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梅
(江蘇省張家港市畜牧獸醫(yī)站,蘇州 215600)
山羊球蟲病是一種呈世界性分布的原蟲病,常引起山羊的消化道疾患。山羊艾美耳球蟲屬于直接發(fā)育型,不需要中間宿主,須經過無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孢子生殖3個階段。孢子化卵囊被羊吞食后,在胃液作用下,子孢子逸出,迅速侵入腸道上皮細胞,進行多世代的無性生殖,形成裂殖體和裂殖子。羊球蟲病依據不同球蟲種類以及各地氣候條件而異,較易流行于春、夏、秋3季,感染率與感染強度各有不同,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會造成球蟲病的流行。山羊常因為吞食散在土壤、飼料和飲水中的球蟲孢子卵囊而發(fā)生感染,在涼爽干燥的環(huán)境下,球蟲對山羊的危害不大,雖然部分羊只攜帶球蟲卵囊,但通常是帶蟲者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存在的危害性極易被人們忽視。但是球蟲病屢屢發(fā)生,給養(yǎng)殖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為了解如東地區(qū)山羊球蟲的種類和感染情況,對該地區(qū)山羊球蟲進行了調查[1]。
在如東縣不同地區(qū)選擇山羊,根據品種和養(yǎng)殖方式分類,按照月齡,每戶分別選擇3月齡以下、3—6月齡、6—12月齡、1年以上的山羊各20只,采集糞便,每個糞樣約6~10 g,總共采集糞樣80份。
取糞樣時,用60孔銅篩進行淘洗、濾液,再經過260孔錦綸篩過濾,所得濾液用3 000 rpm離心機進行離心10 min,丟棄上清,沉渣再放入瓶內,加5%的重鉻酸鉀溶液攪拌均勻,放置37 ℃恒溫培養(yǎng)箱進行培養(yǎng),攪動培養(yǎng)液,滴加重鉻酸鉀溶液,防止糞樣干涸,培養(yǎng)12 d,使卵囊孢子化,然后進行檢查。
培養(yǎng)糞渣后,取適量(內含重鉻酸鉀溶液)加入離心機中離心,用3 000 rpm離心10 min,使其中的糞渣和卵囊得到沉淀,丟棄全部重鉻酸鉀溶液,得到的沉渣加飽和糖鹽水到離心管中浸滿,攪動管底的糞渣,再用3 000 rpm離心10 min,使糞渣下沉,卵囊則漂浮于表層。
2.1.1 球蟲種類
本次調查的80只山羊糞便中總共發(fā)現(xiàn)5種艾美耳球蟲,即克里氏艾美耳球蟲(E.christenseni)、艾麗艾美耳球蟲(E.alijeri)、阿氏艾美耳球蟲(E.arloingi)、約氏艾美耳球蟲(E.jolchijevi)、山羊艾美耳球蟲(E.caprina)。各種球蟲的卵囊大小和形態(tài)描述特征如下。
2.1.2 鑒定特征
(1)克里氏艾美耳球蟲。卵囊呈典型的卵圓形,平均為40μm×21μm,形狀指數為1.904。卵囊囊壁外層光滑、色澤淡黃,內層為褐黃色,有卵膜孔,有極帽,孢子囊為寬卵圓形,有內殘體,斯氏體不明顯或無,沒有外殘體,有1個或多個極粒,孢子化時間約60 h。
(2)艾麗艾美耳球蟲。卵囊較小,呈球形或罐形,平均大小20.5μm×19.8μm,形狀指數為1.035。囊壁外層淡黃色,內層深褐色或黃褐色,囊壁2層光滑,沒有極帽,胚孔不明顯,孢子卵囊呈長卵圓形,無外殘體,有內殘體,斯氏體明顯,有一個極粒,孢子化時間約130 h。
(3)阿氏艾美耳球蟲。卵囊為橢圓形且兩側壁比較平直。平均大小為27.5μm×20μm,形狀指數為1.38。有極帽,有胚孔,囊壁分為2層,囊壁外層在胚孔附近呈現(xiàn)波浪樣皺紋,囊壁內層光滑為褐黃色,孢子囊為卵圓形,有斯氏體和內殘體,沒有外殘體,有1個或多個極粒,孢子化時間約36 h。
(4)約氏艾美耳球蟲。卵囊呈罐狀,平均大小23μm×18μm,形狀指數為1.27。卵囊囊壁為2層,光滑,顏色為黃色,外深內淡,極帽頂端稍平,卵膜孔較寬,孢子囊為卵圓形,內殘體常聚集成小團,無外殘體,斯氏體明顯,有1個或多個極粒[2]。
(5)山羊艾美耳球蟲。卵囊為橢圓形或呈卵圓形,平均大小為9.45μm×20.90μm,形狀指數為1.409。卵囊囊壁呈光滑、2層,囊壁外層褐黃色,囊壁內層褐色,無極帽,無外殘體,有胚孔,孢子囊呈長卵圓形或尖卵圓形,有內殘體,有斯氏體,有1個或多個極粒,孢子化時間約62 h。
(1)山羊感染率。在如東縣不同地區(qū)采集的80份山羊糞便中,有67只羊感染球蟲,感染率為83.75%(67/80)。
(2)球蟲種類的感染率。在如東地區(qū)山羊易感染的球蟲分別是山羊艾美耳球蟲62.50%(50/80)、克里氏艾美耳球蟲55.00%(44/80)、阿氏艾美耳球蟲45.00%(36/80)、艾麗艾美耳球蟲6.25%(5/80)、約氏艾美耳球蟲1.25%(1/80),此外還在糞樣中檢查出莫尼氏絳蟲23.75%(19/80)。
(3)混合感染率。調查的80只羊中多為混合感染,其中沒有感染球蟲的感染率為16.25%(13/80),感染1種球蟲的為12.50%(10/80),混合感染2種球蟲的為12.50%(10/80),混合感染3種球蟲的為26.25%(21/80),混合感染4種球蟲的為12.50%(10/80),混合感染5種球蟲的為11.25%(9/80),混合感染6種球蟲的為6.25%(5/80),混合感染7種球蟲的為1.25%(1/80),混合感染8種球蟲的為1.25%(1/80)[3]。
山羊球蟲病在如東地區(qū)的發(fā)病率不高,但是一旦發(fā)病會給養(yǎng)羊業(yè)造成巨大損失,影響整個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本次調查研究綜合了如東地區(qū)山羊的養(yǎng)殖習慣以及山羊球蟲病的發(fā)病規(guī)律,為進一步防范山羊球蟲病的發(fā)生和擴散,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①保證羊舍的干燥通風和山羊生長需要的光照需求;②提供干凈的飼料和飲水,及時清理糞便,保證圈舍清潔;③保證日常消毒工作,防止山羊球蟲病的發(fā)生,用3%~5%的熱堿水噴灑墻面,起到消毒的作用;④要將大羊與小羊分開飼養(yǎng);⑤保證放牧的時間,需定期更換草場;⑥定期檢查羊群的糞便,按要求進行驅蟲工作,同時用藥要科學,防止羊群產生耐藥性;⑦為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要給羊群增加營養(yǎng),保證飼料營養(yǎng)均衡,提高機體抵抗力;⑧注意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