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和政縣新莊初級中學 甘肅臨夏 731299)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對語文教學中的知識點有了新的更進一步的認識,就我所教的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來說,閱讀教學是一個很值得探索的能更有效的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知識點,搞好語文教學,閱讀教學就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突破點。[1]
目前,鄉(xiāng)村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兩種現(xiàn)象:
1.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字詞到段意到中心到寫法由淺入深由小到大的肢解式教學,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因此課堂教學低效現(xiàn)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學中重復機械性的、強行“填鴨式”的現(xiàn)象隨堂可見,公開課中表演型的、虛假的演課現(xiàn)象愈演愈烈。[2]
2.對語文新課改理解出現(xiàn)偏差。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雖然通過培訓學習接受了較前沿的信息,并及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自讀感悟、拓展延伸,合作探究等,尤其是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應用更為突出,但由于缺乏深入的課堂實踐研究,指導不夠到位,不乏流于形式現(xiàn)象,這樣的課堂看著熱鬧,但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具有什么實質效果,于是乎,教學中出現(xiàn)了過分夸大自主而導致課堂教學無序,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學生作用輕視教師作用而導致教學不得法,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實際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過分夸大學生個性發(fā)展忽略教師引導而使學不致用。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有目標的引導學生閱讀,用講故事,提問題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閱讀興趣很大程度上可以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材的實際,想出更多的金點子,運用更多的課堂教學手段,并盡可能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趣味橫生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
1.教給學生閱讀各種文體最基本的知識,文體不同,閱讀方法也不同。如,詩歌教學,要讓學生自己在自由的,大聲的朗讀中去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情感的豐富,并根據對詩歌的理解展開想象,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感,引導學生聯(lián)系歷史文化寫作背景對其思想感情傾向做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感悟。
2.教給學生進行分層次閱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精讀課文,理解內容;品讀課文,領悟主題;朗讀課文,體驗情感;熟讀課文,積累語言。
3.教給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借助工具書和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問題:通過合作探究,挖掘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再認真聽教師對重難點的點撥,最后再升華拓展。
4.再次,豐富學生積累,培養(yǎng)語感
(1)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學生、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xiàn)著多維度的融通,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生出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閱讀者必須經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讀、一切的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因此,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隨時記錄下“智慧的火花”,寫下閱讀內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等等。最好能定時在閱讀的內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切磋。
(2)要花大力氣有效地落實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背誦積累量和課外閱讀量。如,利用寒暑假和周日加強經典名著的閱讀,并巧設簡單題目檢查。
5 .注重學生體驗,發(fā)展學生個性
(1)變過去的“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如,教學蒲松齡的《狼》時有的學生認為屠戶的做法并不機智(應同時投兩塊骨頭借機甩掉兩狼),讓學生在多元解讀中獲得情感體驗。
(2)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時,我讓學生想象“春草圖”“春花圖”并讓學生描繪,真正體會到“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讓學生在多元解讀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語文閱讀教學任重道遠,新課標的實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和挑戰(zhàn),更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以積極的態(tài)度不斷探索、總結,不斷反思,將新課標精神融入每一節(jié)課,每一堂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