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偉
(遼寧省撫順市第二十五中學 遼寧撫順 113000)
近些年來,媒體上關于中小學生自殺或傷害他人的報道越來越多。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們往往從教育體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分析,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們忽視了從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當我們看著一個個如花的生命在風雨中逝去,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生命教育對于廣大的學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課程。[1]
在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對生命意識的體驗與思考,蘊含著“生命情感的信息”,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素材,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解讀生命,領悟生命的意義,樹立正確的生命觀。[2]
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首先要讓學生知道生命來之不易:任何一個生命從他在母體內開始孕育,經(jīng)歷了十月懷胎而后呱呱落地都歷經(jīng)了重重的磨難,可以說每一個降生到人世間的生命都是不平凡的。
當我們感受到夏蟬那知知不休的鳴叫時,卻無法想象“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边@是蟬生命的歷程,轉瞬即逝;而我們的生命在歷史的長河中不也是一般如此嗎?當看到一顆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幼苗時我們體會到了生命的頑強,只有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命的來之不易,才能讓他們體會到生命的價值。[3]
生命的價值體現(xiàn)在對生活中的坎坷從不低頭?!盎ê腿硕紩龅礁鞣N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在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不妨這樣勸慰他們。在他們陷入困境難以自拔時,我們不妨讓他們品味李白那“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钡臉酚^態(tài)度和范仲淹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豁達的胸襟。
生命的價值在于存在。海倫·凱勒自幼因病成為盲聾啞人,安妮·莎莉文老師讓她領悟出生命存在的價值:“整個世界在我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記得那個美好的夜晚,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澜缟线€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
生命的價值是因為存在,但珍愛生命并不是吝嗇生命,在是非善惡面前我們要有明確的態(tài)度。聞一多先生的態(tài)度堅決:“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保晃奶煜橐苍谏狸P頭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坦然的面對死亡;當孟子面對“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也做出了明確的選擇;戛洛山的傷心崖上,斑羚們面對著死亡的威脅“一對對斑羚凌空躍起,在山澗上空畫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們心甘情愿用生命為下一代開辟一條生存的道路?!崩习吡绲纳Y束了,但他們生命的價值卻在種群的繁衍中得以體現(xiàn)。
不僅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還要引導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借助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去感受生命的可貴,感受人類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毙〔輵{借那稚嫩的身體,也要頑強的鉆破土層的束縛來迎接春風,陽光和雨露的洗禮。學生們從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從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獲得感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欣賞自己,欣賞他人,欣賞世間的萬物。[4]
熱愛生命不僅是自己的生命,也有熱愛他人的生命。這在父親“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辟I桔的背影中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深情關愛;在“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的思索中我們體會到了中年人對生命的感觸。體會到他們對擔負在肩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呼喊,淋漓盡致的顯現(xiàn)出他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5]
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還應教育學生要尊重生命,培養(yǎng)他們去欣賞生命。我們在華南虎那“石破天驚的咆哮 / 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 掠過我的頭頂 / 騰空而去 / 我看見了火焰似的斑紋 / 和火焰似的眼睛 / 還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看到了華南虎在絕境中對自由的渴望和執(zhí)著的追求,對冷酷現(xiàn)實的反抗,對庸俗觀眾的譴責以及作者對華南虎那不羈靈魂的生命的尊重。我們從“他們大家只是懷著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衛(wèi)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敝畜w會出人們對一個即將逝去的生命的敬畏。
生命教育的內涵極其的豐富。泰戈爾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的確,教育就是要用生命來影響生命。只要我們心中有生命教育的理念,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加強生命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而且可以增加語文教學的內涵,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報.2009
[3]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上下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4]劉清彥.《閱讀里的生命教育》.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6
[5][美]杰克·倫敦 著.曹劍 譯.《熱愛生命》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