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紅
(撫順市育才小學 遼寧撫順 113000)
行為習慣是人們在較長時間里逐漸形成的、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方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jīng)說過:“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笨梢娏己玫男袨榱晳T對學習過程、生活經(jīng)歷、人際關系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小學生處于年齡偏小,所學知識少的啟蒙階段,行為習慣處于正在形成的過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么,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1]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哪些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是壞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想辦法讓學生有正確的辨別能力。學生每天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時間是與教師共同度過,因此教師言行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很大。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負責教書,而不去育人,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認真探索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策略,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的課堂,影響孩子的課間,甚至影響孩子放學后的生活、學習。教師要把自己放在育人的高度看待教育教學工作。[2]
小學階段的兒童主要是與父母、教師和同學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獨立性逐漸加強,他們與父母教師關系不在是一味的依賴,不會一味的聽信成人的說法。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想方設法走進孩子們的心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認真傾聽他們的談話,充分了解他們的想法,盡可能鼓勵學生的行為、觀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恰當進行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情感、接受教師傳達的道理,教師要有愛心、恒心、細心,及時了解學生不同時期的新情況,與學生成為好朋友,體驗他們的情緒波動,力爭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3]
教師在任命班干部成員時,要關注學生的身份,不要直接任命,也要避免隨意性,要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從而增強班級進行民主管理氛圍,要讓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每個人都有責任與老師共同把班級管理好,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符合班級實際情況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同時,大家能夠互相監(jiān)督,共同遵守,彼此互幫互助,共同維護。教師應該適時的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好的行為習慣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要抓住一切機會,既要關注課上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課下的活動過程。其中,應以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的教育為主,而課余時間的活動作為補充。在實際的教學中,注意聽課習慣、表達習慣、書寫習慣等的培養(yǎng),有嚴謹、有序的思維。同時,也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開展自學活動,引導學生讀《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開展閱讀、講故事等形式的比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些趣味性的活動不僅充實了單調(diào)的學習生活,也可以以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形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言行,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傊?,從課堂到課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滲透。
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僅靠學校的教育,因為孩子的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有相當多的時間是與家人在一起。所以,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對小學生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學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組織家訪、還有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這些都是教師與孩子家庭交流的良好時機。借助這樣的機會,教師可以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及時告知家長,家長也可以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與教師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家長都能受到一定的啟發(fā)影響,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完善和實施學校的教育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家長對學生的關注,注意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使家庭教育更適合孩子健康發(fā)展。[4]
小學生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學生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自我管理能力密切相關,所以,教師要關注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判斷能力,反思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身的經(jīng)歷,自我的意識,認真審視自己,完善自我,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另外,教師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在班集體中與其他同學相對照,把自身的日常學習,生活的表現(xiàn)與學校的,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作對比,在對比中,通過一種無形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認識別人。同時,小學生很在意他人的評價,鼓勵,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多表揚,少批評。發(fā)現(xiàn)學生不同的閃光點,讓學生有足夠的積極性和勇氣克服缺點,讓自己的號習慣越來越多。[5]
總之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在學校,班主任教師與科任教師要相互支持,有分工有合作。在社會,教師與家長要勤溝通,互相理解,共同努力。從小學生的一點一滴抓起,從身邊的每一個細節(jié)抓起,關注學生的成長經(jīng)歷額,理解孩子的心理波動,重在獎勵,鼓勵,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減少批評,增強學生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的信心。葉圣陶先生曾說:“習慣是從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幾點做幾點。積累起來,各方面都養(yǎng)成習慣,而且都是好習慣,就差不多了?!彼裕囵B(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共同努力,要創(chuàng)造更多的空間,更多的時間,更科學的方法,要有更多的愛心,更大的恒心,從而,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育效果。
[1]李宏奇.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淺析[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學研究),2011年Z3期.
[2]孫英潔.怎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8期.
[3]南志忠.養(yǎng)成教育重在“到位”[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胡方.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5]張磊.美好人生,始于習慣[J],學周刊,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