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剛
摘要: 獨立學院是以培養(yǎng)實用的技能性人才為主的應用技術型院校,數學建模是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展校內數學建模競賽是將數學建模思想進行推廣和普及的途徑之一。本文從獨立學院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意義,競賽的困難和競賽的出路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Abstract: Independent colleges are applied and technical college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with theoretical knowledge. One of the ways to popularize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thought is to carry out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on campu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 the difficulty in contest and the solution of difficulty in independent college.
關鍵詞: 獨立學院;校內數學建模競賽;應用技術型院校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intramur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contest;applied technical university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6-0225-02
0 引言
獨立學院的社會責任是為社會培養(yǎng)應用技術型人才,這就要求獨立學院的專業(yè)設置與產業(yè)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yè)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1 獨立學院舉辦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意義
數學建模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過程,在獨立學院教學中滲透數學建模思想、開展數學建模競賽無疑是促進獨立學院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在獨立學院中開展數學建模,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大學數學課程中。二是舉辦校內數學建模競賽(以下簡稱為校賽)。通過競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協(xié)作精神、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產過程中的意識和能力、為在校的每位數學愛好者搭建一個交流和共享的平臺。
2 獨立學院舉辦校賽的困難
獨立學院舉辦校賽的目標是:為學院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選拔參賽隊員;為學院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代表,并由這些優(yōu)秀學生再間接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為全院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由于獨立學院師資力量薄弱,經費不足等問題,在獨立學院開展數學建模競賽,效果并不理想,未達到預期目標。經過分析總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2.1 賽管理機制
獨立學院校賽的管理機制大多套用和照搬母體學校。獨立學院的母體學校師資雄厚,生源基礎較好,經費充足,經過多年校賽的經驗,已經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管理機制。而獨立學院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生源基礎較差,幾乎沒有專項經費。所以母體學校的競賽程序和管理機制,并不適合獨立學院。獨立學院要讓校賽發(fā)揮其作用,需要探索一條符合獨立學院實際情況的道路。
以博文學院為例,模仿母體學校,校內競賽流程是:宣傳——報名——比賽——提交作品——教師評閱——頒獎。經過多年的實踐,校賽效果并不理想。
2.2 學生
獨立學院生源基礎較差,對學習興趣不高,缺乏自信心。比較而言,大一新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熱情,會積極報名參賽。但是他們基礎過于薄弱,連三門基礎數學課程——《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tǒng)計》都沒學完。而競賽中往往要求廣泛扎實的知識儲備,所以大一新生并不適合參加競賽。
適合參加競賽的人群是大二和大三的學生,他們的基礎數學課程已經學完,具備基本數學知識,也掌握了一些基礎軟件的應用。但是高年級的同學對大學生活已經失去新鮮感和熱情,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的目標也更加明確。大多都在考慮將來能否找到工作,他們不愿將時間花費在沒有直接利益的活動或者競賽上面,而是忙著考各種職業(yè)資格證書,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校賽。
以博文學院為例,2015年,該院科創(chuàng)中心成立了數學建模工作室。賽前,工作室的同學通過印制海報,制作宣傳板及校園廣播等方式對校賽進行宣傳。經過多方位的宣傳,很多同學知道和了解該項賽事。但真到競賽報名時,只有15支隊伍左右。報名參賽的同學只占全校學生的0.45%,而能夠成功提交論文的隊伍只有80%。從報名數據信息來看,參加競賽的同學絕大部分是大一新生。參賽隊提交論文的質量參差不齊,從論文內容來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①掌握的基本數學軟件太少。絕大部分學生不會使用數學公式編輯軟件mathtype,部分學生word排版不熟練,個別學生連電子郵件都不會發(fā),每年都會有一兩支隊伍把論文直接粘到郵箱里面發(fā)送,不會添加附件。
②文字表達能力差。從論文內容上來看,有些隊伍雖然能夠讀懂題目并找到解題思路,但卻不能清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像高中做數學題一樣直接給出一些數學公式并進行計算求解,公式是怎樣產生的沒有說明,公式中的符號和意義也都不明確。
③論文中存在抄襲和模仿。每年評閱過程中都會發(fā)現論文雷同的現象。這說明學生自信心和耐心不足,遇到困難沒有迎難而上,而是選擇抄襲和模仿別人的論文。endprint
2.3 教師
獨立學院的師資力量薄弱。大多教師是從各高校畢業(yè)不久的研究生,缺乏數學建模課程的教學經驗和競賽指導經驗。并且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沒有時間學習新知識,也沒有精力去參與校內競賽。因此獨立學院教師在數學建模方面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比較有限。
以博文學院為例,學院對參與校賽工作的教師沒有政策和經費方面的激勵措施。教師每年都是義務命題、指導學生和批閱參賽論文。久而久之,他們逐漸失去了參與校賽的熱情和積極性,導致的不良后果是:
①校賽基本沒有自主命題。教師缺乏命題的經驗和能力,大多數校賽的題目是將其他院校往年的校內賽題稍作修改,用做校賽題目。學生很容易從網上找到相關論文,造成抄襲和模仿的不良后果,破壞了競賽的秩序和規(guī)則,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的目的。
②批閱參賽作品敷衍了事,沒有認真積極的態(tài)度。由于教師批閱參賽作品時并未查閱對比網上相關論文,將抄襲的論文分數打得很高,使作弊論文獲獎,競賽失去公平公正性,打擊了學生參賽的積極性。
3 獨立學院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出路
獨立學院是國內教育的新生力量,還處在發(fā)展階段,面臨著諸多困難。如何組織開展好校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3.1 建立符合獨立學院特點的競賽管理機制
①組建校內競賽組委會。獨立學院的學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組織能力較強。因此將校賽交給學生,讓學生管理學生。組建固定人數的校內競賽組委會,可從數學建模工作室選拔。每年校內競賽全權由組委會學生管理和組織舉辦,數學教研室教師只負責配合出題和批閱參賽論文。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活動,而且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
②增加賽前培訓環(huán)節(jié)。絕大多數學生是在對數學建模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報名參加校賽的,所以競賽論文水平不高,學生自信心受挫在意料之中。
校內競賽從報名到比賽開始之間有一段時間,讓有數學建模參賽經驗的學生培訓新生。這種培訓模式可以稱之為S2F(senior to fresh)模式。該模式對培訓的學生和被培訓的學生都很有幫助。首先,對有參賽經驗的學生而言,他們借此機會溫故知新,并在講課過程中組織語言,理清思路,有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于新生來講,他們更能夠接受學生的授課方式。在課堂上,可以及時提問,和學長學姐們進行探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訓的內容可以是基本軟件的操作,論文的格式等一些簡單的數學建模知識。通過培訓,使學生對數學建模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知識儲備,知識面更加廣泛,也更有把握和自信去參賽。
③增加對獲獎學生的宣傳。對獲獎學生的頒獎只限于一個很小的范圍內,獲獎學生沒有很強的榮譽感。競賽結束后,對獲獎學生通過海報,校園廣播等方式大幅宣傳,增加獲獎同學的榮譽感,也可提高其他同學參加競賽的積極性。
所以總結出適合獨立學院校賽的流程是:競賽宣傳——報名——賽前培訓(S2F培訓模式)——比賽——提交作品——作品評閱——頒獎——宣傳獲獎同學。
3.2 增加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吸引力
①增加賽題的吸引力。降低賽題難度,增加賽題的趣味性。賽題的知識點少一點,知識面窄一點,盡可能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就能解決問題。賽題盡量以校園生活為背景,圍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來命題,增加賽題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如我院第一屆校內競賽是自主命題,題目是“安全撤離教學樓”,以我院實際情況為背景。學生在比賽期間去教學樓進行實地測量,熱烈討論問題,積極性頗高。
②提高競賽獲獎證書的“含金量”。將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獲獎證書和學生的切身利益掛鉤。學生在校期間最在乎的各種獎學金、理想的工作。科創(chuàng)中心可協(xié)調學校各相關部門,將校內數學建模競賽的獲獎證書作為學生評優(yōu)評先或獎學金的加分項,或者可憑獲獎證書由學院向用人單位推薦工作等。借助提高獲獎證書的 “含金量”來調動學生參賽和獲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更多高年級的學生參加比賽。
3.3 培養(yǎng)一支穩(wěn)定的、有經驗的數學建模指導教師隊伍
為提高教師參與校內競賽的積極性,學院應對青年教師給予政策上的鼓勵和經費上的支持。
①政策鼓勵:對參與校賽工作的教師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指導教師,可在年終考核時加分。在國賽中獲獎的指導教師,可在職稱評定中加分。政策的鼓勵能夠提高教師學習數學建模知識和參與競賽工作的積極性。
②經費支持:學院應每年撥出一部分專項經費,用于支付參賽教師的課時費和獎勵國賽中的獲獎教師。經費支持可以使教師獲得工作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4 結束語
獨立學院開展數學建模教育還不夠完善成熟,仍然處在探索和發(fā)展階段。獨立院校有自己的發(fā)展優(yōu)勢,不能也不用照搬其母體院校校內競賽的模式。只要找到適合獨立學院特點的競賽模式,校內數學建模競賽一定會為獨立學院的發(fā)展起到更大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莉.獨立學院數學建模競賽培訓模式研究[J].價值工程,2014(33):246-247.
[2]梁艷.以數學建模教育及競賽為抓手 促進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效能[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6(06):107-110.
[3]謝又祥,王林軍.獨立學院數學建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