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第二中學 四川 641300)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2004)將課堂教學目標界定為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能夠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情,或者教學之后學生將會有如何變化??梢?,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預期結果或標準,也就是教學活動后學生行為和特質的預期變化。換言之,在課程開始之初確立教學目標非常重要,它為每堂課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總體框架。缺乏這樣的框架,教學就容易偏離軌道(斯萊文,2004)??茖W地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設計中的首要事項,教師需要合理定位、清晰地陳述教學目標。那么,教師應如何設定和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呢?本文講就課堂教學目標制定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策略。
目前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理念和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方式這兩個方面。
(1)教學目標重視不夠
有些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目標設計的重要性,因而只更加關注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把教學活動和教學模式的設計置于備課的重心,甚少考慮教學目標的設計,更不用提設定活動判定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2)教學目標制定形式化
不少老師教案中列出了教學目標,或者直接將教學參考書列出的教學目標移到自己教案中,但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出于教學的需要,而是應付上級的檢查和考核。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只依賴自身教學經(jīng)驗和考試要求,因此教學目標設計形式化嚴重。
(3)三維目標定位不當
有些老師直接把課程目標用作課堂教學目標,把三維目標的三個維度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一一對應,出現(xiàn)了目標僵化、形式化等問題。再者,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很多英語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側重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目標,忽視了教學內(nèi)容所具有的學習策略、文化意識培養(yǎng)價值?;蛘哂行┙處熾m然有設計這些目標的意識,但設計出的目標過于空洞、寬泛,不容易把握和實現(xiàn)。
(1)教學目標主體錯位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學目標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評價的對象也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以教師為主體。然而,有的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學目標設計的主體錯位,會直接導致教學目標的不可檢測性,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目標表述模糊、籠統(tǒng)
有些目標設計只是簡單地列出部分知識點,至于學生應該掌握到什么程度,課后怎樣評價和檢測學習結果,在目標設計中都沒有闡述說明。這樣的教學目標,缺乏準確、具體的目標指向,教學活動無的放矢,教師難以把握課堂教學方向,教學效果也難以評價和檢測。
(1)初中英語課程標準
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設定首先應基于課程標準。如果教學目標過高,則不能順利達成目標;如果教學目標設定過低,則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教師在研究課程標準時,首先要明確本單元在整個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搞清楚本節(jié)課內(nèi)容在本單元教學中的地位,由此確定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內(nèi)容,最后,根據(jù)課程標準來確定哪一維度的目標是本節(jié)課教學必須要達到的、應該如何設計等。
(2)初中英語教材
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需要研究教材內(nèi)容的特點以及其呈現(xiàn)的方式,分析教材是如何體現(xiàn)課標要求的,學生要掌握哪些具體的知識點才能達到課標的要求以及這些知識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
教學目標確定好之后,還需要用科學、明確的方式加以表述。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學目標可分為結果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來進行描述。結果性目標主要用于對“知識與技能”目標領域的描述,體驗性目標主要用于反映“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目標領域的要求。
(1)結果性目標的表述
其表述應該考慮以下四個要素:
第一,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并非教師的教學行為表述目標時應確保行為主體是學生。
第二,行為動詞必須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量?!罢f出”、“描述”、“解答”、“認同”、“背誦”、“列舉”、“復述”等行為動詞則具體明確,便于操作和檢測,因此在目標表述時應盡量使用這些動詞。
第三,行為條件要求表述清楚。即應該在什么樣情況下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痹谀繕吮硎鲋行枰f明學生在什么條件下或范圍內(nèi)完成指定的行為。
第四,行為標準,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2)體驗性目標的表述
具體表述方式如下:
①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表述策略
過程與方法目標應該與知識與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相融合,以充實而具體的內(nèi)容來表述。
②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表述策略
和過程與方法目標類似,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表述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此領域目標與知識目標、過程目標等分開羅列;另一種是不刻意與前兩個維度的目標分開敘寫,而是將三者有機的融合加以表述。但不論用哪種方式敘寫,都不可大而空,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教學目標只是課前教師精心的預設,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應具有適度的彈性;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該靈活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斷修正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把新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描述行為結果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態(tài)度和學習策略等方面,使教學目標真正發(fā)揮導學、導教和導測量的功能,從而切實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