到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無非是從他們所感興趣的地方得到,還包括運動員矯健的動作和優(yōu)美的體態(tài)。培養(yǎng)學生體育審美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視頻來觀察運動員的精彩表現(xiàn),增加對體育動作認識的同時,感受體育運動所散發(fā)的魅力,從而使審美觀念得到培養(yǎng)。
(1)游戲情境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游戲情境是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常規(guī)表現(xiàn)形式,是寓教于樂教學理念的典型表現(xiàn),也是娛樂性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xiàn)。合適的游戲情境可以吸引學生踴躍參與,調(diào)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游戲的競賽性質(zhì)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此外,娛樂性教學內(nèi)容抓住了小學生熱愛娛樂活動的特點,會使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分別完成跑步、仰臥起坐、跳遠、跳高等體育項目,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將游戲情境設定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下,將各個體育項目一一代入,然后搭配一定的體育器材,用來增加游戲情境的趣味性,對獲勝小組進行嘉獎,對成績較差的小組進行鼓勵等。游戲情境的設立不但避免了體育教學的枯燥乏味、豐富了體育項目訓練的趣味性,還讓學生鍛煉了多種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進行這些體育運動項目時,教師要做好安全保護工作,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各項體育活動安全運行。
(2)問題情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問題情境是情境教學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筆者認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踴躍回答,這一過程不僅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升,還使得學生更容易牢記和掌握體育知識。例如,在學生進行“跳遠”這項運動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跳遠的正確動作是怎樣的,需要注意哪些要領?”這些問題可以使學生規(guī)范跳遠動作,在學習中思考,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3)音樂情境讓學生的疲勞得到舒緩。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設關鍵在于對音樂的選取,在體育教學中,要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歡快歌曲,如體育課開始時可以播放《歡樂頌》《小蘋果》等歌曲,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體育課快要結束時,播放《蟲兒飛》《外婆的澎湖灣》這類輕松、緩慢的歌曲,用優(yōu)美的旋律來消除和緩解學生的疲勞感。
(4)故事情境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旨在讓學生通過聽故事的方式掌握體育知識。例如,在進行體操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體操,并掌握一些基本工作,就需要結合一些體操項目進行教學。眾所周知,體操項目主要包括單杠、跳遠、平衡木、自由操等。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穿插一些體育明星的事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相關的體育運動項目,掌握相關的細節(jié)和要領,從而培養(yǎng)學生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
(1)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而存在,在教學中要選擇合理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身體素質(zhì)和年齡不同的學生要區(qū)別對待,盡量選擇適合學生個人的體育教學活動。一些簡單的游戲只適合低年級學生,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采用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
(2)與學生加強互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密切相關,為了使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到提高,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與學生加強互動、增進感情,以朋友的關系來和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進行劃分,針對不同的身體機能進行合適的體育訓練,最終使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3)緊密圍繞體育教學目標。情境教學法的運用需要遵循并結合教學目標,還應該開展多項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且和學生建立融洽的關系,及時溝通并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教師都應當緊密圍繞體育教學目標來創(chuàng)設相應的體育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增強體育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情境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教學方式。合理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豐富教學手段,還能激發(fā)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某種程度上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要做好小學體育教學工作,體育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