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要:本文認為:“問題”學生的轉化需要“三感”:滿足感、自豪感、溫暖感;教師要具備“三心”:耐心、細心、愛心。
關鍵詞:“問題”學生;“三感”;“三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3-113-2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令人感觸頗深的事件。它促使我不斷反思。我感到“問題”學生的轉化需要使學生獲得“三感”,而教師促進“問題”學生的轉化則需要“三心”。
一、滿足感——教育需要耐心,耐心懂得賞識,賞識成就孩子的滿足感
什么是賞識教育?
賞識——在詞典中的解釋為認識到別人的才能并給予重視或贊揚,以調(diào)動人的積極性,它使作用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獲得滿足,產(chǎn)生快感,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干起事來有勁。賞識教育,就是在這種心態(tài)和思維方式指導下的一套教育理念。
這個理論對一個教育者來說理解起來很容易,道理都懂,但在實際運用中會怎樣呢?
我的教育風格是嚴厲、認真。對自己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當我把孩子帶在身邊的時候,開始對她早輔導,晚輔導,對她的要求也很高,動輒訓斥,這可能也是大多數(shù)父母的愿望吧,希望她完美,更別說現(xiàn)在的她已經(jīng)是一個“問題”學生了。然而我卻差點毀了自己的孩子。
那組鏡頭一直在我的腦海中閃現(xiàn):
1.“你這字都寫成啥樣了,撕了重寫?!薄安恍?,再撕了重寫”,就這樣,孩子撕了一次又一次,又寫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我滿意。
2.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不愛做作業(yè)的習慣,總是要大人督促著、看著才做。近幾天,當我讓她做作業(yè)時,她說“媽媽,我們今天××節(jié)課是自習課,老師讓我們在自習課上就做好了作業(yè)。”我信以為真,因為孩子從沒撒過謊。
3.走在路上,我遇到了孩子的班主任,也是我的初中同學,她有些生氣的問:“你孩子怎么總把作業(yè)忘在家里呀?你也不督促一下?”我一愣,“她說在學校就寫好了,放在學校里了,沒帶回家”老師也感到莫名其妙。我感到問題嚴重了,孩子撒謊了,而且這個謊是那么圓滿,竟然騙了我和班主任。
4.回到家,把孩子叫過來,“先跪下”孩子很聽話的跪下了,我真氣極了,拿起小棍抽了她幾下,自己也心疼得眼淚直流。問她為什么撒謊,她只說:“我錯了,下次不敢了,不惹你生氣了”。
5.我到了孩子的學校,去和班主任溝通,班主任向我介紹了孩子的一些情況,這些情況我也基本知道,然后,老師拿出了她的作業(yè)本,說:“你孩子的字寫得倒不錯?!闭娴膯??我有些不相信,我拿過來一看,啊,比在家寫得好多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突然意識到,是我的過于嚴厲和嚴格,使孩子在我面前有了太重的心理負擔,字不敢寫了,甚至不敢做作業(yè)了,以至于撒謊。我想起了兩個教育家的名言,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敝袊逃姨招兄壬f:“你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倍也铧c毀了自己的孩子。
6.回到家,我把孩子叫過來,說:“我去見了你的老師了。”孩子面無表情,我接著說“老師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她的臉一抬,眼睛里一道亮光閃過,好像說“真的嗎,老師夸我了嗎?”我接著說:“我也看了,字確實寫的不錯,媽媽以后再也不撕你的作業(yè)了,是媽媽錯了,以后你想怎么寫就這么寫,寫的再差都沒關系。”孩子一下子哭了,是委屈的哭還是得到表揚與信任的哭?
總之,后來孩子的字寫的越來越好,我也經(jīng)常表揚她,作業(yè)也能慢慢地自己做了。
通過這個事件,我深深地感受到賞識的重要性,我的教育風格也發(fā)生了改變。在課堂上,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牢牢地銘記著“賞識”這兩個字。
二、自豪感——教育需要細心,細心把握機會,激發(fā)孩子自豪感
前面說了,我的孩子是一個“問題”孩子,自私,沒有上進心,對什么都無所謂。在班級中找不到值得令自己自豪的東西,,學習成績一般。她也曾經(jīng)努力過,由于個子高,想打排球,但一段時間下來,打排球也比不上其他小伙伴,于是也失去了興趣??偢械剑簺]有激情,有些自卑,也不關心他人。
有一天,孩子回到家,有些傷心的告訴我:“媽媽,我們學?!痢晾蠋煹暮⒆拥昧税籽。蠋熥尵桢X?!蔽艺f:“好,捐多少?”老師說“個人的心意,想捐多少就捐多少。我同學都說捐兩元?!薄澳阋瓒嗌??”我問?!拔乙?0元!”孩子的頭一昂,有一種自豪的神情。這時我的眼前一亮,仿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這正是我期盼已久的東西。因為孩子有了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有了與別人競爭的心,并且有了關注他人、關愛他人的心?!昂俸?,別的我不行,但我比你們有愛心?!边@也許正是孩子當時的心理吧!也許當時她并不懂得真正的愛心是什么,但她有了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有了超越別人的進取心。我很平靜的說:“行,你說多少就多少?!焙⒆酉胂?,又有點舍不得,說:“媽媽,捐10元吧”我說:“行,隨你?!?/p>
第二天,孩子的班主任找來了,小聲的問我:“你孩子捐了10元錢,你知道嗎?”我說“知道”老師好像松了一口氣,說“知道就好,捐了那么多,還以為她偷的哪!”
孩子放學回家,我把老師找我的事對她說了,她笑笑,感到那樣自豪。
從那以后,孩子慢慢變了,她會努力爭取在課堂上多得幾個紅五星,多得幾個小本本。
再后來,有一天,她說“媽媽,我覺得我這次考試能超過××同學?!边@可是她第一次說想在學習方面超過別人,況且這個同學還是班級中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
回想起來,10元錢我收獲了孩子的兩樣東西:一是孩子的愛心,二是孩子的自豪感并由此引發(fā)的進取心。
孩子小學畢業(yè)時的作文題目是以“愛”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我清楚的記得孩子作文是這樣寫的:“我從小就被愛包圍著,爸爸媽媽的愛,爺爺奶奶的愛,外公外婆的愛……卻從不知愛別人是什么滋味?!吹侥俏焕蠋熓盏骄杩詈竽羌拥臏I水,我第一次懂得了愛別人的滋味。愛原來如此簡單?!?/p>
這件事也使我深深認識到孩子的表現(xiàn)欲的重要性。表現(xiàn)欲是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希望他人對他們的肯定,從而得到一種成功感、滿足感,自豪感。有了成功感就會有自豪感,當然也就會激發(fā)孩子的進取心,往往也能燃成燎原之勢。
三、溫暖感——教育需要愛心,愛心讓孩子獲得溫暖感
教育需要教師的愛心,這是毋容置疑的,我這里所說的愛心,主要是指用老師的愛心教會孩子感受愛。
孩子小時候,在她的心目中父親是嚴厲的,永遠不會疼愛她的。對父親也總是流露出抵觸情緒。也難怪,由于孩子從小是爺爺奶奶帶著的,他很少抱孩子,從來沒喂過她一頓飯,沒給她洗過一次小手或臉,說起話來總是冷冰冰的。但我知道,他是非常愛孩子的。那么如何才能讓她感受到父愛呢?
有一次,我回到家,孩子高興的告訴我,“媽媽,我買××了?!蔽覇枴澳隳膩淼腻X?”她說“爸爸給的”我有點奇怪,因為他從不縱容孩子亂花錢,我故意驚奇的問“他怎么會給你錢?”孩子說:“我向爸爸要錢,說要買東西,他說‘沒有,然后就走了,他走了幾步,又轉過頭來笑笑,伸手往兜里掏錢,我就跑過去,他就給了我”。孩子手的這一幕使我想起了一篇經(jīng)典文章《拐角處的父愛》,我把它找來讓孩子看,孩子看完深有感觸的說:“媽媽,我知道了,爸爸的愛和媽媽的愛不一樣,爸爸的愛是含蓄的”。
愛時常在我們的身邊“徘徊”,它不只是有母愛、父愛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愛等著我們?nèi)ジ惺堋?/p>
只有感受到愛的人才會懂得感恩,才會愛人,才會想著回報,回報他人,回報社會。
李鎮(zhèn)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把老師怎樣愛學生闡述無遺。而師生關系的和諧是雙方面的,作為老師要教會學生感受老師的愛,感受他人的愛,懂得感恩
轉化“問題”學生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深深的感悟到只要孩子擁有了“三感”,他就不會成為問題孩子,他就會自信、自豪、感到被愛、關愛他人。
作為老師,我們還要具有“三心”:愛心、細心、耐心。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用自己的細心去抓住教育的契機;用耐心去促成“問題學生”的轉化。
愿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用“三心”去培養(yǎng)學生的“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