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我”的媽媽
第一次聽到王小白這個名字是在辦公室。那天下午,他的班主任在辦公室里大聲嚷嚷著要被嚇死了,其他同事們紛紛詢問,而后得知,王小白那天因為“老師要將他的座位從第一排換到比較后面的幾排”而后情緒激動到無以復加。
他聲嘶力竭地哭喊著:“座位換到后面我就是差生了,媽媽知道了一定會打我的,如果是這樣,那我不回家了!”
面對王小白的情況,班主任第一時間聯(lián)系了家長(媽媽)。而后,微妙的事出現(xiàn)了。王小白的媽媽一邊表示自己會馬上趕到,一邊強調“不用管他,他就是這樣”。
從王小白的口中,我們預設他的媽媽是一個專制、霸道,甚至還可能有間歇性暴力傾向的“大魔王”。他說:“我媽只會讓我寫作業(yè),不停地寫、不停地寫。我的所有時間都要用來寫作業(yè),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她總是說我笨,我?guī)缀醺杏X不到她愛我。”
令人意外的是,當這位媽媽出現(xiàn)在老師們面前時,大家都一致認為至少看上去她是一位優(yōu)雅的媽媽。30幾歲的她不僅有著良好的外在形象,還擁有爽朗大方的笑容和得體的談吐。對于此次孩子的偏激行為,她非常通情達理,表示會全力配合,協(xié)助學校一起改善孩子的行為表達??梢簿褪撬?,面對激動的孩子時,她大聲地說:“你想離家出走啊,那你走?。 ?/p>
在媽媽的講述中,她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她說:“我只有這么一個孩子,我不愛他還能愛誰?”從她的故事里,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甘愿為孩子做出犧牲的媽媽,比如她放棄了工作,在家專職照顧王小白;一個細致的媽媽,比如她會在王小白洗漱前幫忙準備好浴巾、沐浴用品;一個體貼的媽媽,比如每天晚上都提前準備好王小白第二天所穿的衣服,囑咐他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一個對孩子的未來有著規(guī)劃的媽媽,比如挑選她認為合適的課外作業(yè),也包括推薦孩子參加昂貴的夏令營。
與此同時,她感慨:“總是感覺我家寶寶很幼稚、很孩子氣,什么事情都要我給他弄好,我什么事都不用做,光帶帶他就覺得很累,越來越感覺沒有個人生活空間了?!?/p>
“但其實,我知道我家孩子還是挺乖的,也沒有什么大的不良行為。做的不對的地方,我們指出來他都愿意改。我覺得他挺好的?!边@一刻,她的神情更加柔和,眼神中透露出一個母親特有的想到心愛的孩子時的光芒。我相信這一刻她所說的“我的孩子挺好的”是真心的。
于是我問這位媽媽:“那您有試著向孩子直接表達過您對他的喜愛和肯定嗎?” 她遲疑了,沉默了幾秒,張了張嘴說,“老師,你不知道,我家寶寶很容易驕傲的。所以……”
所以,她把自己對孩子的愛與肯定講給了旁人,那個孩子接受到的卻是不滿和指責。
“不一樣”的爸爸
我想到曾經(jīng)參加過的一場義工活動,那是針對150個家庭的一次聚會。150個家庭,或是爸爸帶著孩子,或是媽媽陪同前來。
主辦方給每位參與者做了安排,他們將父母和別人家的孩子分成同一組,然后面對面坐下,開始互相分享心情。在活動中,陸陸續(xù)續(xù)的講述聲響起,面對陌生的孩子、陌生的父母,他們似乎沒有什么隔閡,融洽地溝通起來。
我分到的搭檔是一個14歲的男孩子,處于青春期的他面對我時有點不好意思。所以他坐著坐著,身體會不自覺地朝后退一點、再退一點。等他覺得那個位置舒服了,他才開始準備講述他的故事。
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在他身上,非常顯而易見的是——只有選擇一個相對比較足夠的距離,他才可能有勇氣開口說些什么。更有意思的是,在他正式講述之前,他留了一段比較長時間的空白。于是我說,我有些臉盲,出了這個會場,哪怕我們馬上再在馬路上遇見,我也認不出你。所以,過了今天,我們依舊是陌生人。
大概這樣的前提讓他覺得放心,接著他講了發(fā)生在他身上的一個讓他覺得特別悲傷的事。不久前,他和他的爸爸起了很大的沖突,爸爸還動手打了他。可媽媽卻說,爸爸是為他好,讓他體諒爸爸。他覺得很委屈,說:“整件事情就是爸爸認定我是一個貪玩的人,他覺得我自己要求去補習班就是偷偷溜出去玩,他不信任我并動手打我,為什么我要體諒他?”
他沉默片刻又說:“我知道他和我媽都很愛我,為我好??墒俏乙琅f覺得難過?!?/p>
“那次之后我和我爸爸再也沒有說過一句話。我不是賭氣鬧別扭,我不知道怎么和他說話。有時能感覺他想和我說些什么,可是他最終沒有和我說任何話?!?/p>
“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和他說話。”他強調,“所以索性不說。今天之所以說出來大概是因為我們不認識,以前不認識,以后應該也不會認識的。”
不認識,是他在此刻保護自己的最好盔甲。
我問他:“現(xiàn)在輕松一點了,會愿意和爸爸溝通嗎?”
他又沉默了片刻:“應該不會,我不曉得怎么開口。”
我笑笑回應:“或許不用太復雜,就像你今天和我講的這樣,告訴他你的心情、你的真實感受和一些想法就夠了。”
他抬起頭定定地看著我:“那不一樣,他是我爸爸?!?/p>
難以言說的愛
當天的活動里最巧妙的設計是我們每一對搭檔都是和熟悉的人錯開的。每一位爸爸或媽媽面對的都是其他家庭的孩子。期間有很多志愿者拿著紙巾在會場里穿插,不少動情的孩子在訴說的過程中泣不成聲。而坐在他們對面的別人家的父母,一樣紅了眼眶。
這是活動方當年舉辦的第13場公益活動,那一年他們行走了全國上下不同城市,最終選擇這樣的方式來撬動家長與孩子之間逐漸顯露出僵化的關系。
慶幸的是,活動的主體是十三四歲的孩子們,他們還很年輕,他們即使對這個世界心存芥蒂卻依舊內心柔軟。
在后續(xù)的親子互動環(huán)節(jié),大約13位孩子主動邀請他們的父母一同上臺,并對他們表達了自己內心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同時,他們勇敢地和對方說“爸爸我愛你”“媽媽我愛你”。
這時,坐在我身邊的孩子輕輕說:“趕緊說我也愛你啊?!笨墒?,幾乎沒有家長那樣說。為人所不知的是,大多時候家長們更害怕表達感受。因為過去的三四十年生活讓他們的心長出了厚厚的繭,讓他們在情感表達上逐漸變得防備。
令人欣慰的是,那一天臺上的孩子們一直拼命地抱住自己的爸爸或媽媽,緊緊地摟著他們,就好像擁抱著自己最珍惜的信仰。
正是他們這般炙熱、不加掩飾的表達,臺下的觀看者態(tài)度起了很明顯的變化。逐漸的,耳畔沒了少年們略帶嘲諷的議論聲,取而代之的是低垂的腦袋和若有似無的沉思,有幾個孩子拿手快速擦了下自己的眼睛,留下淺淺的紅。顯然,他們也被深深觸動。
那天活動現(xiàn)場有400多人,被觸動的又何止他們。主持人、義工們、老師們還有臺下的父母們,他們陷入不同程度的沉默,而后熱淚盈眶,盡情鼓掌,為臺上的人們歡呼。
我不知出了這個會場后,他們會如何選擇處理生活中的矛盾,但我相信,在那個時刻,他們每個人都愿意打開心扉,和最熟悉的那個人不加掩飾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比如:爸爸媽媽,你們時常讓我感到你們并不信任我,這讓我覺得很難過,我很希望你能對我多些信任。我也很希望你們明白,無論如何我都很愛你們。
比如:我們也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