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甜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藝術學院)
爵士時代①的美國正值現代化轉型時期,股票暴漲、走私流行,人們道德淪喪,傳統(tǒng)的節(jié)儉觀被享樂主義、消費主義、實用主義所取代,人們大肆追求“美國夢”。
首先,小說具有時代性?!懊绹鴫簟痹诋斀裆鐣瑔⑹疽琅f具有時代價值;其次,小說的故事性很強,以愛情故事為主線,引人入勝;再次,主人公極具代表性,蓋茨比的“接地氣”給了讀者很強的代入感;第四,蓋茨比的悲劇讓人嘆惋;第五,商業(yè)價值高;第五,受眾群體大體一致,極易引發(fā)共鳴。
3.1.1 雙重視角
尼克扮演的是一個戲劇化敘述代言人,既是小說的敘述者,為小說作者代言;又是故事中的一個重要角色,達到間離效果。
在電影中,依舊保留了尼克的雙重視角。
3.1.2 象征主義
在小說和電影中,在各處都存在著象征主義。
首先,通過色彩來表達所要象征的事物。黃色,是權力、地位的象征。蓋茨比的黃色領帶和黃色跑車是他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其次,作者通過事物來表現象征意義使其更加意味深長。東卵,象征著老牌階級的財富與地位;而西卵,象征著新貴階級?;夜认笳髦蠈与A級空虛的內心世界。
另外,灰谷廣告牌上的艾克伯格大夫之眼,它象征著上帝之眼,上帝雖悲天憫人,但也被物欲遮蔽了雙眼。
導演魯赫曼對小說進行了移植式改編,這也是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3.2.1 情節(jié)的改編
(1)尼克與心理醫(yī)生交談。導演在電影00∶54-03∶14處,加入了心理醫(yī)生與尼克在辦公室交談的橋段,符合尼克在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敘述者身份?;貞浭綌⑹?,讓觀眾們產生好奇,為之后的故事做足鋪墊。
(2)蓋茨比出場。小說中蓋茨比在第一章結尾處第一次出場;而片中,在近30分鐘處才讓蓋茨比正式出場,最大程度營造了蓋茨比的神秘感。
(3)結尾。小說結尾是蓋茨比在泳池旁等黛西的電話到下午四點,等不到電話的他也想通了。
電影的結尾是不同的,電話鈴響起,蓋茨比還沒接起電話便中彈,口中卻喊著“黛西”,仍心懷幻想。這樣的結尾更悲慘,更符合電影敘事。
3.2.2 敘事語言的改編
蓋茨比邀請尼克共進午餐一段,在小說中僅一句話概述;影片卻運用了蒙太奇的阻接,用四個慢鏡頭將尼克的滿臉疑惑、推門、走過樓道進餐廳的動作向觀眾一一展現。
3.2.3 裝飾主義
裝飾主義非常契合爵士時代的時代氣息,在影片的14∶54處,以布坎南與情人在公寓辦派對一段為例,公寓內的裝修和家具充滿現代感,以飽和度極高的紅、綠、藍色為主色調。無論男女,其著裝和服飾都簡潔摩登,還有路旁的建筑和馬路上的汽車,炫目拉風。
3.2.4 色彩與聲樂的完美組合
(1)布坎南與情人的公寓。在14∶54處時,湯姆帶著尼克到他與情人的公寓中開派對。半醉半醒的尼克在陽臺上,俯瞰這一切,又如身在夢境。
(2)蓋茨比的舞會。魯赫曼巨資塑造不同的人物與場景,為了能最完美地重現爵士時代。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要屬蓋茨比的舞會——時代的完美縮影。
以劇中23∶20處的舞會為例,鏡頭中每一人都打扮得濃墨重彩,跑車炫酷,伴隨著爵士樂和Hip-Hop的律動,舞娘們跳著熱辣的舞蹈,無人不沉醉當中。
導演魯赫曼運用現代科技,通過色彩與聲樂的完美結合,向觀眾們還原了絢麗多彩的爵士時代。
導演魯赫曼版《了不起的蓋茨比》無疑是成功的,雖然有一些小紕漏,但無論是在對小說的改編上還是拍攝技術上,都瑕不掩瑜。
電影對作者所要表達的警世之言是完全保留的,這也正是今天的人們所需警醒的,正因如此,經典所以永恒!
注釋:
①指一戰(zhàn)(1918年)以后到經濟大蕭條(1929年)以前的約十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