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佑玲
(江蘇省沭陽縣華沖實驗小學 江蘇 沭陽 223600)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而我們現(xiàn)在的古詩文教學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狀態(tài),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不濃,情緒不高,學習效率低。那么,怎樣才有效地進行古詩詞教學呢?
古詩富有音樂之美。古詩注重聲韻搭配,遣詞造句,音節(jié)長短變化,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誦記。古代“詩樂舞”本為一體,因此古詩可以演唱,配上音樂,更是一種妙趣。小學生注意力易轉(zhuǎn)移,古詩這種易唱易讀的性質(zhì),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聽讀古詩的過程中,在誦記古詩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漢語運用水平。
古詩通過形象鮮明的意象,通過主客融合,營造了詩的不同意境。詩最基本的要素是詞,古詩通過詞的表象,構(gòu)造了詩的意境,因此小學生在誦讀古詩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將古詩中的詞語轉(zhuǎn)換為表象,領(lǐng)悟古詩的意境之美,奠定思維基礎(chǔ)。古詩能夠提供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通過詞所傳達的意思,通過鮮明的意象,在詩的世界中馳騁,理解古詩中飽含的情感與意義。在《詠柳》中,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嫩綠的柳樹、活潑的燕子,無不讓學生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感受自然風景之美。小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在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過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古詩語言簡潔,富有跳躍性,節(jié)奏感,遣詞造句有著一定的美感。學習古詩,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更好用于聽說讀寫的實際生活中。學習古詩是小學生熱愛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對他們精神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人格的塑造,起著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作用。如《示兒》,讀這首詩歌,能夠感受到愛國詩人陸游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被外族占領(lǐng)的中原領(lǐng)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收復(fù)失地的強烈愛國情懷。
都說詩是語言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詩人經(jīng)過斟酌得來的,有的甚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地逐一講解,反而會讓古詩失去原本的魅力。新課標指出,古詩的學習,重點在于考查“是否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教師不要過多地講解,一味追求標準答案,而是應(yīng)當鼓勵學生多點個性化的理解,把握中心,體味詩情。如學習陸游的《示兒》,詩中“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字就是詩眼。陸游悲的是什么?透過一個“悲”字,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學生通過課前資料的搜集,明白了陸游悲的是祖國還沒有統(tǒng)一。透過“悲”字,我們仿佛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臥在床上,雙手緊緊地握住兒子的手,告訴兒子,自己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等到收復(fù)失地了,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fù)失地的消息告訴他。這“悲”中有遺憾、有悲傷、有痛心,這是多么悲壯的一幕,這是多么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古詩是用凝練的詞句創(chuàng)造意境、勾畫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循著詩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及勾勒的形象去想象,這樣才能融入詩境,才能品悟詩情。比如在學習古詩《春日偶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描繪春游時看到的景象。然后讓學生讀詩,想象詩人所描繪的畫面: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詩人閑來無事,于中午前后出去春游。一路上,只見鮮花翠柳,河水長流,心曠神怡。這樣一來,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自己也成了詩人,這時教師再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朗讀詩句,就更能感受詩人那種愉悅的心情。
教學古詩就要求我們要提高對其的鑒賞美。那么怎么樣才能提高詩歌的鑒賞美呢?那就是要理解詩歌的神韻,挖掘它的意境。通常古詩歌是靠作者的豐富想象力以及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而完成的。因此,我教學中,我們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詩人的豐富想象力,再根據(jù)聯(lián)想,就會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詩歌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了。這主要是由于詩歌具有跳躍性而決定的,詩歌的語言跨越時空,所以我們必須要運用想象的方式來分析。
如《梅花》一詩,學生通過對“凌寒”“獨自”“唯”“遙知”“暗香”這幾個詞的理解,很快就會知道這首詩是在贊美梅花,因為它不畏嚴寒,散發(fā)著芳香。如果我們咬文嚼字,認真推敲,就能體會詩人煉字遣詞的技巧。歷來受人贊嘆的《泊船瓜洲》里“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在教學時要求學生將“綠”換成另一個字,是否更好?在學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訴學生作者曾試用“來”“到”“入”“過”“滿”等字,使學生領(lǐng)悟到這些字都不如“綠”字有形有色,“綠”字寫出了春風的能動性,立刻可以染綠江南,給人一種鮮明的形象感。再如唐代詩人賈島的《尋隱者不遇》一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痹娭小皢柾印?問的是什么?詩中留下空白,但可以“言師采藥去”的回答想象出問的是“你的師傅去了哪里”這樣想象,詩就完整了。還有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想象。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是銀河落九天?!币搀w現(xiàn)出瀑布從高空飛落的宏偉壯觀氣勢。所以要進一步了解古詩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必須借助想象來達到。
總之,古詩詞在我國人民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在中華文明千年發(fā)展的過程之中,詩詞一直是人們最喜愛的文學形式之一。中華詩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通過古詩詞學習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氣質(zhì),對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古詩詞教學,重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