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欣
(重慶市酉陽縣民族小學校)
“小組合作模式”較之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更具吸引性,但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經(jīng)過筆者對部分小學校“小組合作模式”教學實踐探究之后發(fā)現(xiàn),這一新興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大大增強了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整堂課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本文以教學案例分析的形式對“小組合作”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希望這種探索能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1.“小組合作模式”的基本定義
“小組合作模式”,是指教學老師按照班級學生的人數(shù)和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的不同。根據(jù)實際教學目標將其搭配成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具體的小組劃分依據(jù)是學生人數(shù),學生基礎和能力等重要因素,而最為關鍵的還是教學目標,不同教學目標不僅意味著小組劃分形式不同,在規(guī)則上也存在一定差異性。比如,在語文閱讀課上,為了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帶動作用,就應該將朗讀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與此同時,針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提出的問題,小組學生既可以進行自由探討,又能實現(xiàn)思維意識上的碰撞,進而也更利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小組合作模式”的重要意義
“小組合作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運用,所產(chǎn)生的意義重大而深遠。它顛覆了一直以來“老師一直講學生一直聽”的傳統(tǒng)模式。從授課者的角度來看,“小組合作”模式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遇到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其思維發(fā)散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觀點碰撞之后授課老師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升華,使得學生對本堂課的知識點和教學重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最終達到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讓老師不再是課堂上的“主角”而是一名“參與者”,學生才是真正的“表演者”。從另外一種角度看,這種教學模式既符合新課標的主旨,又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也不再會為學生在課堂上頻頻搶答問題和維持課堂秩序而傷神,減少體力勞動。對于學生而言“小組合作模式”讓他們提高了遇到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之外,還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語文這門母語課程的激情。最終學生會進入一個熱愛語文、認真思考、善于表達溝通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快車道。
1.課前引導小學生完成“小組合作模式”(課前“小組合作模式”激發(fā)小學生的預習積極性)。通過預習,他們能夠?qū)ξ恼聝?nèi)容、結構有一個大致了解,這不僅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點,也便于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提高課堂效率。但考慮到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小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至關重要差,教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模式”能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以《落花生》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一個小組合作任務,如A組學生主要對課文內(nèi)容,作者情感,寫作順序等加以總結;B組學生則負責查閱和收集有關花生生長特點和用途的資料;C組學生每人選擇一種干果并描述此種干果的特點等。課堂上教師再引導小組組長將各組所探討的內(nèi)容加以整理并由代表成員作觀點總結。
這樣的合作學習模式讓課文預習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同時也節(jié)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質(zhì)量。
2.課中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小組合作模式”積極性(課中“小組合作模式”激發(fā)小學生參與積極性)。課前引導小學生完成“小組合作模式”十分重要,在課堂之中有意識地加強小學生對于“小組合作模式”的認識同樣如此。
以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為例,由于文章講述的是一個三國歷史故事,情節(jié)復雜人物相對較多,學習課時較長導致學習積極性減弱教學質(zhì)量下降。教師通過“小組合作模式”激發(fā)學生提高積極性開動大腦發(fā)散思維。老師提前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問題展開小組討論:從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哪個小組給出的答案最多就可得到相應的獎勵。答案最少的小組課后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等。在條件激勵下,小組學生給出的答案不僅多樣還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如“他知道三天后有大霧”“能夠順利乘船返回東吳”,由于小組合作具有利益一致性,為了獲得共同的獎勵,才會促進小組成員對某一問題深入探討,最終促進了學生深層次理解和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成就了一堂生動有趣高質(zhì)量的教學課。3.課后提高小學生課外拓展實踐能力(課后“小組合作模式”提升小學生課外拓展能力)。語文是一門知識學科更是一門社會學科。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尤為緊密,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加強課外知識的涉獵。教師開展“小組合作模式”活動時一定要加強學生的課外拓展實踐。
比如,教學完《將相和》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對于廉頗、藺相如這兩個人物有著十分深刻的印象,為了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加強小組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教師就可以趁機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合作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演繹文章中所出現(xiàn)的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小組學生可以對劇本和臺詞進行改編。教師通過觀看小組學生的演出,既了解同學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情況又可以檢驗課下拓展實踐活動的成果。
“小組合作模式”既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也是有效的學習方式,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其優(yōu)越性有目共睹,此模式的運用提升了學生遇到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和開展。雖然“小組合作模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只要師生之間共同努力探索,對其加以有效利用,同樣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