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娜甫,葛麗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近幾年來,精神分裂癥發(fā)生概率不斷增高,與生活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有直接關(guān)系,患者住院期間可發(fā)生諸多危險行為[1-3],其中,暴力行為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險性較大,對正常醫(yī)療護理秩序造成嚴重干擾,同時,也影響工作人員安全,臨床發(fā)現(xiàn),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改善上述問題。本文旨在分析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特點及其護理措施。
研究對象取120例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患者(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根據(jù)隨機動態(tài)分組法,均分為兩組。此次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男女之比為35:25(60例),年齡(39.71±4.24)歲;其中,23例為初中及以下學歷,20例高中,17例大學及以上。
觀察組:男女之比為37:23(60例),年齡(39.50±4.03)歲;其中,25例為初中及以下學歷,22例高中,13例大學及以上。
上述資料對比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患者暴力行為發(fā)生情況,包括原因、次數(shù)、方式、對象等。
(1)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實施操作,合理使用藥物,保證病房環(huán)境干凈衛(wèi)生,溫濕度適宜。
(2)觀察組予以綜合護理干預,主要涉及:①心理干預,予以患者充分尊重,保持高度同情心及責任感,避免高聲訓斥患者,避免愚弄、嘲笑、歧視,加強溝通交流,建立良好護患關(guān)系,了解患者需求,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針對抗爭患者,可適當讓其成功,引導其將憤怒合理發(fā)泄,針對不合理要求,加強知識普及、解釋工作,避免簡單粗暴,予以其真誠關(guān)懷、充分理解,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況,采用注意力轉(zhuǎn)移、音樂療法等,緩解其敵對、不安等情緒,消除醫(yī)源性激惹因素,不得與患者進行敏感字眼的探討,如病與非病,避免導致患者敵對、抗爭情緒的增強,進一步引發(fā)暴力行為;同時,加強文體活動組織,如下棋、看電視、打乒乓球,在豐富患者日常生活的同時,可分散患者注意力,進一步降低暴力行為發(fā)生風險。②安全管理,護理人員應注意與患者接觸過程中,不得位于其背面,應在側(cè)面,針對服藥、打針等,予以耐心勸說,注意患者情緒波動,不得激惹患者,針對興奮過度者,應予以適當保護,防止對他人造成傷害,不得將危險物品帶入醫(yī)院,完善安全制度,對危險物品應每日檢查,避免患者持有,加強門窗等安全設施檢查,及時維修損壞物品,對家屬應加強健康教育,進一步提高其認知,獲取其配合及理解,便于進一步加強安全防范;藥物發(fā)放時,針對積極性不高者,護理人員應根據(jù)其病情等,選擇個體化給藥方式,采取勸說方式能配合者,應進行單獨給藥,并配備兩個以上工作人員,避免出現(xiàn)突發(fā)性傷人事件[4-5]。③加強自我保護,針對新工作醫(yī)護人員,應加強培訓,時限為三個月,對精神科基礎(chǔ)知識進行學習,尤其是如何保護自我、正確接觸病人,定期開展安全防范培訓,幫助醫(yī)護人員掌握相關(guān)技術(shù),使用藥物、言語等方法應對暴力行為,建立完善警報系統(tǒng),采取雙人制查房,針對發(fā)生的暴力行為,應如實、詳細記錄,并在交接班上妥善交接,定期總結(jié)現(xiàn)存問題,貫徹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加強專業(yè)防護訓練,適當招聘男護士。
分析患者暴力行為方式及原因,對比兩組精神狀況。精神狀況采取簡明精神量表評估,涉及焦慮、幻覺、猜疑、不合作等,七級評分法,分值為18至126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精神狀況評分屬于計量資料,借助t檢驗,暴力行為方式及原因為計數(shù)資料,借助卡方檢驗,以SPSS 20.00軟件分析,兩者對比差異較大的必要條件為P<0.05。
在暴力行為方式方面,120例患者中,口頭暴力35例、傷人59例、自傷14例、毀壞物品12例,其概率分別為29.17%、49.16%、11.67%、10.00%。在暴力原因方面,67例為精神癥狀影響,23例為拒絕治療及護理,10例為不服從管理,12例為滿足個人利益,6例為不愿意住院,2例為因小事報復,其概率分別為55.83%、19.17%、8.33%、10.00%、5.00%、1.67%。暴力行為方式以傷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口頭暴力、自傷等;暴力原因以精神癥狀影響為主,其次是拒絕治療及護理。
在簡明精神量表方面,干預前,對照組及觀察組評分分別為(70.17±3.89)分、(72.05±4.14)分,干預后,對照組及觀察組數(shù)據(jù)為(55.78±3.47)分、(30.29±2.60)分。兩組干預前指標無顯著對比價值,P>0.05;干預后,觀察組簡明精神量表評分為(30.29±2.60)分,低于對照組,P<0.05。
臨床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暴力行為以新入院者所占比例較高,這與其對環(huán)境陌生有直接關(guān)系,且以傷人、毀物等為主[6-7],護理人員是主要對象,在暴力原因方面,涉及因素較多,如不配合治療及護理、報復、精神癥狀影響等。此次研究中,暴力行為方式以傷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口頭暴力、自傷等;暴力原因以精神癥狀影響為主,其次是拒絕治療及護理,這與臨床實際狀況相類似。同時,加強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在心理方面,采取多種方式疏導患者,加強家屬健康教育,多方面配合,減少不良情緒影響,同時,加強安全管理,做好防范措施,針對工作人員個人,加強防范意識培訓,增強自我保護能力[8]。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兩組干預前精神狀況無顯著對比價值,P>0.05;干預后,觀察組簡明精神量表評分為(30.29±2.60)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偏執(zhí)型精神分裂癥暴力行為主要是因精神癥狀影響等因素所致,以口頭暴力、傷人等形式多見,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改善其精神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