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喜平
(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鎮(zhèn)中心校)
科學素質一般包括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具備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需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tài)度等。同時,在各學科新課標中又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更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科素養(yǎng)??茖W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學生科學課堂科學素質的形成也就是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個過程。筆者認為,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小學科學學科中實驗是科學素質形成的一個基本媒介,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一個基本途徑。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感興趣,才能注意力更集中,觀察更敏銳,記憶更持久而準確,也才能夠激發(fā)更強的學習動力與欲望,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催化劑。
比如,教學實驗課:《靜電現象中》,學生在準備實驗器材木尺、碎紙屑、毛皮、充氣氣球、線、鐵架臺這些器材時。首先同學們就有一個興趣驅使:這些實驗器材之間也沒有什么聯系,又與靜電會有什么關系呢?(教師請保持你的神秘。同學們,按照實驗的要求去探索,你會發(fā)現一個近乎神奇的現象。吊足學生的口味)
教師引導學生:同學們,用你眼前的毛皮摩擦氣球后,你再靠近碎紙屑,你會發(fā)現什么現象?
按照實驗順序將兩個充氣氣球緊挨著懸掛在木尺上,并固定在鐵架臺上。
教師:我們再用毛皮摩擦其中一個氣球,你看到了什么?教師再引導學生摩擦兩個充氣氣球,學生按要求做實驗,你看到了什么現象呢?由開始的疑問好奇到答案的揭曉,每一步教師都要吊著學生的好奇心,又好奇產生興趣,于是就會主動尋求一個個答案:氣球能吸引輕小碎紙屑,氣球會相互吸引,氣球會相互排斥……
在了解這些現象的過程中,所觀察到的可能都是顛覆學生平時都是認知,所以興趣自然而來。學生的興趣一旦有了,那種求知的欲望自然就強烈起來,主動學習的動力也就足了。
觀察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一個基本技能,也是學生認識世界的一個基本方法。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觀察”這一環(huán)節(jié),科學學科教學也是一樣,尤其是實驗課上觀察的要求極高。所以,要注重培養(yǎng)認真觀察的素養(yǎng)。從另一方面上說,觀察是科學實驗課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反映出的是實驗者的基本能力的體現。很多的實驗就是依靠眼睛的觀察,對于所發(fā)生的外在現象而得出實驗結論。
如教學實驗課《液體之間的溶解現象》(引導注意觀察):
首先要求學生按要求做:在燒杯中加入適量清水,分別取若干膠水和洗發(fā)液陸續(xù)倒入盛有清水的杯中。
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開始時什么樣?
師:同學們請輕輕攪拌,再仔細繼續(xù)觀察。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現象?與沒有攪拌之前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會聚精會神的通過觀察發(fā)現:開始時,膠水和洗發(fā)液都是慢慢進入水中,并且慢慢下沉,直到杯底;攪拌后,向四周不均勻擴散、并且慢慢溶解,隨著繼續(xù)輕輕攪拌后,溶解加速,最終完全溶解與清水中。
繼續(xù)觀察:在3支試管中加入適量清水,分別向試管中加入適當毫升的醋、酒精、食用油。按之上實驗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
最后,教師點撥幾次實驗的最終結論:膠水、洗發(fā)液都是慢慢進入水中并下沉,溶解速度很慢,而且分布的不均,必須通過不斷攪拌才能充分溶解于水;醋、酒精遇水即溶,擴散和溶解速度較快,只需輕輕振動就能均勻、充分溶于水中。
本實驗可以看出,自始至終,觀察成為了這個實驗的主導動作,一切現象都是經過觀察發(fā)現后,再記錄并分析整理后,讀出相應所需要的實驗報告。沒有觀察,或者說沒有認真的觀察,學生又怎么會發(fā)現這些細微的變化和現象呢?
觀察是科學探究過程中一種基本的能力,也是科學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部分,它是貫穿整個學科素養(yǎng)形成過程的始終的。所以,注重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實驗課本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茖W實驗課課堂上學會觀察,還對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語言表達、動手操作能力的發(fā)展也十分有益。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科學家獲得的成功,善于思考就是他們致勝的法寶,這是一個成功者無論做什么都必須有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在之前所列舉的以及所有的各科、或是說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這樣雙邊的活動,哪一項能離開“善于思考”?
探究興趣的培養(yǎng)、觀察意識的養(yǎng)成、思考習慣的形成,這是科學學科尤其是科學實驗課上我們應該交給學生的基本技能與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適合學科特點的素質,經過教師長久的訓練和灌輸,形成新時期課標要求的學科素養(yǎng),是現代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每位教學一線教師的基本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