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昕
(揚州大學 社會科學系,江蘇 揚州 225127)
離婚財產是指夫妻依據法定程序解除婚姻關系后,需要進行合理分配的涉及各自利益關系的相關物質、權益以及無形財產。依據法律規(guī)定,在判決離婚時僅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合理分割夫妻雙方離婚財產的前提是界定離婚財產的范圍,因為這直接關系著財產分割公平及公正性問題。要正確處理好離婚財產的分割問題,首要任務便是明確區(qū)分夫妻共同財產與夫妻個人財產。
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或者一方取得的依法由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以及歸屬于夫妻一方個人的但是依照約定由夫妻雙方共有的財產?!吨腥A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第17條關于夫妻共同財產范圍的規(guī)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工資、獎金。
2) 生產、經營的收益。
3) 知識產權收益。
4) 通過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18條第3項規(guī)定的除外。
5)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對于最后一項兜底性條款相關司法解釋也有相應規(guī)定[1]。
夫妻個人財產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依據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夫妻雙方之間的約定,僅由一方所享有的財產,包括法定的個人財產與約定的個人財產?!痘橐龇ā返?8條關于夫妻個人財產范圍的規(guī)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一方的婚前財產。
2) 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 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 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 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1.2.1 男女平等的原則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規(guī)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北砻髁朔蚱抟泄降脑瓌t分割他們的共同財產,并且有義務一起償還所共同承擔的債務。夫妻共同財產應平均分配,共同的債務須共同承擔。離婚時不是誰占有的財產多誰就可以提出無理的離婚交換條件[2]。
1.2.2 照顧女方與子女利益的原則
從傳統(tǒng)習慣上講,婦女在社會上處于弱勢地位,在進行財產分割時應當照顧女方以及子女的利益。 由于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健全,作為弱者的婦女在離婚后的基本生活是應該被照顧的,在財產分割問題上應相對照顧女方的利益。為了減少離婚時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并且使其在未來的生活中能夠健康、順利地成長,對子女的照顧是極為必要的。這一原則說明進行財產分割時要結合女方的生活條件和孩子的現實需求給予相應的照顧且不可損害其合法權益,而“照顧”不僅體現在財產上給予女方較多的分配,也包括如房屋等特殊財產應分配給女方。
1.2.3 同等條件下的平均分割原則
《婚姻法》第17條第2款規(guī)定了夫妻雙方對其共同所有的財產享有平等處理的權利。平均分割是分割夫妻離婚財產的常用原則,是指在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后,將其平均分成兩份,雙方各得一份的分割方式。
1.2.4 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原則
夫妻雙方關于共同財產的婚后約定都應當遵守,關于離婚財產分割的約定也應當遵守。財產在離婚前若歸雙方共享,丈夫和妻子都有權利對財產進行合理公平的劃分,共同承擔賠償的義務。在離婚財產分割的問題上,尊重當事人的意愿包括充分尊重公民對其財產的處分權,這也是民法上意思自治的體現。當夫妻雙方其中一人愿放棄全部或部分權利時,法律是不能強行禁止的[3]。
法律規(guī)定了離婚財產的分割方式分為協(xié)議分割和判決分割。在進行財產分割時應先雙方協(xié)商,如果協(xié)商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則由法院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分割。結合《婚姻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實踐中使用的分割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實物分割,是指在不影響財產使用價值和用途的情況下,將原物合理地分配給雙方。
2) 價金分割,是指將共有物進行變賣,雙方就變賣后所得的價金進行分割,此種方法一般是在共有物不可分割或者分割后有損其價值時使用。
3) 價格補償,是指僅由一方取得共有物,另一方則獲得相應價格的補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財產類別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每個家庭中不僅擁有有形的財產,還擁有一些諸如股份、著作權等無形財產。這些財產增加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復雜性,這讓夫妻共同財產有了無法界定的“模糊地帶”。為了使夫妻共同財產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我國于2001年對《婚姻法》進行了補充,并出臺了《婚姻法司法解釋(三)》??s減并且明確界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夫妻共同償還債務的制度也加以完善明確,增加了以前沒有涉及的離婚經濟補償等內容?,F行《婚姻法》雖有完善,但在具體操作中,由于財產分割糾紛錯綜復雜,新的問題不斷出現,僅依據現行法律規(guī)定仍然難以有效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在財產分割方法上也有待完善。
合理界定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對于夫妻共同財產能否公平地分割非常重要,并且有利于公平正義的實現和社會的穩(wěn)定?!痘橐龇ā访鞔_規(guī)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毋庸置疑,法定的婚后所得共同財產,對實現夫妻家庭實際地位的平等,保護那些僅從事家務勞動或者從事工作收入較低的女性的權益,促進家庭內部的和諧與穩(wěn)定意義重大。但這種規(guī)定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主要體現在對無形財產缺乏相關的規(guī)定[4]65。
對于勞動技術、工作機會等可以創(chuàng)造經濟利益的能力,《婚姻法》并沒有對此進行規(guī)定。男女雙方自愿結合組成家庭,就是為了長久地共同生活。夫妻之間要相互信任,并且明確肯定一方的發(fā)展是為了家庭的美滿和進步,在自己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對方也獲取了同等的利益。只有這樣,雙方才會心甘情愿地作出相應犧牲,為配偶增加人力資本提供經濟上或精神上的支持。如果一方因為自己的犧牲沒能更好的發(fā)展,而對方卻得到更好的進步,在離婚時,若付出一方沒有得到合理分配與照顧,必然使離婚變成一場剝削。所以,在進行財產分割時,應當將一方基于因對方犧牲而增加的那部分人力資本界定為夫妻共同財產,這也是公平公正原則的具體體現,更有利于維護弱者的合法權益。
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出臺之前,處理房屋分割問題較為復雜,其處理方法并沒有具體標準?!痘橐龇ㄋ痉ń忉?三)》對房產的分割問題作出了更為細致的規(guī)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立法漏洞,但仍然存在不足。如《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關于父母出資購買的房產歸屬問題的規(guī)定,即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購買的房產,并登記在子女名下的,該房產視為其子女的個人財產。此條款并未確定父母出資購買是全額出資還是僅僅支付首付款,不同的情況應當予以區(qū)分。此條款并沒有規(guī)定如果該房產登記在對方名下或雙方名下時該如何進行認定的問題,關于此時的財產該如何分割存在立法缺陷[5]52。
另外,對于夫妻共同財產中有關知識產權的收益該怎樣分配也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和具體可行的評定標準。在實踐中法官只能依據法律的原則性規(guī)定,結合具體案情進行判決。《婚姻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只規(guī)定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知識產權收益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其分割方法并沒有進行具體規(guī)定。此外,現行的法律以及相關司法解釋對因知識產權侵權問題索賠得到的收益或者因侵犯第三人的知識產權所造成的損失應如何分割也未作出具體說明。
2.3.1 均等原則的缺陷
“90后”小田同小張閃婚,3個月后兒子出生,雙方的矛盾在婚后急劇爆發(fā),無奈之下只能離婚。孩子的撫養(yǎng)權屬于女方小田,家庭財產二人平均分配。
關于離婚財產分割,均等原則實則表明夫妻雙方對于婚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享有同等權利。在實踐中,為了更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在離婚判決中大都是將幼年子女的攜帶撫養(yǎng)權判歸女方,女方要承受工作以及撫養(yǎng)子女的雙重壓力,在這種情形下,通過均等原則對共同財產進行處理不能真正體現公平公正。因此,在分割財產時,應從國情出發(fā),為真正實現公平公正,應當特殊化、區(qū)別對待離婚雙方,合理地分割財產,以保護處于弱勢一方離婚后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6]96。
2.3.2 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原則的缺陷
《婚姻法》第38條規(guī)定夫妻雙方均有權參與財產分割,先由雙方協(xié)議分割; 如果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則由人民法院在照顧子女以及女方權益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決。但這一原則如何操作?如果子女直接歸女方照顧,通常是將夫妻共同財產的大部分歸屬于撫養(yǎng)子女的女方; 如果孩子歸男方,這樣的原則就存在漏洞和弊病,無法同時照顧子女與女方的利益。上述所說的照顧女方是因為家務勞動是由女方承擔,但是若女性和男性的家庭地位是相反的,這樣的原則是否還行之有效?[7]406
《婚姻法》及相關配套司法解釋,對夫妻共同財產作出了較為明確的界定,這對實務操作中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一些立法仍處于原則層面,不能更好地指導審判,一些案件的處理看似合法合理,但實際結果卻有違公平正義,應不斷完善我國離婚財產分割制度。
進行財產分割時,應當將某些資格、技能等無形財產納入夫妻共同財產范圍。男女雙方結合組成家庭后,為了更好地生活與發(fā)展,在夫妻共同財產的投入下,一方無私地犧牲自己使另一方獲得更高的技能,是一種由有形財產向無形財產轉變的過程。由于是夫妻雙方向一方投資,那么這個成果即無形財產,絕不能由一方所享有,應當由雙方共同享有[8]。
為體現公平正義,對于這種在婚后由一方支持所獲得的無形財產,無論是否將其定性為共同財產,都應在分割財產時充分考慮。還有一些法院認為在分割財產時采取對貢獻者予以多分這種方式,是一次性實現的、不具有變更性,而通過提供撫養(yǎng)費的方式則是多次的、具有變更性的,因此,他們更樂于采取后一種方式予以補償,以實現公平正義。
依據實際情況并借鑒其他國家的立法經驗,對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輔助另一方或者借助夫妻共同財產提升自己的這筆無形財產,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但是諸如學位、資格等無形財產具有較強的人身依附性,又怎么分割這部分無形財產呢?家庭里有房產、存款這種看得見的有形財產,也有學位、資格這種看不見的無形財產。這些由夫妻一方所擁有的無形財產,同樣也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在對外行使時仍由所有人專有,對內則視為共有財產。
在財產分割問題的處理上,相對復雜棘手的是對無形財產的分割。對于無形的財產,應當將其轉換成有形財產再進行分割。在實踐中主要有兩種方式:
1) 在分割財產時,將這部分無形財產進行估價,其后由獲得該無形財產的一方對另一方進行適當補償。
2) 根據無形財產所有者所有資格的含金量,在離婚后對另一方提供撫養(yǎng)費,來彌補另一方的貢獻。具體有以下三種方法:
3.2.1 當事人約定法
在男女雙方結婚后,財產爭議解決之前,雙方可以以書面方式對一方在另一方支持下所取得的無形財產如何分割進行約定。在夫妻雙方自愿并且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法律應當予以認可并保護。
3.2.2 成本核算法
無形財產有形價值的具體體現就是為取得該無形財產期間減少的收入,加上為取得無形財產所進行的投入。如夫妻一方為獲得博士學位,學費為8萬元,且因學習耽誤而減少的工作收入為5萬元,這13萬元應該視為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進行合理地分割。
3.2.3 增值補償法
因掌握無形財產所增加的收入,以相應的期限為標準也可以視為無形財產。如法律規(guī)定這段期限為3年或5年,期間所有者所增加的收入應對另一方予以補償。值得注意的是,無形財產其本身的獲得同樣具有特殊性,所有者在取得專屬的資格時自身的努力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不管適用哪種方法分割無形財產,都應該把雙方在獲得無形財產期間所付出的成本加以考慮,不應該簡單地均分。
公平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明確規(guī)定的原則。傳統(tǒng)意義上夫妻財產的分割,在范圍上局限于夫妻共同財產,并采用均等原則予以分割,這種方法看似實現了男女雙方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卻有時讓人承受著不公平、不公正的結果。采用均等原則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承擔家務勞動一方的認可,是對主要承擔家務勞動一方利益的保護。但對于生活中既承擔家務勞動又努力工作的一方并沒有進行考慮。只有看到事實的本質,從根本上解決,予以糾正,才可能實現真正的平等。
在分割離婚財產的問題上貫徹公平原則,就是要對男女雙方區(qū)別對待,并且充分考慮不同當事人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情形,如謀生能力、受教育程度、身體狀況等,而不是簡單地劃分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財產歸屬。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結果上的公正,使處于弱勢的一方得到更充分的照顧。只有在公平原則的指導下,讓法律發(fā)揮其扶弱濟貧、保護弱者的人權精神,才能保障弱者一方在離婚后的生活,才有可能實現男女雙方在結果上的平等。
夫妻財產關系在婚姻家庭立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維系家庭、社會穩(wěn)定的紐帶,要在《婚姻法》及《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基礎上完善相關立法規(guī)定,更好地保護家庭的利益,為婚姻提供最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