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明
對于寫作,學生們??嘤跓o米下鍋,絞盡腦汁也難以找到恰當?shù)淖魑乃夭摹a槍@種情況,語文教師常常會給學生們印發(fā)一些作文素材,讓學生閱讀摘抄,以備寫作之用。效果當然有,但也極其有限。因為諸多素材全背下來難度很大,而在考場上,學生又不能像平時寫作一樣找來自己摘抄好的資料進行參考,所以在面對考場作文題目時往往大腦一片空白,想不起先前讀過的材料內(nèi)容,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到作文中了。
筆者認為,長期以來,大部分教師往往關注外面的精彩,卻忽視了身邊的美麗。語文教材中的選文都有較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既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課本中的素材,學生熟,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省心省力。
在高一語文教學中,筆者除了關注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外,還適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文中所涉及人物的精神品質(zhì)。例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意境高遠、氣勢非凡,表現(xiàn)了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抱負和敢于激流勇進的英雄氣概。分析完課文主旨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毛澤東的素材可以用于哪些話題的作文,經(jīng)學生討論后明確,可以用于“志向”“胸懷”“責任”等相關的作文中。然后讓學生任選一個話題進行寫作訓練。比如有學生這樣寫道:
成大業(yè)者必要有寬廣的胸襟和氣度!青年毛澤東不滿于父親安排自己進米店當學徒,懷著一腔救國的熱血,懷著對舊制度的憎惡和對新社會的向往,走上了漫長而艱苦的革命道路。他與蔡和森、蕭子升等人著奇文,斗湯屠,護校衛(wèi)城,四處游學,志在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他不停思考、不斷斗爭的精神原動力,正是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成就了領袖毛澤東??梢姡貞褢绺呱轿《肼柫?,當如大海寬廣無垠,或似藍天寥廓高遠。(話題:胸懷)
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燭之武形象鮮明。秦晉聯(lián)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如累卵。國難面前,滿腹經(jīng)綸卻懷才不遇的燭之武臨危受命、孤身出城;強秦帳內(nèi),燭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璣。終于,談笑間,干戈化為玉帛。教師就文章內(nèi)容提問學生此素材可以提煉出哪些關鍵詞,學生討論得出:愛國、口才與成功、寬容、平凡與偉大、厚積薄發(fā)、抓住機遇。這個例子被學生從不同角度運用到了作文中:
習作1(愛國):
燭之武,一個須發(fā)盡白的老者,夜縋而出是怎樣一種情形?當他拄著拐杖走進秦營時是怎樣的大義凜然?在國家危難面前,他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在強秦面前,他不卑不亢,能言善辯,聰慧機智。他不計個人得失、處處為鄭國安危著想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義無反顧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讓我們敬佩。
習作2(平凡與偉大):
蕓蕓眾生,茫茫人海,你也許渺小如塵埃,平凡若粟粒。然而,你若有才華八斗,學富五車,又何愁不能嶄露頭角,光芒四射?燭之武,一位年邁蒼蒼的老者,曾一度埋沒人海,不為君王所識,但當災難臨國時,他的機智才辯讓他赫然而出。當他夜縋而出時,他定是當晚最璀璨耀眼的星;當他廷辯秦王時,他定是鄭國最流光溢彩的珍珠!
如此,你若心有才學,何愁不為人所識?是金,歷盡黃沙亦光芒不減;是蘭,幽谷獨芳亦尋者遍山;有才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擁才能躬耕南陽而宰輔天下。用才學將平凡打磨成偉大,用才學把沙粒演繹成珍珠,吾以為,未嘗不可也!
經(jīng)典篇目《荊軻刺秦王》中的一代俠士荊軻,高吟“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血灑咸陽殿。短暫的生命,激情的人生。學完課文后,我引導學生思考,從荊軻身上你還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質(zhì),可用于哪些話題的作文。學生爭相發(fā)言:生命的意義、責任、愛國、信守諾言、不畏強暴(勇敢無畏)等等。這些材料被學生運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
習作1(守住心靈的契約):
我常常懷念遠古,那是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時代。那些君子翩翩風度的背后,是一個用誠實、信用、執(zhí)著的信念支撐的人格結構。那別蕭蕭易水而去的壯士,難道他不留戀自己的家園故國?難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險惡與危難?他義無反顧地去了,去得那樣堅定,帶著一腔對國君的忠誠和滿懷對誓言的忠貞。那手執(zhí)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陳詞的藺相如,難道不知秦王的陰險與貪婪?他在出發(fā)前已經(jīng)許下完璧歸趙的諾言!他正是循著一條實踐諾言的艱難道路在英勇地捍衛(wèi)國家的利益和個人心靈深處那份不朽的契約。
習作2(心懷志向,寫壯烈人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理應為這個世界留下些鏗鏘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跡。渴望壯烈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讓人贊嘆唏噓;汪洋恣肆的長江嘯傲百川,讓人扼腕擊節(jié);司馬遷忍大辱而著《史記》,讓人高山仰止;屈大夫不隨俗而沉汩羅,讓人一酹江月;當荊軻義無反顧踏上刺秦之路,耳邊響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時,是何等的壯烈;當譚嗣同引頸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時,又是何等的壯烈!生命之花無論花期長短,只要開得燦爛,開得輝煌,花期長短之論又何足道哉!
以上是我充分利用語文教材進行寫作訓練的一些教學體驗。教師與學生一起挖掘課本素材蘊含的意義,找到課本素材與表達中心的關聯(lián)點,進而進行片段訓練。一來能夠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探求人生價值的能力,二來能夠讓學生重新溫習課文內(nèi)容,加深對課本素材的認知,使學生在以后的寫作中能夠靈活運用。因此,作文教學應回歸課本,教師應有意識的加強對教材素材的借鑒學習,長久堅持,學生寫作時定能巧婦為炊,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