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瑤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四川雅安 625000)
鋼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占據(jù)著很重要的地位,幾乎所有的工程都涉及到了鋼筋混凝土的使用。從其定義來看,它由鋼筋與混凝土組合而成,二者的成功組合在于鋼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線膨脹系數(shù)和混凝土硬化后,鋼筋和混凝土之間會產(chǎn)生良好的粘結力??v觀我國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僅有短短的30~40年,這種現(xiàn)象無疑增加了建筑廢棄物的數(shù)量和環(huán)境的污染。而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關乎于其耐久性,所以提高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是我國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下面談談怎樣提高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
首先,可以合理選用水泥的品種提高混凝土的抗腐蝕性能和防止鋼筋銹蝕,使用較小的水灰比確?;炷聊Y硬化后孔隙率小。在布置鋼筋時,應考慮彎曲處鋼筋外側的伸長和彎鉤長度,箍筋的尺寸應適中,箍筋的尺寸將直接影響鋼筋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鋼筋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也應注意,并非保護層厚度越大越好。保護層過大,構件的有效高度將減小,截面的承載能力下降,從而混凝土的表面容易產(chǎn)生裂縫;保護層過小,容易導致鋼筋銹蝕,無法保證鋼筋與混凝土更好的協(xié)同合作和鋼筋混凝土的耐火要求?;炷恋膹姸纫矐侠磉x擇,若混凝土強度過高,所用的水泥就多,水化熱過高,構件將產(chǎn)生裂縫。在養(yǎng)護鋼筋混凝土時也應盡量保證它的養(yǎng)護時間,盡量提供一種濕熱的環(huán)境,養(yǎng)護時間至少在一周以上。還可以加入減水劑、引氣劑等外加劑改善鋼筋混凝土的性能。選擇建筑的場址也很關鍵,地基土的強度和抗?jié)B性同樣會影響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一種是預制鋼筋混凝土?;炷猎谶\輸?shù)倪^程中應減少漿的流失和運輸?shù)臅r間與次數(shù)。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及時剔除柱頂面的水泥薄膜、薄弱部位等地方,保證混凝土澆筑施工一次性完成,振動棒不應接觸到鋼筋或模板。各個地方在鋼筋混凝土施工的時候也應根據(jù)當?shù)貧夂颦h(huán)境合理選材,比如:建筑將長期處于高濕度環(huán)境中時,選擇礦渣硅酸鹽水泥為佳;在普通氣候環(huán)境或干燥環(huán)境中時,可以優(yōu)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澆筑時,設置可靠的支墊也是很重要的。以前,由于技術的不先進,有的工地用木柱進行臨時支撐,澆筑混凝土時再依次拆除,此種方法很容易將木柱遺留在混凝土中,使結構強度明顯降低,耐久性差;如今,隨著技術的改進,支墊的設置也更加科學,它的表面不應是光滑的,應該保證墊塊之間相互錯開,分散布局,正確的方法應是在鋼筋與模塊之間設置強度不低于構件強度的埋設有鐵絲的混凝土墊塊,墊塊和鋼筋應扎牢,各層鋼筋之間還需用短鋼筋支撐。另外,在澆筑混凝土時,應盡量使混凝土鋪設均勻,澆筑層中每層的厚度應適中,振搗密實,只有振搗密實了,混凝土與鋼筋才能更好地協(xié)作,也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實性、抗?jié)B性和耐久性。
如今,我國已經(jīng)修建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建筑物,其修建后的合理維護與管理也能提高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比如:對于沿海城市,可以在混凝土外部涂抹防水材料和耐腐蝕材料,采用陰極保護,在裂縫上涂刷柔性優(yōu)止水等。在一般地區(qū),若發(fā)現(xiàn)鋼筋混凝土中有裂縫了,應及時采取措施。可采用的方法有:表面修補法(在縫隙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huán)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灌漿封堵法(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使混凝土與硬化后的膠結材料形成整體),嵌縫封堵法(沿裂縫的鑿槽,在槽中嵌填塑形材料或剛性止水材料),結構加固法(加大混凝土結構的截面面積,在構件的角部外包型鋼,采用預應力法或粘結鋼板法加固),混凝土置換法(先將損壞的混凝土剔除,再置換加入新的混凝土或別的材料,此方法適用于混凝土嚴重損壞的建筑中),電化學防腐法(利用施加電場,改變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所處的環(huán)境狀態(tài),防止鋼筋與混凝土的腐蝕),仿生自愈合法(此方法是在混凝土的傳統(tǒng)組分中加入某些特殊成分,在混凝土內(nèi)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經(jīng)網(wǎng)絡系統(tǒng),當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時分泌出部分液芯纖維可使裂縫重新愈合)等。有效使用這些方法,就可以提高鋼筋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從而增加它的耐久性能。
提高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是我國應該重視的大問題。如果鋼筋混凝土構件所建造的建筑耐久性能提高,我國在建筑方面將更向上一步,因建筑而導致的垃圾廢物會減少,環(huán)境將得到改善,能源也相應地會得到減少。
[1]陳愛英,陳旭慶.鋼筋混凝土中鋼筋腐蝕原理的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1):90~91.
[2]金偉良.腐蝕混凝土結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7~10.
[3]葉書材.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的近期研究進展[J].安徽建筑,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