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烏魯木齊市青少年綜合實踐教育中心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與學生聽的授課形態(tài),它為學生提供了融入生活的平臺與機會,旨在改變學生思維格局,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義務教育階段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重要性,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將所學所得在實踐中得到驗證的方式、如何在實踐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诖?,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生活化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提升教學成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動手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國家新課程改革中必修課程之一,與其他理論課程具有獨特的互補作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不僅融合了文理綜合知識,還具有時間與空間、學習方式上的綜合性。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中,學生可以調用已經學過的知識,通過觀察、實踐、研究、實驗等方式解決問題,提升自我,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效果。當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在綜合實踐課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甚至是與學生一起活動的參與者。此外,在學生的心里,總有一種自己是生活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需求[1]。綜合實踐活動回歸生活、體驗生活的理念,要求學生關注自我、關注生活,正是為學生提供了發(fā)現(xiàn)、研究與探索的平臺。學生利用課堂上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事件進行分析、論證,提升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有利于學生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梢姡C合實踐活動生活化不僅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師生關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近生活的課程,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體驗與感知。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是綜合實踐課程的引導者。若想取得良好的課程效果,教師必須在準備工作上做好文章。以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為依據,充分熟悉學生心理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教師對綜合實踐課程對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在備課上周到考慮,注重在課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情認知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教師在選擇實踐課題時,側重選擇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小角度著手,選擇小現(xiàn)象、小問題,采取以小見大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而選擇貼近生活的課題進行實踐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與探索能力。如考察探究類活動中,教師可以選取生活中的食材豆角,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記錄豆角在常溫與低溫效果下的干癟情況,分析溫度對植物呼吸作用的影響,在引導學生對探究實驗的條件和現(xiàn)象進行分析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師生的參與,活動的效果離不開道具的運用[2]。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將學生與社會聯(lián)系起來的課程,而學生則是課堂的主體。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良好的教學活動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參與社會的興趣,教師對課程活動的條件精心準備必不可少。有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教學類型的豐富性更有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與成長,相比于學科課程,更傾向于貼近學生的生活,更有利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同時正因為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性,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相比學科教學,更顯復雜。因此,對教師授課提出了新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以具體的課程項目為主,以教學任務為導向,設計活動所需器材、道具,為活動的展開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在活動中發(fā)揮潛能。問卷表、實物展示臺、錄音筆、攝像機等就是活動課程常見的道具之一。例如,在引導學生思考信息爆炸的社會如何看待廣告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在參與社會調查的過程中合理運用錄音筆、攝像機等工具記錄調查的過程,營造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提升學生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與學科教學依托于書本的教學方式不同,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的是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再將習得的知識用于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不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終落于學生只學不用的怪圈,教師可以適時將課堂成果延伸到社會,引導學生在社會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社會生活是學校教育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教師應充分挖掘與利用校內外多種資源。教育的重要目的即希望學生通過學習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為社會生活做好準備,做個良好公民。拓展學生活動平臺,從校內延伸至校外有利于增進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將學生活動延伸至社會是一種方向,對于延伸的形式則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切身活動、自主探究等形式。例如,在活動開展中,組織學生扮演小記者播報身邊發(fā)生的新鮮事,將實踐活動的過程進行拍照、錄像,制成小視頻或電子相冊。采取這種方式的實踐活動,更有利于在學生全面體驗新聞工作者的工作的同時,體味他們的酸甜苦辣,培養(yǎng)學生的新聞敏感和新聞判斷能力,提升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水平。
綜上所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學生意義重大,是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自主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機。實踐離不開生活,生活也離不開實踐,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通過貼近生活的選題、活動道具的準備以及學生實踐平臺的拓展等方式,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施展提供必要條件,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在活動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