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追遠
(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陡水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西 贛州 341212)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不夠突出,學生雖然通過教學可以學習到基礎知識,但傳統(tǒng)教學工作的開展也限制了學生的進一步發(fā)展。縱觀當前的教育現狀,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嚴重阻礙教育的發(fā)展。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新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過程中就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通過將信息技術和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的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的教學,最為重要的關鍵詞便是啟蒙,學生知識基礎的建設,便是從這一階段開始。語文知識的基礎建立更是如此,語言基礎的建設,真正的開始應當從小學階段開始算起。這一階段,教師開始正式讓學生學習認字、學會聽說讀寫,但是學生尚未擺脫以往的成長特點,所以教師必須要加入更多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的要素,給予感官上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的語言基礎更扎實。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信息要素顯然更受學生歡迎與認同,因此應當更多的引入課堂當中,吸引學生,才會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開始主動思考、主動參與、主動探索,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在信息化的趨勢之下,圖片、影像、幻燈片、聲音等在課堂上加以利用,有助于學生腦中的情境建設,能夠讓學生產生更深刻的印象。但是即便是便利的要素,其實際作用能否真正體現出來,依然取決于教師的設計規(guī)劃,就當前的實際教學概況來看,我國的許多教師雖然都了解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但是實際的應用能力確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還需要更深入的針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才能真正打造更高效且具有實效性的語文課堂。
2.1 教學方式單一。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教學條件艱苦,科技發(fā)展落后,所以很多教學都是利用黑板和粉筆來完成的,甚至在一些偏遠的山區(qū),教師只能通過在地上寫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十分單一,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與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不相符,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教學以應對考試為目標。我國實行的是應試教育,在很多時候,考試成績就是家長、教師衡量學生價值的一桿標尺,教師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會有側重點,重點講解考試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對于考試不常出現的內容則是一講帶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的語文知識全面化學習,所以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這一教學觀念,開展全面化的語文教學。
3.1 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教學范圍嚴肅,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通過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堂教學融合來改變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利用黑板、粉筆以及語言講解來進行教學,還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播放課件,以此來改變教學模式,給學生耳目一新的課堂教學感受。舉例來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春雨的色彩》這一課內容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確定教學目標,然后從網絡上查找有關此課內容的資料,資料可以是視頻、可以是圖畫、也可以是音樂,總之不拘泥與類型,只要資料內容與教學內容有關,能夠突顯教學內容即可。在找出教學資料之后,教師應對資料內容進行整合,制作一份課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課件,以此來讓學生學習新課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信息技術進行了充分地利用,同時也結合了語文教學,實現了兩者的深度融合。
3.2 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比較弱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的直觀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所以教師應更加注重對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過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技術。舉例來說,當教師為學生講解《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一課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自己在腦海中想象潑水節(jié)是什么樣的場景。在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潑水節(jié)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能夠對其有一個更加直觀的印象。將直觀的印象與自己腦海中的想象結合起來,就是學生抽象思維的體現。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的目標。
3.3 確保教學的多元性。語文課堂中,可用的信息化要素包含很多,聲音、圖像、影像、動畫、幻燈片等等,運用到教學過程中,都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方式依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認知過程也需要結合直觀要素,才能夠更有效率。而且不同要素的結合運用能夠確保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冷卻,興趣持久,因此教師應當積極的運用信息要素,并且懂得結合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轉變,這樣才能避免學生感到厭煩。例如在引導學生練習朗誦文言文或是詩詞時,可以配合古風的純音樂,讓學生感受情境,對于有劇情的課文及名著內容,則可以配合相應的改變電視劇及舞臺劇情去幫助學生理解,簡而言之,多元化原則是重點之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就應將小學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起來,以此來改變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增加語文知識積累。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