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玥
在朋友圈看到許多人轉(zhuǎn)發(fā)這樣一篇文章《父母尚在茍且,你卻在憧憬詩和遠方》,表露了90后們的父母大多還在平凡的崗位上孜孜不倦、省吃儉用,卻用微薄的薪水供養(yǎng)著毫不節(jié)制地享受著人生的兒女。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確,幾乎在我所有朋友的鏡頭里,都不曾出現(xiàn)他們的父母,有曬奢侈鞋包的,有各種聚會的美麗自拍,也有行走在異國他鄉(xiāng)的見聞分享??吹剿麄?nèi)绱素S富多彩的生活,我的眼睛也很愉悅,但是想到大多數(shù)人并不富有,在背后為這一片錦繡慷慨買單的他們的父母,又有些異樣的揪心。
誠然,中國式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便是盡己所能地奉獻,有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義無反顧,似乎一味地付出,讓孩子享受到盡可能好的生活,便是他們?nèi)松娜恳饬x和價值。然而放任地驕縱,讓年輕人中的大多數(shù)人迷失了自我,似乎有一種幸福來得容易,千金散盡還復來的錯覺,故而難免奢侈靡費。不忍心再怪罪父母,或許是年輕的人們還不夠成熟,不懂得勤儉和感恩。
當媽媽一次次把雞腿、魚肚和蟹黃夾到我碗里的時候,當爸爸好幾回借口工作忙而放棄同我和媽媽一起假期旅行的時候,我除了感覺到被愛和對他們行為的理解,還有一絲心酸。并不是經(jīng)濟上不允許他們對自己慷慨,而是他們在確定我可以經(jīng)濟獨立,并且生活優(yōu)渥之前,無法說服自己享受人生。
人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出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父母,大多走過極其艱苦的童年,捉襟見肘的青年,以及勤儉節(jié)約的中年。他們邁步走向老年,還有多少時間可供他們享受?父母常說“等你……我們就……”的句式,難道我們真的還要他們無止境地等下去?等到牙齒脫落再也咀嚼不動所謂的山珍海味,等到腿腳不便再也無法登山望遠,等到目力衰退再也看不清秀美風光,等到身材走樣再也穿不上錦繡華裳……難道他們就不曾年輕過,沒有憧憬過詩和遠方?難道他們就應(yīng)該因為時代的局限,永遠放棄享受的機會?難道我們還要繼續(xù)自私,寧愿與朋友相嬉,追求那個永遠到不了的詩和遠方,也不肯與父母分享簡單的小幸福?
沉思了許久,心頭覺得有些沉重,我辜負了不少本應(yīng)該用愛陪伴他們的時光。我不要什么詩和遠方,只愿過好每一個當下。
假期回家時問起爸媽他們最愛吃的食物是什么,他倆認真地想著,好半天沉默。末了,爸爸笑著說:“好像沒什么特別喜歡吃的。”媽媽則在一旁若有所思地念叨:“想吃些辣的,龍蝦應(yīng)該上市了吧?!蔽耶敿磁陌?,正好今天拿了譯稿費,咱們現(xiàn)在就去罍街的美食文化長廊,點上香辣大龍蝦,還有泡椒饞嘴蛙、剁椒魚頭。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