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梅 王崇啟 趙西 肖守華 陳偉 孫建磊 焦自高
摘要:以厚皮甜瓜品種‘M135為接穗,白籽南瓜‘全能鐵甲為砧木,探討插接、雙斷根插接、靠接和貼接4種嫁接方式對甜瓜植株生長及果實性狀的影響。結果顯示,嫁接普遍增強了植株長勢,提高了產量。插接法嫁接植株667 m2產量最高(2 788.89 kg),果實成熟最早,分別比對照增產23.65%,采收期提早7 d,與靠接法和對照相比,差異達顯著水平??拷臃ㄅc自根苗植株產量低、熟性晚,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16%以上)。因此,插接法適用于早熟高產栽培;雙斷根和貼接法植株后期長勢旺,適用于多茬留瓜栽培;靠接法與自根苗適用于甜瓜晚熟優(yōu)質栽培。
關鍵詞:厚皮甜瓜;嫁接方法;植株生長;果實性狀
嫁接是目前公認的提高瓜類作物抗病性、耐寒性及豐產性的一項有效技術。在西瓜、黃瓜保護地生產中,90%以上的面積使用嫁接苗,而嫁接苗在甜瓜上應用面積較小,主要原因是甜瓜嫁接在共生親和性方面要求較高。目前瓜類作物應用的嫁接方法中,插接法(常規(guī)插接法、雙斷根插接法)工效較高,最為常用;一些地區(qū)還習慣沿用靠接法、貼接法和劈接法。瓜類嫁接現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方法嫁接工效的比較,及對產量、品質等的影響方面。陳宗光等研究發(fā)現,開花前期,小西瓜劈接法和靠接法主蔓長度的增長幅度較大,開花期后,小西瓜劈接法和插接法主蔓長度的增長幅度較大,說明不同嫁接方法影響植株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在甜瓜生產中,有瓜農反映不同嫁接方法對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不同嫁接方法在甜瓜上的應用效果方面系統(tǒng)研究較少。筆者以自根苗為對照,采用插接法、雙斷根插接法(簡稱雙斷根)、靠接法和貼接法4種嫁接方法進行厚皮甜瓜嫁接栽培,根據不同處理長勢、產量、熟性及品質等方面的差異進行綜合評價,明確不同嫁接方法的特點,以期指導厚皮甜瓜生產上根據栽培目的精準選擇嫁接技術,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嫁接砧木及嫁接技術的優(yōu)勢。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供試甜瓜品種為‘M135,黃皮白肉厚皮甜瓜類型,由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砧木品種為白籽南瓜‘全能鐵甲,由德州德高種苗公司提供。
1.2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5年春季在濟南市偉麗公司試驗基地拱圓形大棚內進行。選用插接法、雙斷根插接法(簡稱雙斷根)、靠接法和貼接法4種嫁接方法嫁接,以自根苗為對照。播種、定植、授粉時間等見表1,每處理36株,3次重復,單蔓整枝、吊蔓栽培,定植密度為每667m22 000株,每株每層留2果,頭層留瓜節(jié)位:15~17節(jié)。定植前對嫁接成苗率進行調查,隨后在伸蔓期(4月5日)、坐果期(5月2日)、始收期(5月20日)調查植株長勢,最早熟處理40%以上果實完全成熟時調查熟性,采收期調查第一層果單果質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標。
1.3植株生長指標及果實品質測定
分別在植株伸蔓期(4月5日)、坐果期(5月2日)、始收期(5月20日)調查植株生長指標,每處理隨機取18株測定相關指標。植株株高用鋼卷尺測定,莖粗用游標卡尺測定,葉面積用硫酸紙描葉稱重法測定。通過實測小區(qū)產量來折算667 m2產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式折光儀測定。
熟性調查:全小區(qū)調查,將果皮顏色分為4個級別,0級:綠皮,生果;1級:略黃,有成熟跡象;2級:淺黃,9成熟果;3級:深黃,果實完全成熟。熟度指數計算參照以下公式:熟度指數/%=∑(各級果數×該果級值)/(調查總果數×最高級值)×100。
1.4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SPSS 13.0進行處理和生物學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嫁接方式對甜瓜成苗率的影響
結果顯示(圖1),除靠接法成苗率為65.30%外,其余各處理成苗率均在95%以上。甜瓜自根苗成苗率最高,為97.33%,但與插接、雙斷根、貼接成苗率差異不顯著。這幾種處理成苗率均顯著高于靠接法。
2.2不同嫁接方式對植株長勢的影響
田間觀察結果顯示,各個時期嫁接植株長勢普遍比自根苗強。調查結果顯示(圖2),同甜瓜自根苗相比,嫁接植株長勢明顯粗壯,葉面積變大,而植株除伸蔓期雙斷根苗較矮、開花授粉期靠接苗較矮外,其他各處理株高均顯著高于自根苗。各嫁接植株比較,伸蔓期靠接植株長勢最弱,整齊度差;雙斷根植株最矮、壯、整齊,貼接植株長勢最強,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坐果后,靠接植株最矮,莖細、整齊度最差,株高與其他嫁接植株差異顯著,而莖粗、葉面積各嫁接處理差異不大,雙斷根嫁接植株長勢最強,但與貼接、插接無顯著差異。始收期調查結果顯示,僅靠接植株在株高上與切接、雙斷根嫁接有顯著差異,貼接法嫁接植株長勢最強,各嫁接植株之間在株高、最大葉面積上均無顯著差異。
2.3不同嫁接方式對甜瓜成熟度的影響
根據皮色變化情況調查果實熟度指數(圖3),各處理熟性由早到晚依次是插接(64.64%)、貼接(52.45%)、雙斷根嫁接(42.26%)、自根苗(29.73%)及靠接(25.55%),最早熟與最晚熟處理之間相差5~7 d。插接的果實熟性與自根苗、靠接的果實熟性差異顯著,而與貼接、雙斷根無顯著差異。
2.4不同嫁接方式對甜瓜產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響
由圖4可知,667 m2產量中,自根苗最低,為2 255.56 kg,與插接、貼接、雙斷根處理差異顯著;插接法最高,667 m2產量為2 788.89 kg,比自根苗增產23.65%;各嫁接處理之間比較,靠接法產量最低,其他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由圖5可知,各處理成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37%~16.03%,自根苗和靠接法含量較高,分別為16.03%和16.00%,各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
3討論與結論
嫁接成活率及成苗率與砧穗組合親和性、嫁接技術及嫁接后的管理有關。筆者采用的這幾種方便易行的嫁接方法中,靠接法通常被認為嫁接效率低,對嫁接技術要求較低,嫁接成活率高,嫁接苗長勢弱,但在本試驗中成苗率僅為65.02%??赡苁怯捎谂c黃瓜、西瓜相比,本試驗中選用的甜瓜品種接穗苗較細,與砧木在莖粗及株高上差異較大,接合處有間隙、易松動;本試驗中,為保證接穗苗齡一致,所有處理接穗同期播種,靠接法后播砧木,嫁接后單獨管理,苗床較小,緩沖能力差,也影響了嫁接成活率;由于插接法效率較高,苗廠多采用插接法嫁接育苗,工人對靠接技術掌握不熟練也是靠接法成苗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實際生產中,薄皮甜瓜及苗期幼莖細弱甜瓜品種可選用貼接法或劈接法,而不宜采用靠接法嫁接,同時應根據不同品種砧木、接穗生長發(fā)育特性,科學調整播種及嫁接時間,熟練掌握嫁接技術和苗床管理技術,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靠接法成苗率低、田間整齊度差等問題。
各嫁接方法普遍增強了植株長勢,提高了產量,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無顯著影響,這與大多其他瓜類嫁接研究結果相一致。各嫁接處理之間比較,雙斷根嫁接植株前期較矮,可能與根系再生延緩生長有關;后期表現較強,可能與再生根系活力較強有關。許傳強等的研究結果表明,嫁接明顯降低了網紋甜瓜果實ACC含量及乙烯釋放量,降低了果實中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活性,因此,使嫁接植株果實延遲成熟,這與董玉梅等及齊紅巖等一些研究結果一致。本試驗中則是嫁接植株果實早熟,考慮到果實熟性與品種特性、環(huán)境條件及植株狀態(tài)有關,本試驗在大棚中進行,定植較早,自根苗熟性較晚與根系耐寒性差、前期長勢緩慢有關,而靠接法植株前期長勢較弱則可能是成熟相對較晚的主要原因。雙斷根和貼接法的熟期略晚于插接法,可能是后期植株長勢較強的結果。
綜合以上因素,我們推測在早春大棚栽培條件下,定植較早時,自根苗果實成熟期晚于嫁接苗,隨著溫度升高,自根苗與嫁接苗成熟期趨于一致,到3月下旬定植時,嫁接植株由于后期活力旺盛、長勢較強,果實成熟期晚于自根苗2~3 d。秋季則正好相反,因此,綜合考慮產量和品質因素,春季早熟栽培宜選用插接法,而秋延遲栽培為保持后期植株狀態(tài),推遲產品上市,宜選用雙斷根嫁接法或貼接法。另外,可以通過不同嫁接方式的應用,排開同期播種產品的上市時期,方便育苗,省工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