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屏山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700)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開拓小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作能力,成為個體今后生存發(fā)展的重要技能。因而教師要探索更多適合小學生閱讀實際的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尚不夠成熟,認知能力較為薄弱,對事物缺乏精確的感知,注意力也缺乏穩(wěn)定持久性,認識事物往往始于好奇心、終于興趣,然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又是從字詞句概念入手,向篇章閱讀過過渡,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本身就在消耗著學生的好奇心,以說教為主的課堂模式更是讓學生視閱讀為完成任務,根本提不起閱讀興趣,再加上小學生自身的關注力有限,影響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對構建小學生的思維體系造成困擾。[1]
作為閱讀教學的擴充模式,課外閱讀在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當下,已經引起了多數教師的高度關注,能夠為學生列出符合年齡特征的課外書目,提出一些基本的閱讀要求,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對待課外閱讀的認識不夠清晰,把課外閱讀視為一種可有可無的閱讀教學方式,偶爾為學生推薦幾本課外參考讀物,不布置任何閱讀要求,學生對文章字句段落的理解情況、情緒情感體驗如何也不做相應記錄,閱讀習慣難以形成,這些都是課外閱讀盲目性的體現,使得一些學生表面看來是進行了課外閱讀,但卻收效甚微。[2]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應當以提高閱讀興趣為基本著力點,結合小學生身心發(fā)育特征,探索發(fā)現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十足的閱讀材料,如《哈利波特》、《了不起的小葉子》等等,讓學生對這些材料展開閱讀,吸引小學生對閱讀的初始注意力,并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趣味性材料與教材中的閱讀內容相互融合,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閱讀能力的基礎性構建。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摒棄預先設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初步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自主發(fā)現問題并記錄下來,進入到熟讀材料的階段,在熟讀材料的過程中,體會字詞句段落大意,把握文章基本架構,帶著自主發(fā)現的問題,理解文章的主題,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以及文章編排方式,在精讀過程中,體會字里行間作者流露出的情緒情感,關照自身的情感體驗,真正實現對靈魂的洗滌。這樣的閱讀理念讓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漸削弱,成為學生閱讀程度逐漸遞進的引導者,讓學生脫離了被動接受的學習地位,自主發(fā)現問題,在自主閱讀以及教師引導中自主解決問題,加深了情緒情感體驗,對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久而久之能夠收獲一定的閱讀技巧,積累相應的閱讀經驗。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育比較成熟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手段的革新。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在課前錄制好閱讀課程教學視頻,要求學生對這些閱讀視頻進行預習,整理并記錄閱讀問題,在課程進行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討論,得到答案的同時在互動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閱讀理解及情感體驗,達到創(chuàng)新性閱讀及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把閱讀內容穿插到游戲過程中,設置特定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比如在講解《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中,讓學生分別扮演媽媽和薩沙,體會媽媽心中弱小的薩沙和薩沙心中自己是勇敢者的感受,在角色體驗中獲得情緒情感共鳴,達到潛移默化的閱讀效果;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以聲形并茂的流動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畫面中的意境,從而拓展想象空間,獲得情感體驗,在閱讀中更易于貼近作者寫作中的心靈感受。[3]
要解決課外閱讀中存在的盲目性,教師就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發(fā)揮引導性作用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制定規(guī)劃。要以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依據選擇相適應的課外讀物,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的閱讀要求,比如,限定閱讀時間,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根據課外讀物中摘抄的內容辦班級板報,評選優(yōu)秀的板報作品等等;要規(guī)劃出特定時間對某一課外讀物進行集中解讀,解答學生閱讀中普遍存在的難點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說明自己的見解,獎勵對這一課外讀物理解相對到位的學生,形成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中,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還要開展相應的語文閱讀實踐活動,挑選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課外書目,如《神奇的動物》、《科學與常識》等等,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發(fā)現問題,教師安排固定時間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自然界動植物特性,自主尋找答案,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能夠以更加充分飽滿的情感體驗參與到接下來的閱讀當中。
總而言之,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理念,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國家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利用對話交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為實現終身閱讀奠定基礎。
[1]郭麗華.芻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有效結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24期.
[2]楊志超.芻議小學語文于都能力在小學教學的重要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年第21期.
[3]陸新辰.讓寫作之花在閱讀教學的原野上綻放---芻議如何提高指向寫作的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