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莊浪縣陽川學區(qū)李咀小學)
社會責任感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應當具備的一種責任情懷,人的學習、生活、工作等都離不開社會,在整體的社會運行過程中,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每個人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要從內心做到對公眾、對他人的一種關懷,有了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人們在行為處事過程中,會變得更加負責,對他人、對社會負責。農村小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不重視,加之一些不良社會文化影響,導致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強,在這種背景下,就需要我們從農村小學生教育的視角出發(fā),分析孩子們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1.認知模糊,社會責任感不強
農村小學生在社會責任感認知方面,缺乏清楚明確的認識。不知道社會責任感是什么,在日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也不知道社會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要求是什么,對于社會責任感的認知比較模糊,社會責任感意識不強。小學生們對待他人、社會公眾缺乏關心愛護意識,對社會事務不關心,對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不關心,缺乏集體責任感,行為表現(xiàn)的比較自私。
2.家庭對孩子的教育不足
家長的知識文化水平、社會素養(yǎng)、公德意識等,對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有著直接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父母教育文化水平一般較低,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上,和城市孩子的父母還存在一定認知和培養(yǎng)上的差距。不少學生的父母,在考試成績方面對孩子要求非常高,而在社會責任感方面,學生父母還不夠重視,這就導致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的家庭教育不足。
3.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
農村地區(qū)整體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因素不利于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養(yǎng)成,農村地區(qū)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水平不高,同現(xiàn)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發(fā)展、文明發(fā)展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農村地區(qū)存在的一些不良社會風俗習慣,也容易給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帶來負面作用,這些社會文化層面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久而久之就導致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整體呈現(xiàn)不強的狀態(tài)。
4.學校教育不夠重視
農村小學教育在社會責任感教育方面不夠重視,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多年,但是在不少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階段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德育為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講述基礎文化課知識,對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關注不足,從而導致了學校教育層面的缺失。
1.深入調查,制定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目標
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農村地區(qū)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地區(qū)來講,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就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區(qū)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現(xiàn)、特征,并研究導致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在這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目標,如要求小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不亂扔垃圾、愛護公共設施;關系集體,樂于幫助他人,懂得奉獻愛心等目標。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開展責任教育工作,也才能明確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方向。
2.評估需求,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法策略
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農村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進行需求評估。需求評估小學生在社會責任感不同方面的表現(xiàn)進行,如有的學生社會公德意識不足,就需要加強公德意識方面的教育;有的學生文明禮貌方面不足,就加強文明禮貌教育。通過需求評估,才能制定更加適合的教育方法策略。另外,針對不同的地區(qū),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培養(yǎng)和教育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方面,認真做好評估需求,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提高責任教育的時效性。
通過深入調研,明確了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并做了科學的需求評估之后,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要豐富和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策略,整合社會教育資源,不斷加大對農村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培養(yǎng)力度。本文在研究過程中,提出如下幾種方法策略:
1.引導小學生明確責任,發(fā)自內心去認可
式中:Cf表示對共同鄰節(jié)點進行篩選后的節(jié)點集。wk表示某個共同鄰節(jié)點k的權值,表示鄰居節(jié)點k對j的推薦信任值12。
在教育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過程中,要引導他們明確自己的責任,通過明確責任,讓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去認可。例如: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首要的任務。通過事例告訴他們:作為學生,對待學習必須盡心盡責,不能馬虎,不能得過且過。除了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是自己的責任,班主任要對班里的值日制度、班干部職責等進行細化,將每一項事務落實到個人。通過這種措施,對于培養(yǎng)農村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很好的效果。
2.教師要以身作則,發(fā)揮榜樣模范作用
教師要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榜樣模范作用,譬如:看到地上的紙屑,教師要彎腰撿起;隨手整理教室書柜上沒擺放好的圖書;照顧生病的學生等。孩子們會從這些細小舉動中感受到老師責任心與愛心,并從中受到感染。
3.豐富課外實踐鍛煉
學校要定期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農村地區(qū)的公益活動,如為老年人獻愛心、集體植樹、幫助貧困家庭、打掃農村公益健身器材等活動,在參加這些活動過程中,小學生們知道自己可以通過雙手的努力去幫助他人,能夠為農村集體提供更加整潔的環(huán)境。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義務幫扶活動,針對農村地區(qū)一些老年人家庭,定期組織小學生給老年人遞送報紙、送水等活動,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些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都會觸動他們的心靈,使得社會責任感意識在他們內心生根發(fā)芽。
4.編寫社會責任感教育讀物,強化閱讀熏陶作用
小學階段,孩子們對一些有趣的兒童讀物非常感興趣。因此,在農村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方面,可以采取編寫兒童讀物的方式,通過閱讀讓小學生感受社會責任意識的熏陶。例如,通過閱讀材料中的一些關心集體、奉獻社會、孝敬父母的案例,融入社會責任感教育思維意識,學生們在閱讀時,教師加以引導講解,讓學生們知道社會責任感的重要作用和價值,這對于他們學習并強化社會責任感意識,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幫助他們樹立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社會價值觀,有助于孩子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階段是孩子們責任心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加強這一黃金時段對孩子們社會責任感方面的培養(yǎng)教育。但是,由于農村地區(qū)在小學生在社會責任感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上面所描述的問題,這就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對策措施,幫助農村小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從而促進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為農村教育事業(yè)更好發(fā)展提供一些積極地引導。
[1]林石煒,符海蘭.當前農村小學德育實踐中的困境與對策[J].河南農業(yè),2017,(04):19.
[2]劉文英.7-12歲小學生責任心問卷的編制及應用[D].贛南師范學院,2013.
[3]薛琴.漫談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J].班主任之友,2017,(08):15.
[4]顧沁麟.當前我國小學生責任心養(yǎng)成的問題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