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筱雯,王 佳
(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
散者收之,出自《素問·至真要大論》[1],作為中醫(yī)學的重要治則被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仝小林教授提出了“諸汗尿多,神耗陰傷,皆屬于散”的理論,將散者收之這一治則應(yīng)用于臨床中一切具有消耗、散失表現(xiàn)的疾病。本文探討仝小林教授治療此類疾病的辨治思路,以供同道參考。
散,是耗散不固之意,凡是精氣不能約束固守的病證都屬于“散”的范疇,如腠理不固的多汗,膀胱失約的多尿,腦陰不足的不寐,元氣散越的脫證,脾腎陽虧的久瀉、久痢,精關(guān)不固的滑精,肺陰虧虛的久咳、虛喘,腸脫不固的脫肛,沖任不固的崩漏等均可納入此范疇[2]。在對疾病進行辨治時,首先應(yīng)當考慮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是否具有“散”的特點。仝小林教授將生命物質(zhì)的耗散分為有形之物(如汗液、尿液、血液等)和無形之氣(如精神、元氣等)2種,這2種情況互為因果,相互影響。以下以多汗、多尿、長期用腦過度、精神緊張導致的不寐、元氣散越的脫證為例,從不同方面探討仝小林教授對“散者收之”理論的認識及相關(guān)疾病的辨治思路。
2.1 有形之物的耗散
2.1.1 多汗 《素問·陰陽別論》云:“陽加于陰謂之汗。”充足的陰液為汗液提供來源,陽氣的氣化以及收攝作用決定了汗液的正常分泌。汗液的分泌需要一個陰精蒸化的過程,然后自玄府外溢而為汗。汗出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其與外界氣溫冷暖,是否飲用辛辣熱燙之品,有無情緒激動,肢體活動多少等有密切聯(lián)系。如《靈樞》中提到:“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3]此類汗出為天人相應(yīng)而生,陰陽調(diào)和,氣血通暢,五臟協(xié)調(diào),不屬病態(tài)。
《素問·舉痛論》有云:“炅則腠理開,榮衛(wèi)通,汗大泄,……勞則喘息汗出,外內(nèi)皆越?!贝藶椴±硇缘暮钩?,其病因有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調(diào)、病后體虛等幾個方面,其基本病機為陰陽失調(diào),腠理開合失司。若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厚味,久而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化,氣血虧虛,則衛(wèi)氣不固,腠理疏松。后天之本被傷,水濕不得運化,氣機升降失常,玄府不閉,而使津液外溢而汗出。若情志不調(diào)可致肝氣郁滯,氣郁化火,火蒸津液,外泄為汗;肝郁亦可乘脾,脾虛則無力化生精微,精不化氣則氣虛,氣虛則固澀無力,鬼門開闔不利而汗出;或久病體虛,氣損陰虧,氣損則無力推動血行,陰虧則營血不充,血虛血滯則經(jīng)脈不暢,血不化津,氣不攝津,津液不能內(nèi)守而外泄肌表則汗出[4]。
2.1.2 多尿 尿液的正常排泄依賴于五臟六腑之中上焦肺通調(diào)水道,中焦脾運化水濕,下焦腎主水司開合及膀胱與三焦的氣化功能。《素問·脈要精微論》提到:“水泉不止者,膀胱不藏也?!比绻纹⒛I三臟與膀胱的功能失調(diào)則會產(chǎn)生尿液的排出障礙,表現(xiàn)為癃閉或多尿。多尿表現(xiàn)為排尿次數(shù)過多或尿量過多,屬于體內(nèi)津液外泄的過程,是為體內(nèi)有形之物的耗傷。多尿與年少而先天不足、年壯而后天失養(yǎng)、年老而臟腑虧虛有關(guān),其病因以虛為主,基本病機為膀胱失約。若少年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精不化氣,腎氣不充,膀胱開合失司,開多合少而導致多尿[5]。若壯年而久病失養(yǎng),脾肺氣虛。脾虛不能散精歸肺,肺失宣降,水道不調(diào),周身水液下注腎與膀胱,膀胱失約,而致多尿[6]。若老年臟腑虧虛,腎陽不足,不能化氣行水,腎司二便,開竅于前后二陰,水聚而停于膀胱,關(guān)門不利而多尿。汗、尿二者本為液化,若外溢過多,營陰被傷,久而陰虛,氣隨液耗,陽隨陰脫,而出現(xiàn)肺脾氣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證,最終氣血陰陽俱虛,由有形之物的耗傷逐漸轉(zhuǎn)化為無形之氣的耗散。
2.2 無形之氣的耗傷
2.2.1 不寐 腦為髓海,又為元神之府,若髓海失充,陰陽不交,則會導致元神不安而難以入睡?!毒霸廊珪分嘘P(guān)于不寐的論述有:“若七情內(nèi)傷,血氣耗損……神以精虧而無依不寐。血虛則無以養(yǎng)心,心虛則神不守舍。真陰精血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辟谛×纸淌谕ㄟ^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人用腦過度,精神緊張相關(guān)的失眠難以取效于常法,單純重鎮(zhèn)安神療效不佳。經(jīng)過臨床實踐,認為其病機主要與腦局部陰虛火旺有關(guān)。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今人精神持續(xù)緊張,情志易于激動,暗耗五臟陰精,陰精虧損則腦竅失養(yǎng),陰虛火旺而擾動元神,故易因元神不安而致不寐。腦力勞動者多思久坐,多思則易暗耗心血,久坐則易傷肉滯脾。心血不足,脾氣虧虛則易生瘀血。血瘀于絡(luò),清竅失于濡養(yǎng),則髓海漸虧,元神不充,神不守舍,則發(fā)不寐。先天不足,五臟虛損,又兼見勞欲失節(jié),更傷精血,致腎水不充,腎陰大虧,元陰不能填精于腦。腦髓不充,致頭局部陰虛火旺,精明之腑不滿,陰陽失和,亦生不寐[7]。
2.2.2 脫證 脫證又稱為元氣敗脫,神明散亂證。原特指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手撒肢厥、瞳神散大、二便失禁為臨床表現(xiàn)的中風病中臟腑的重證[8]。然而在臨床上,在許多慢性疾病的終末期和急危重癥的發(fā)作期都可能出現(xiàn)元氣散越不收的表現(xiàn),如心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的終末期或急性傳染病如SARS,流行性出血熱失治之后的末期。其病機核心為元氣敗脫,神不守舍。若久病五臟精氣已衰,復(fù)因飲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脾不運化,胃不受納,氣血津液無所化生,五臟六腑失其所養(yǎng),消耗元陰元陽,最終陰不斂陽,元氣大脫;或因情志失調(diào),肝氣不舒,進而乘脾,損及后天,氣機郁滯,瘀血阻絡(luò),心血不暢,心神不安;心主不明則十二官危,神明散亂而元氣大散;或素體虧虛,外感邪毒直中臟腑,致虛陽浮于上,真陰竭于下,呈陰陽離決、元氣敗脫之勢。
無形之氣的耗散較有形之物的耗散更為隱匿,從腦局部陰虛火旺的失眠到元氣散越的脫證均需要根據(jù)患者精氣神的變化判斷疾病的所處階段,在診治過程中更應(yīng)當見微知著,重視各種形式的“神耗陰傷”,及時進行干預(yù)。
收,為收斂固澀之意,安神定志、固表止汗、收斂治咳、升陽舉陷、固崩止帶、澀腸固脫、固精止遺、補腎納氣等治法均屬于收斂固澀法的范疇[2]。精、氣、血、津液等生命物質(zhì)在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中不斷由臟腑所化生又不斷被機體所消耗,其數(shù)量始終處于平衡之中。若基于多種病理因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diào),正氣消耗過度且無所化生,則會使得各個關(guān)口不固,生命物質(zhì)散失不收,從而導致諸多疾病。由于存在不同的病因和發(fā)病部位,這些物質(zhì)的散失方式不同。有形之物的散失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自汗、盜汗、久咳、久瀉、久痢、小便失禁、崩漏、遺精、滑精等病。無形之氣的耗散則可以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心煩不寐、魂不守舍等癥狀,此種耗散一般屬沉疴日久之象,隨著神、氣的逐漸耗傷而加重。
仝小林教授認為“諸汗尿多,神耗陰傷,皆屬于散”,故應(yīng)采用收斂固澀的方法將已經(jīng)耗散的精、氣、血、津液等生命物質(zhì)及時收斂起來,阻止進一步傷及正氣,此種治法屬于治標之法。由于此類病證多數(shù)由正氣虧虛所致,因此還應(yīng)當根據(jù)體內(nèi)氣血、陰陽、津液、精神的耗散程度伍以適當?shù)难a益藥以治本。此外,若患者正虛邪戀,外邪未去,則應(yīng)當慎重使用固澀之品,以防閉門留寇,反助邪盛。
4.1 多汗 多汗屬于“汗證”,治療時應(yīng)當根據(jù)具體證型辨證施治。但無論何種多汗均有腠理開,大汗出之癥,屬津液耗散之象,故應(yīng)采用“散者收之”的治法,加以固澀斂汗之品。澀味藥大多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多汗。龍骨、牡蠣煅后均為斂汗固澀之要藥。龍骨,味甘、澀、平?!侗静輳男隆吩疲骸褒埞恰苁諗扛≡街龤狻购埂⒍ù?、斂瘡,皆澀以止脫之義?!盵9]牡蠣煅用也有很好的收斂作用?!侗静輦湟吩疲骸皾允彰?,治遺精崩帶,止嗽斂汗,固大小腸?!辟谛×纸淌谏瞄L用煅龍骨、煅牡蠣治療多汗,二者均為質(zhì)重之品,在臨床上可具體根據(jù)汗出情況調(diào)整用量。汗出較輕時可用煅龍骨、煅牡蠣各30 g以收斂,中等汗出時則各用45 g,大汗淋漓時可增至各60~120 g[10]。汗為心之液,不可過泄,若遷延日久則易耗傷精氣,故應(yīng)標本同治??梢造妖埞?、煅牡蠣為要藥,通過改善患者汗多不適癥狀以治標。汗出有自汗、盜汗之分,根據(jù)患者的證候取益氣固表斂汗或清熱瀉火增液之法以調(diào)整陰陽平衡,營衛(wèi)和諧則為治本之道。
4.2 多尿 多尿之癥以小便頻數(shù)且無尿急、尿痛為表現(xiàn),患者多苦于夜間小便次數(shù)增多影響睡眠。各個年齡段的患者都可表現(xiàn)為多尿,病性虛為主,責之于腎與膀胱,故治療時當以補腎縮泉為法,使得膀胱約束有權(quán),開合有度。
酸味藥亦在收斂、固澀方面療效極佳,常用于治療多尿。其中五味子、五倍子、山茱萸、桑螵蛸、芡實、金櫻子等均為縮泉的良藥。上述藥物多歸肺腎兩經(jīng),收斂肺氣, 固攝腎氣,金水相生,相輔相成。仝小林教授治療多尿時常補腎以固本,縮泉以治標[11]。補腎溫陽以紫河車溫腎填精,黃芪益氣生陽,精化為氣,氣凝為精,以助元陽。補腎滋陰處以山茱萸、熟地黃??s泉則以上述藥物為主。尿液為膀胱所藏,亦為津液所化,量過多則使腎氣隨之耗散,日久則腎陽更虧,故當補腎固澀二法同用。五味子斂肺益腎,可納諸氣入腎[12],常用于尿多且咳嗽則尿遺而下的患者。此類患者多為中老年女性,多產(chǎn)傷腎,陰氣已衰,治當斂氣固本,滋腎填精。
治療多尿之證若單純補腎縮泉取效不佳,更要深思其病機。如心腎兩虛、水火不交的多尿用桑螵蛸散,通過調(diào)補心腎達到澀精止遺的效果。若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縮泉之品則療效更佳。
4.3 不寐 不寐的種類很多,此種神耗陰傷之失眠在臨床上以腦力勞動者多見,表現(xiàn)為長期思慮過度,精神緊張,情緒焦慮。仝小林教授擅長使用黃連阿膠湯伍以酸收之品來治療此種失眠,巧妙利用了“散者收之”的思想。因為患者生活壓力過大,長期失眠,耗竭腦中精血,導致腦局部陰分不足,須降火復(fù)陰,使得心腎相交,陽入于陰,輔以酸收之品,斂無形之精氣,助精充髓而安眠。故臨床上要抓住患者腦局部陰虛火旺這一病機即可,不必拘于全身證候。黃連阿膠湯是此類失眠的良方。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中記載:“黃連阿膠湯,治陰虛邪盛,熱煩于內(nèi),不得眠者?!盵13]方中黃連、黃芩、白芍、阿膠、雞子黃5味藥物通過滋陰養(yǎng)血,填補真陰而益腦髓,清心瀉火,交通心腎而和陰陽以治療不寐。此處與腦局部陰虛火旺的病機相合,療效出眾[14]。炒酸棗仁為治療不寐之良藥,養(yǎng)心陰、益肝血,可作為協(xié)助安眠的治標之藥。另外此方安神功效較強,若白天服用則易倦怠嗜臥,不利于工作,故宜晚餐后、睡覺前服用2次以積累藥力[7]。
4.4 脫證 脫證發(fā)作時患者往往有大汗淋漓、意識模糊的癥狀,這些都是體內(nèi)真陰、真陽耗散的表現(xiàn)。中醫(yī)治療當先固其元,斂其神[15]。山茱萸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脫證[16]。脫證以氣脫、血脫為先,神脫、精脫為著,肝調(diào)氣,腎納氣,山茱萸可斂肝氣而助益腎氣。張錫純有云:“山萸肉救脫之力十倍于參也?!盵17]仝小林教授將山茱萸視為救脫第一要藥,擅長使用大劑量山茱萸固脫,謂之曰:“斂氣可以固脫,斂神可以回志,斂汗可救氣陰,斂尿可治失禁?!痹谥委熜哪I陽衰、水氣凌心的脫證時仝小林教授常常使用大劑量山茱萸斂氣固脫,配人參、附子以回陽救逆[18]。此時患者病情危重,山茱萸用量可以超過60 g,以達到極強的收斂固脫作用,并煎濃湯小促其間,讓患者少量多次服用。
“諸汗尿多,神耗陰傷,皆屬于散”,是仝小林教授“新病機十九條”中的內(nèi)容,是對臨床上使用“散者收之”治法經(jīng)驗的高度總結(jié)。無論有形之物還是無形之氣的耗傷都適合應(yīng)用收斂固澀的方法,在臨床上要注意識別使用的條件,標本兼治,以達到最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