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宇
(黑龍江省宇堃建設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10)
在當前建筑工程中框架結構作為常見結構形式,其不僅施工簡單,而且具有較強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特別是在當前建筑形式向高層和超高層方向發(fā)展的新形勢下,豎向構件及構成方面需要承擔較大的重力和載荷,這就需要較大尺寸的柱體和墻體作為支撐,因此也對框架結構施工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體框架結構施工中,需要掌握具體的施工工藝要點,以此來確??蚣芙Y構施工的質量。
目前建筑工程結構朝著高層和超高層的方向發(fā)展,這也對框架結構施工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使框架結構施工具有了新的特點。由于框架豎向構件承載的荷載增加,同時建筑構件還要承受地震和風荷載,地震荷載和風荷載屬于非線性豎向分布荷載,對建筑高度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高層建筑中,需要有效的解決抗剪問題、抵抗變形和抵抗力矩等問題,因此在高層建筑柱體、梁、墻和梁板等設計時,需要對結構進行合理布置,并使用特殊材料,以此來增強對變形的抵抗力,并提高對較大側向荷載的抵抗力。
在框架結構施工開始之前,需要針對具體的設計圖紙縱橫向軸線網的控制線,利用經緯儀和水準儀來進行軸線定位放線,并確定標高。這個過程中要求施工人員要精準測量,并對經緯儀和水準儀中的數據進行認真記錄。初步確定放線和標高后,還需要進行復測,并由施工現場監(jiān)理人員復核,有效的避免誤差的發(fā)生。
在柱模板安裝工作中,其十分復雜,因此在具體開始安裝之前,要求安裝人員針對于所有柱模板安裝互相垂直的吊錘線,這樣可以確保其處于垂直的狀態(tài),而且在框架柱網線和橫縱兩個框架柱網之間要拉一條通線,以此來保證縱模線和柱邊線位置的精準性。
一般情況下,若澆筑的框架柱的高度大于等于3m時,施工人員應分兩次對其澆筑和振搗,在進行第一次混凝土澆筑時,并將串桶與柱模內部相靠近,而且振搗應與柱底相接觸,在振搗過程中不能過振,也不能漏振。進行第二次澆筑時,則可以直接在柱模外部網柱模內澆筑,澆筑后應及時的振搗,振搗棒應深入第一次振搗混凝土的厚度為10cm,從而確保兩次澆筑之間連接的穩(wěn)定性。在整個振搗和澆筑過程中應嚴防振搗棒長期間在柱模內振動且無人看守的情況出現,避免出現離析及柱模板脹爆的情況。
對于框架樓板和梁等部位的模板安裝時,要求模板和支撐系統要具有較好的承載能力,其強度和穩(wěn)定性要屬于標準的要求,而且能夠有效的承受來自于混凝土澆筑形成的側壓力、荷載和重量,因此要選用直徑48mm和厚度3.5mm的鋼管作為主柱。立柱的支設要確保垂直狀態(tài),將墊板設置在立柱的下端,將能夠自由上下起降的托架設置在立柱的上端,立桿要沿著縱橫來設立水平拉桿拉結。在對樓面模板和框架梁模板支設過程中,還要確保板縫之間嚴密拼接,板與板之間具有較好的平順性。對于存在縫隙的地方可以利用寬膠帶貼上,避免發(fā)生跑漿和漏漿等情況。
在進行建筑工程框架結構施工時的鋼筋綁扎主要是對框架梁以及樓面板鋼筋進行綁扎。因此在整個綁扎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施工工藝流程進行。而在對預埋件進行埋設之前,須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預埋件的制作,同時做好電氣、水暖等管線的埋設,若需要在樓面板進行管線埋設,應嚴格預防多根管線相互重疊,若一定要重疊,則應在管線的表面鋪設鋼板網帶。
在整個框架結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和振搗作為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對整體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要求施工人員要掌握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技術的要點。當混凝土澆筑施工時,當梁高度在50cm以上時,宜采用分層澆筑,而且每層澆筑厚度要保持在30cm以下。利用泵送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保證澆筑的均勻性,并提前控制好混凝土的質量。澆筑完成后要及時振搗,避免出現過振或是漏振的問題。
框架柱澆搗十個小時之后便可以將側模拆除,且需一邊拆除一邊采用塑料薄膜將框架柱包裹起來以便對其進行保濕養(yǎng)護;對于框架梁及現澆板需按照當地的氣溫狀況來拆除底模,不允許為了加快模板周轉過早的把底模拆去。
①砂漿灰縫一般會控制在8~12mm之間,其飽滿度不能低于80%等;②填充墻、剪力墻以及框架柱三者的交匯處一定要根據間距分別在框架柱和剪力墻上面打入膨脹螺栓,隨后將直徑及長度符合施工規(guī)范要求的拉結鋼筋焊接并埋設到砌體的灰縫里面;③砌到距離框架梁以及現澆板板底部大概200mm的位置時,至少需靜置一周,隨后采用粘土磚以及砌塊將其斜砌在梁底。
在現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結構以其顯著的抗震性能應用十分廣泛,但隨著當前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這也對框架結構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技術要點,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掌握框架結構施工技術的要點,嚴格對每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進行有效控制,確??蚣芙Y構施工的質量。
[1]陳 偉.關于建筑工程技術管理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4(09).
[2]楊 玲.淺析建筑工程技術管理[J].江西建材,2015(11).
[3]張洪巖.試論建筑工程技術的特點與發(fā)展[J].門窗,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