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江蘇省泗洪育才實驗學校 江蘇 泗洪 223900)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的“美術語言”的概念是美術課程中最基礎、最本體的內容之一。美術欣賞課教學是需要大量語言交流的,如果學生掌握了美術的基本語言,就像識字后就能閱讀各種文章一樣按美術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藝術作品。由此看來,美術語言的產生是必然的?,F(xiàn)在的問題是,有人以為先有美術創(chuàng)作的提高,然后才有藝術語言的總結;反過來就是說美術創(chuàng)作技能水平提高了,其欣賞水平會隨之提高,美術語言也就豐富了。下面就學生在美術欣賞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語言的表達能力作一探討。
(一)提高學生美術語言表達能力主要思考兩個方面的問題。這篇文章里所論及的美術語言特指美術欣賞課上,學生用來描述、分析、評價藝術作品的言語。
其一,美術欣賞課自身的思考。今天的美術教育早已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技能訓練,但藝術的最終使命就是要表現(xiàn)美,所以通過欣賞課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思考是相當重要的,這一點必須明確。其二,美術欣賞課與其他學科關系的思考。其主要原因是美術欣賞課不是孤立的,它是在關系之中存在和發(fā)展的。隨著對美術教育的不斷探索,人們也逐漸認識到美術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培養(yǎng)對美術理解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能力。
(二)美術欣賞教育中,學生存在語言匱乏現(xiàn)象的原因。在美術欣賞課教育中,學生語言匱乏現(xiàn)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美術創(chuàng)作是美術教學的主要內容,但不是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美術創(chuàng)作是美術教學的根本任務,繪畫能力提高了,欣賞能力會隨之提高,語言也就豐富了,于是多數(shù)美術教師把精力放在繪畫課上。許多美術專家認為美術創(chuàng)作能夠促進欣賞水平的提高,但不能取代欣賞。從我校特長生的調查來看,語言能力的確沒有隨著繪畫水平的提高而自發(fā)的加強,它自能來自有意識的訓練,來自大量的長期的欣賞實踐。
另一方面,欣賞課上學生普遍存在語言匱乏現(xiàn)象,欣賞能力和水平如何可想而知,長此下去,長此下去,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等整體素質的提高必然受到影響,人格得不到健全,這一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美術教師的重視。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直覺力。藝術直覺是人們借助藝術符號對藝術作品的直接判斷,它是針對每一個有表現(xiàn)力的形式的直接把握或“頓悟”。欣賞課堂上,當教師向學生展示某幅作品問學生的感受時,正是美術直覺在指引他們的思維或語言活動。這種直覺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看見什么就說什么。比如欣賞梵高《向日葵》為例:“我看見的向日葵花瓣都是金黃的,這幅畫中的向日葵花瓣卻是紅色的”、“我從未見過把向日葵插在花瓶里,梵高卻把向日葵插在花瓶里”。對于學生直白式的描述,教師要適當并給予肯定,語言力求靠近畫面即可。
(二)從小抓起、循序漸進。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的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若講弊病,充其量將使學校里的教科書與教師的教育全然無效,終身不會有完整的思想和濃厚的感情”。①可見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從小培養(yǎng),兒時的記憶是美好的,牢固的,且小的時候語言的可塑性也比較強,因此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語言是必要的,必不可少的途徑。
(三)重視積累詞匯。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表達一種感受是很難的?!翱梢鈺豢裳詡鳌钡奶厥庑睦頎顟B(tài)時有發(fā)生,但決不能因為美術是視覺藝術而放棄課堂上的言傳,言傳是為了加深感受。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沉默的時候很充實,一開口又很空虛。或找不到詞匯,或找不到感覺。所以,幫助學生積累術語是很重要的。美術的專業(yè)知識、術語都會在平時的課堂上遇到,教師不能一帶而過。諸如:在欣賞中國水墨山水畫《富春山居圖》時,山與山之間的遮擋、遠近、高低、虛實、明暗、比例、等詞語出現(xiàn)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念一念,寫一寫,練一練,用術語評論一個作品或畫一幅畫。遇到運用得好的比喻、象征、贊嘆、描述的詞匯,要加以強調,在學生現(xiàn)有水平上給以指導,不要把美學家的語言給學生,不要急于代替他們,打斷他們,也不要耽誤時間,只讓少數(shù)幾個人說話,使多數(shù)人失去積極性,主動性,喪失語言表達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評論作品,是個很艱苦,也很有趣的過程。
(四)保持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評論作品的語言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從心理學看,良性情緒狀態(tài)下,大腦感受力強,神經(jīng)活力的靈活性強,易于建立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對智力的激發(fā)為正激發(fā)。相反,當情緒低落時,智力因素處于抑制、遲鈍狀態(tài),沒有正常的感覺能力,思維呆滯、膚淺。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身心是解脫的、自由的,心靈是敞開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是平等的、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教師不應該是一個審美權威,一個把問題一“錘”定音的人。在《地下的故事》教學中,我投其所好,先讓學生自編一個故事,然后以口述的方式表達出來,這對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別大。這樣,學生在不僅學習中主動的培養(yǎng)了自己的課堂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于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興趣,引起聯(lián)想,自由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由此看來,語言和人的情感、閱歷、個性、審美心理結構等諸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生會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應該成為美術欣賞課堂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學生尋找恰當語匯的過程是認識升華的過程,加深視覺感受的過程,也是尋找自我的過程。語言質量的提高,預示著人的素質的提高。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而提高藝術欣賞力,是美術教師不容忽視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