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燕燕 洪春鳴
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認真貫徹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全面性人才。筆者以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為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教師不僅要布置課內(nèi)閱讀任務,還要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篇目,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慢慢建立興趣,以提升閱讀學習的有效性。
如在學習《祝福》之前,由學生自主閱讀《祝福》,列出本文的情節(jié)提綱,思考情節(jié)安排屬于哪種順序?祥林嫂是主人公,其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都比較成功,找到相關內(nèi)容進行賞析,學習人物塑造的技巧和方法。文本具有特定歷史背景,搜集相關資料信息,為自主閱讀提供信息支持。學生課前通過多種學習活動,為課堂教學形成重要幫助。課堂教學之初,教師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抽查,學生預習任務完成情況良好。有學生對祥林嫂等人物展開性格分析,認為人物命運與社會制度是分不開的,魯迅筆下的孔乙己、閏土等,都屬于社會制度的犧牲品。
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自主閱讀任務,為學生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因為教師要檢查驗收,勢必給學生帶來一定壓力。如高一可定量要求學生閱讀《論語》和《大衛(wèi)·科波菲爾》,每天課前請一位同學選擇《論語》中的一條來講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每周要求學生完成一篇關于《大衛(wèi)》片段的隨筆感悟。學生通過預習,不僅掌握了眾多閱讀信息,還可以提升自主學習的自覺性,為全面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為提升學生口語交際品質,合作學習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教師可對合作學習形式進行升級改造,以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的效度。
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設計一個小組學習活動:開展一次“小小紅學會”的討論,針對《林黛玉進賈府》的相關內(nèi)容,對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等人物性格特點展開討論,小組長負責討論記錄。活動開始,學生踴躍發(fā)言,對文本中的個性人物展開熱議。有學生說:“林黛玉個性太軟弱,因為感覺寄人籬下,處處小心謹慎,大話不敢說,這也注定其凄慘命運?!庇袑W生持不同意見:“林黛玉性格是弱一些,但這不是悲劇的根源,如果林黛玉跟王熙鳳一樣潑辣,賈寶玉會喜歡嗎?”還有學生說:“林黛玉屬于病態(tài)美,這本身就是不符合邏輯的,什么時代也不能以病態(tài)作為美的標志……”學生討論持續(xù),教師巡視,并隨時解決學生的個別問題。提到“紅學會”,自然會給學生帶來神秘感,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專家參與的活動,教師用這種形式發(fā)動學生參與學習,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加顯著。在具體組織時,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在不斷討論探索中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認知,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自主性學習是建立在興趣基礎上的,它能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教師應當巧妙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發(fā)揮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的輔助功能,巧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
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時,教師可以在網(wǎng)絡上搜集有康橋背景的視頻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結合畫面去感受康橋的美,從而感受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深刻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在學習《鴻門宴》時,因為學生對“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一熟語很熟悉,可讓學生預習自主理清文章結構。再分小組讓學生合作研究文章的小段重點字詞和句式,請小組成員上臺為同學們講解,將課堂還給學生,研究和講解的過程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課后還主動要求排出課本劇,有同學自告奮勇寫劇本,角色也由他們自主安排了。整個過程教師穿針引線,幫學生解決了理解上的難題,不斷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將枯燥的文言文化為有趣的課本劇,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文言功底,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了“善學”“樂學”的學習態(tài)度。
隨堂習作訓練,如仿寫經(jīng)典片段,遇到精美的篇章,教師要發(fā)動學生展開仿寫活動,這對有效提升學生語文表達能力也有重要幫助。
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精美散文,其中不乏經(jīng)典片段。教師先發(fā)動學生自主閱讀文本,然后找出最為精彩的段落展開賞析,最后是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很多學生都會找到描寫月光的一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由此展開仿寫。在成果展示時,很多學生都能夠有比較精彩的發(fā)揮。有學生這樣寫道:“河水依舊急匆匆地趕路,仿佛就是云游大俠,已經(jīng)將行程作為終身的追求。在河道拐彎處,時不時會發(fā)出一些瑣碎的細語,這是互相提醒,別迷路了。晚霞傾瀉下來,河水不為所動;晨霧依附下來,河水輕輕搖搖頭,依舊在趕路;那垂柳更是多情,還想在水中留個影,那河水依舊擺擺手,繼續(xù)前行……”仿寫是作文的初級訓練形式,因為有章可循,學生操作起來顯得得心應手。
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展開有效的施教活動,通過多姿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感染學生,才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