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夢
對于任何一種教學方案來說,目標設計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教學是段旅程,教學目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那么,如何來設定與表述教學目標?下面擬就人教版八年級課本中胡適先生《我的母親》一文為例,具體探討教師在“怎樣教”之前如何正確把握“教什么”。
《我的母親》教學目標的設計目前主要有以下兩種維度:
一種注重課文內容傳達出來的情感分析。在設計中關注人物的性格,并且延伸到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即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具體內容為:深入走進文本,讀懂母親的優(yōu)秀品格,讀懂母親的愛子之心;從文章所寫的具體事件中分析母親的形象,概括母親的品性。聯(lián)系生活體驗,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yǎng)孝敬母親的情感。
另一種注重人物形象傳達出來的思想意義,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責任感上面。具體內容為:概括文中的具體事件,分析母親優(yōu)秀的性格品質,感受母親的人物形象;理解母親對“我”做人的訓練,感受母親無比深摯的愛子之情;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再次體會母親的無私和偉大。
以上兩個教學目標設計都關涉到了人文教育,又各有偏正,一為情感教育,二為思想教育。然而,無可否認,這兩者的教學目標設計都存有偏頗之處,還不是最合理、科學的設計。第一種情感維度的教學設計,僅停留在文章內容本身,而忽視了基于學生立場的,旨在促進學生更加有效“學習”與“學會”的專業(yè)實踐,如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種思想維度的教學設計,似乎更加脫離了語文課的本質,直接把語文課堂變成了思想教育課堂,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責任感上面。忽略了從美育角度,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因此,這兩種維度的教學目標設計都有待改進。
在確定《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有效的、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前,我們認為教師應該做這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參照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不僅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定的政策性、綱領性文件,更是教師教學的行動指南。通過查看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第四學段,可了解在這一學段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語文素養(yǎng)。并且落實到這一篇課文中,需要培養(yǎng)的具體的能力又有哪些。在目標設計的表述上,要化大目標為小目標,將概括目標化為具體目標,做到針對性、精細化。
其次,把握教材體系。教材既是教學的主要依據、藍本,也是師生互動、對話的主要憑借。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第一單元選取的五篇文章有的是回憶錄,有的是傳記。體裁雖不同,卻都在講述作者難忘的人生歷程。閱讀策略的建議是閱讀傳記類文章,對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單元導學中對這些課文的學習建議是——融入生活體驗,感悟思想內涵,了解社會人生,明確文體特征,品味語言含義。
再次,進行學情分析。這不僅要分析本年級學生的生理、心理情況,還需了解教授班級的優(yōu)勢與長處。八年級的學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逆反心理較重,往往把母親的囑咐當成嘮叨而產生厭煩和抵觸心理。因此如何借助這篇美文,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反省自已的不良心理,均需在教學設計上體現(xiàn)出來。另外,本班學生是在朗讀上出色、寫作上占優(yōu)勢,還是在討論交流、思辨或活動上有長處,也應在考慮之列。
基于以上這些分析,我們再結合這篇課文自身的特點,可以了解到:本文節(jié)選自《胡適自傳》,自傳式的語體特點和極有分寸的語言,讓讀者覺得仿佛在和一位謙謙君子拉家常。從他樸實而又飽含真情的語言中,了解到一位具有優(yōu)秀品德的母親,了解到母親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了解到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再結合新課標對本單元的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蔽覀儗ⅰ段业哪赣H》一文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字詞讀音,詞義。
2.能簡要介紹作者胡適和他的母親。
3.了解文中描寫的幾組關系,理清文章思路。
4.體會本文自然、質樸而又含義豐富的語言。
5.感受作者母親偉大的人格魅力,學會理解、關愛自己的母親,并嘗試寫一篇母親小傳。
具體而言,第一點就是進一步加大學生的詞匯量。第二點就是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模塊中提到的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通過諸如此類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能自主地獲得搜集所需信息的能力;第三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通讀課文之后能夠理清文章思路的的能力,尤其是胡適母親馮順弟和胡適父親的關系,胡適和大哥大嫂、二哥二嫂這兩組關系;第四點能夠品味語言,通過朗讀、吟誦、賞鑒等方式,體味文章的語言美;第五點就是基于本階段學生的一個實際情況的分析,從而希望借助本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關愛自己的母親。并綜合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及寫人技法的掌握,學以致用,從情、理、美三個角度嘗試著寫一篇母親傳記。這個教學目標中的前四點是語文工具性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識字、朗讀、理解這三個方面,第五點是語文課堂人文性及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傆^以上五點,目標設計并沒有脫離實際,師生在教學活動當中和結束之后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總之,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教師是需要花不少精力的。首先在拿到一篇課文之前,教師就應該對這一階段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程度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再結合本學期整個教材的一個體系和課文所在的本單元的特點,以及學生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學生所在年齡段的學習能力、心理特點的分析,再來確定所要教授的課文的教學目標,這樣一個流程才是合理的。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日積月累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得到不斷提升,才能夠逐步培養(yǎng)和掌握終生學習的習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