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珈碩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第一中學 吉林 長春 130500)
責任是一種美德,心靈最美的外衣,安身立命之本,人無責不立,家無責不和。負責者,出賢達;賢達者,必負責。
責任是爆發(fā)的沉默,是無聲的召喚,它貫穿歷史與未來,現(xiàn)實與夢想,細聽責任揮鞭催促,他指引行路人該去何方,做該做之人,行該行之事。
以責任之名,忠心而為,碎身直諫,其力足以照亮歷史。
司馬遷一生致力于史時的收集和寫作,游歷大江南北,奔走長城內外,執(zhí)著地踐行自己的生活追求,即使遭受凌辱,陷入人生困境,仍舊頑強地堅守著,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最終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經典。
這是司馬遷對生活的解讀,生活在他眼里唯一的味道就是對史實負責,不管酸甜苦辣,屈辱或是風光。
以使命之為,責不容辭,堅持信念,其力足以明晰未來。
范仲淹幼時勤奮,學有所成,為報效國家,放棄榮華富貴,保衛(wèi)國家,他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使敵軍十余年不敢進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范仲淹的人生信條,他不慕名利,卻心懷天下,擔起了對人民,對國家的責任。
這就是責任,它貫穿歷史與未來,責任是沉甸的使命,造就人生的壯觀。
以承擔之心,責在人先,效力祖國,其力足以點燃時代。
責任也許是這樣的,“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這是躬耕南陽的孔明在吟誦,當時空落定生活的塵埃,斜陽親吻蒼臺之時,蕭蕭的馬嘶打破了村野的寧靜,諸葛孔明懷著滿腹經綸,跟隨劉皇叔上路了,孔明心中裝著一份知遇之恩,更裝著一份責任,拯救天下蒼生的責任,因而,他一生數(shù)十年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直至殞命與蒼蒼五丈原。
這就是歷史的責任,責任是報效國家,濟事懷仁的赤誠肝膽。
改革的大潮涌向縱深,雖遇到艱難險阻,坎坷磨難,但歷史的呼喚使改革者們奮發(fā)圖強,叱咤風云,勇往直前,君不見,一個個企業(yè)走出低谷,一個個企業(yè)擺脫了虧損,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大地上,書寫了當代炎黃子孫的責任。
有了責任,擁擠的社會,才有秩序;自由的天空,才會更加廣闊;生活的空氣,才會更加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