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烽
散文因其形式多樣、取材豐富、表達形式不拘一格等特點,深受讀者喜愛,但散文多樣性也給散文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學生往往難以有效把握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抓不住重點,不得要領。散文主題式閱讀教學將為初中散文閱讀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使學生基于主題閱讀視角,提升散文閱讀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使學生系統而有效地掌握同一類主題散文的閱讀方法,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以提升散文閱讀的科學性,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使散文閱讀成為學生語文思維與技能發(fā)展與提升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所謂“主題閱讀教學”,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在《新語文主題閱讀》一書中指出,主題閱讀教學是以既定主題為基礎,強調個人生活體驗,優(yōu)化現有課程資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教學環(huán)境。然后通過對經典文章的思考、洞察,把握文章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積累閱讀的基本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進入更廣闊的語文世界。
由此可見,主題閱讀教學法是指以主題環(huán)境為依托、以主題閱讀探究為主要形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表現出主體性、整合性、豐富性與拓展性等基本特征。在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是閱讀的主人,參與散文閱讀學習的全程;散文主題閱讀還體現出整合性特點,它不是單篇閱讀,而是需要整合同一類主題的散文,將同一類主題的散文進行有機整合,同時包括教學資源的整合;豐富性是散文主題閱讀教學的第三個特征,它在主題的統領下,全方位、立體地展開閱讀教學探究學習,不僅容量大、閱讀教學密度也相對較大;最后是它的拓展性,即讓學生在原有文本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實踐和知識基礎,深入閱讀、探究,建立對文本內涵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閱讀的探究行為延宕是基于焦點問題,以焦點問題為探究起點,向其他方面進行有機輻射,以達到全篇解讀的目的,從而提升散文閱讀的科學性,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與傳統單篇閱讀教學相比,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勢:
傳統的單篇課文教學,教師往往是以—篇課文文本為起點,根據單篇課文的重難點來安排教學活動的。由于教學課時有限或因重復性教學,致使散文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同時,單篇散文課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層次性和有序性的把握也必然存在著一些缺陷。而散文主題閱讀教學則可以彌補單篇課文教學的不足。根據教學主題對現有的課文內容進行重組劃分,使閱讀教學作為一個整體。同時散文主題閱讀教學目標的確定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到語文閱讀教學的完整性,而且要考慮到閱讀教學的層次性,以避免同一教學任務的混亂和無序。減少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重復性,散文閱讀教學的效率自然就會提高。
如果語文教學沒有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識,就很容易局限在文本本身。新課程標準主張語文教學應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實現課內外教學的有效結合。散文主題閱讀教學的重點是整合和生成學習資源,將社會生活融入學生的語言學習,同時考慮到“工具”和“人文”語言課程的有效統一。在劃分閱讀教學主題的過程中,為了提高語文教學的廣泛性,可以吸收和整合課內與課外語文學習資源,增加散文主題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散文主題閱讀教學,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索性閱讀,學生更有機會來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一方面,學生可以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并建立良好的關系。另一方面,教師立足文本,積極探索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方法,從語篇閱讀入手,通過主題閱讀,發(fā)揮主題統領效應,使學生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散文閱讀思維升級,提升散文閱讀的科學性,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大致框架概括為教學內容主題化、主題內容問題化、問題焦點情境化、情境問題探究化、探究延宕與活用化等。
教學內容的主題化是指教師根據散文閱讀教學內容確定主題,以主題統領散文閱讀教學行為;主題內容情境化是指教師將主題有機融合在問題中,借助問題載體作用,推動散文主題閱讀教學;問題焦點的情境化是指聚焦散文閱讀焦點問題,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散文閱讀學習興趣;情境問題探究化是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作用下,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廣泛的學習互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探究延宕與活用化,這是散文主題閱讀的要義所在,使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從語篇起步,掌握同一主題散文閱讀教學方法,最終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指導散文閱讀實踐的能力。
散文主題閱讀是對主題閱讀的具體化實施研究。部編七年級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由《春》(朱自清)、《濟南的冬天》(老舍)、《雨的四季》(劉湛秋)、《古代詩歌四首》組成,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優(yōu)美的意境、巧妙的構思、交融的場景,如詩如畫。每一篇課文都向我們展示了色彩斑斕的自然界的美景,學生從中既可以品味散文雋永、深刻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也可以得到語文的滋養(yǎng)。然而學生由于年齡和經驗的關系,尤其是當散文涉及不熟悉的風景描寫時,學生學起來可能會感到困難,所以不宜采用單篇課文的教學,這時就可以對課文進行整合教學,這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因長時間閱讀而產生疲勞,也容易達到單元學習的目的。
本文擬選七年級同一單元內的兩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春》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為例,簡要闡述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策略。
初中散文主題閱讀的首要任務是確定主題,主題的確定維度多元化,既可以按照作者確定主題,選擇同一作者不同類型散文,也可以是根據散文內容、主題思想等擬定主題;既可以選擇同一單元內的閱讀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主題跨單元選擇閱讀文本,教師也可以跨教材選擇文本,將課內文本與課外閱讀資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課內外教學的有效結合,擴大散文主題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散文,在內容上都屬于繪景散文,《春》以春景為對象,《濟南的冬天》則以濟南的冬景為對象,兩文都通過寫景抒情,融情入景。確定這一類主題,旨在引導學生通過同主題閱讀,掌握寫景抒情類散文的一般閱讀方法。
主題內容確定后,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展開主題教學。問題是閱讀教學的有效載體,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散文主題閱讀教學目標,將主題內容問題化,通過問題將主題閱讀具體化,可操作化。
散文主題閱讀由于不是單篇閱讀,涉及到兩篇或兩篇以上散文,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主題的統領作用,基于主題優(yōu)化問題設計,使主題成為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有效載體,成為學生進入兩篇散文的切入口,在焦點問題探究中實現游刃有余地解讀,同時遵循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春》和《濟南的冬天》同屬寫景散文,我們可以抓住兩個要素使之問題化,這兩個要素是“景”“情”,這樣我們就將主題閱讀細化為兩個簡潔的問題: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閱讀《春》和《濟南的冬天》,理一理都描繪了哪些景?
(2)選擇自己喜歡的符號語言,將體現作者情感的句段圈畫出來,讀一讀,悟一悟,并指出這些句段體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兩個問題,緊扣“主題”與寫景散文的要點而設,將成為學生整體感知文本的有效載體,在焦點問題探究中實現游刃有余地解讀。
散文主題教學內容的問題化是教師的一種教學預設,以“問題”為引子,激起課堂千重浪。教師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優(yōu)化問題呈現方式,將問題焦點情境化,為問題的呈現搭建背景,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問題探究的興趣,發(fā)揮情境的感染力。
《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散文問題的情境化,可以依據散文的主要內容,并將之與學生的閱讀積累結合起來。為此,筆者創(chuàng)設導入性情境,激起學生問題探究的興趣:
一年四季如畫,我們如在畫中游。我們的先人就很懂得享受大自然,傾聽大自然,歌詠四季,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你所學過的歌詠四季的詩文或者詩句,并說出詩人蘊含的情感吧!
創(chuàng)設這一情境,首先契合了主題閱讀要點,調動學生閱讀積累;其次,為問題焦點的探究進行有效的鋪墊,使學生感悟到情與景互相交織的關系。
情境為學生搭建了學習活動的背景,但是情境要達到預期的目標,還需要教師基于學生主體地位,自主實施學習探究,充分地進行立體化課堂互動。課堂探究包括自主學習探究與合作學習探究,如何選擇探究學習方式,這是由學習內容與學情決定的;課堂互動要突破傳統單一的師生互動現狀,推動生生、生本互動等。
《春》和《濟南的冬天》探究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內學習交流,再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行深層次交流,推動學生在更廣泛范圍中進行思維碰撞。通過探究,學生完成對《春》和《濟南的冬天》整體感知:
《春》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等五福圖畫,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濟南的冬天》描繪了小山搖籃圖、薄雪覆蓋圖、城外遠山圖、空靈水晶圖等,體現出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探究行為延宕是基于焦點問題,以焦點問題為探究起點,向其他方面進行有機輻射,以達到全篇解讀的目的。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在原有文本閱讀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實踐和知識基礎,深入閱讀、探究,建立對文本內涵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春》和《濟南的冬天》在解決焦點問題的基礎上,可以向以下幾個問題輻射:兩篇文章作者為什么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兩篇散文在寫法上的異同之處,試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寫景進行仿寫,融情入景。從語言、表達技巧等方面進行探究性學習,并建立起聯系,最后通過仿寫,滲透讀寫結合的思想,從兩篇散文語篇閱讀上升到“主題”閱讀的高度。
最后環(huán)節(jié),總結寫景散文的一般閱讀方法: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把握主旨,理清散文寫作思路,品味散文雋永、深刻的語言,感受語言的魅力,鑒賞寫景散文常用的表達技巧,抒寫自己的閱讀感悟等。
總之,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到散文閱讀教學設計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學習中的重要意義,立足文本,積極探索初中散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方法,從語篇閱讀入手,通過主題閱讀,發(fā)揮主題統領效應,使學生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散文閱讀思維升級,基于主題的高度,掌握同一主題散文閱讀方法,提升散文閱讀的科學性,最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使散文閱讀成為學生語文思維與技能發(fā)展與提升的一個重要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