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烜
(云南外事外語職業(yè)學院思政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尤其是青少年,他們在行為和意識形態(tài)上的認知與成年人產生巨大的代溝?,F(xiàn)在在高職院校推出531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意在拉近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促進師生相互了解,保證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順利進行。現(xiàn)階段531計劃仍然存在,許多規(guī)劃和落實上的不足。本文通過解析531模式,使得531模式,在廣大師生中得以順利推廣,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1.“五心”。“5”是指輔導員、班主任所應具備的“五心”。愛心、責任心、公正心、進取心、平常心。總之,“五心”是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要素,作為從事一線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而言,一定要把“五心”真正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關心、關愛學生,強化、提高業(yè)務水平,立足本職,服務學生,不斷把工作推向新高度。
2.“三個基礎管理制度”。“3”是指輔導員、班主任工作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的三項基礎管理制度《班主任、教官一日常規(guī)工作流程》《班主任、教官工作量化考核評分細則》《班級日常管理“七項指標”量化考核辦法》。這些制度與“四大會議制度”《工程技術學院學生突發(fā)事件處置的必要事項與流程》《工程技術學院學生安全、紀律、衛(wèi)生檢查工作組工作條例》一起構成了工程技術學院學生管理工作的制度主體架構。
3.“一個團隊”。“1”是指建設一支富有戰(zhàn)斗力的團隊,這個團隊包括專業(yè)教師團隊,輔導員、班主任團隊,團學干部團隊。
沒有一支好的團隊,學院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更談不上學院的發(fā)展與教職員工的進步;沒有一支好的團隊,學院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暫時和偶然的。任何一項工作都不能由一個人獨立完成,因此不管是從班這個小團隊到學院的大團隊,加強團隊建設具有不可替代性。
1.學生和學校老師對“531”模式理解的偏差。在“531”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崗位的教師對“531”模式理解不同,老師與學生對“531”模式的理解更是有很大的偏差。沒有人能制定一個具體的標準,教師和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開展工作,導致工作效率不高,管理工作的成果不盡如人意。
2.“531”學生管理工作模式不能被實時監(jiān)督。現(xiàn)階段“531”管理模式沒有完善的監(jiān)督機制,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不能保證輔導員、班主任是否按照三個標準進行日常工作,管理人員有沒有付出“五心”,真正做到關愛學生,真心待人。
3.傳統(tǒng)“531”學生管理工作模式不能適應工程技術學院的學生特點。工程技術學院屬于高職院校中的理工類學院,它的特點是學生實驗多,實習多,實際操作任務多,學生會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實驗和實際操作。據調查顯示,許多工程技術學院的學生抱怨學生管理模式不夠人性化,不能充分考慮到學院的真正作息規(guī)律,使得學生受到過多的束縛不能完成作業(yè),也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受到阻礙。
1.學校管理者和學生之間增加溝通。輔導員和班主任老師應當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真正發(fā)揮“五心”中的愛心和責任心,關愛學生生活,為學生解決學校生活中的難題,同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拿出公正心和平常心與學生交流。學生和老師增進理解,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2.實行學生和教師互相監(jiān)督的模式,促進共同進步。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互為監(jiān)督對象,保證“531”管理模式的進行。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和學生按照“五心”“三規(guī)范”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本著對事不對人的原則,將“531”管理模式融入到學習生活中。
3.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學生工作管理模式開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老師和學生能夠和諧友好相處,保證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生活上得到照顧,學習上得到幫助,而班主任和輔導員的工作也能夠得到學生的積極配合。因此,我們要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在原有“531”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使得愛心充滿校園,每個崗位上的教師、輔導員、學生干部能夠負起責任,保證校園小社會的良好運轉。
高職院校“531”學生管理模式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正常進行,同時促進師生友好交流,為我國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1]姜利波.與現(xiàn)代學徒制相適應的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6,(10) :81.
[2]李鑫,包文德.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3,(03)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