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楊
2018年是農歷戊戌年,也是十二生肖中的狗年。狗作為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最初可以幫助狩獵、交通、看家,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狗逐漸被馴化出許多其他用途。它的存在和進化都與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人們不僅用精美的藝術作品加以歌頌,而且還視其為最忠實的守護神,更是十二生肖中的重要一員。狗,作為人類的親密伙伴,在北京,很多地方都與它有關。
老北京形容富貴人家有句話叫——“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弊顬楦毁F的皇家也養(yǎng)狗,尤其是慈禧太后是喜歡狗的。慈禧御前第一女侍德齡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實錄》中曾描述過這樣一件事:一天上早朝前,一個太監(jiān)撞進來,跪在地上向老佛爺報喜:“黑玉生了四只小狗。”慈禧聽后竟興奮得連上早朝也沒了心思,大臣們即使啟奏關系國家興亡的大事,她都草草了事,退朝后急匆匆去狗房探望小狗。
黑玉是一只京巴狗,也被稱為宮廷獅子狗,或哈巴狗,是中國古老的犬種。當年慈禧在紫禁城的后花園里,一共養(yǎng)了一千多只狗,大多是京巴狗,它們被稱為“御犬”?!肚迨犯濉ぢ毠僦尽酚涊d,專為皇家服務的內務府下設養(yǎng)狗處。當年在東華門內設立了一個“內養(yǎng)狗處”,占用19間房屋;在東華門外的南池子路西設有“外養(yǎng)狗處”,占用15間房屋。養(yǎng)狗處有太監(jiān)專門負責狗的飲食、調教和修飾,名曰“狗監(jiān)”。每只狗都有俸銀,由太監(jiān)按月領取。慈禧的愛犬?;始夜肥巧萑A的。每天吃的是牛羊鹿肉,喝的是雞鴨魚湯。不僅如此,狗監(jiān)每天都用上等花露水調好水,倒在金玉盆里,給狗洗澡,洗畢,在狗脖子上掛一串小金鈴,再給狗噴一次香水。然后穿上漂亮的衣服,才被抱到慈禧面前,供慈禧太后消遣、玩樂。
慈禧最寵愛的狗叫“海龍”,慈禧每次出宮都會帶著它,所以它被稱為地位僅次于太后的“隨駕大臣”。海龍是條正宗的京巴狗,它的馬甲衣服,面子是紅色貢緞,里子是最柔軟的皮革。有一年,慈禧心血來潮,想去奉天看看祖先們的宮殿。在慈禧的專列上,海龍被安排在一個標注為“小朝廷”的奢華房間里,而其他隨行大臣,無論官職大小都擠在一節(jié)小小的車廂里。
這些狗狗所穿著的犬服,做工十分講究,圖案、用料均一絲不茍。如今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清代綠緞繡海棠菊花紋犬服、紅色閃緞犬服,就是慈禧的御犬曾穿過的犬服。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清代郎世寧創(chuàng)作的《十駿犬圖》軸十幅,畫了乾隆皇帝喜愛的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從一些歷代繪畫中也能看到很多寵物狗的身影,如《道光帝行樂圖中》可以看到公主身邊跑的兩只漂亮小狗。
由此可見,清宮中養(yǎng)狗并非始于慈禧。其實養(yǎng)狗是清宮帝后和妃嬪重要的娛樂方式。據(jù)清宮檔案中記載,清代歷史中很多皇帝都喜歡狗,行圍射獵、休息玩耍都會有狗相伴。雍正皇帝曾多次親自指令造辦處制作狗窩、狗籠、狗衣、狗墊,并對其用料、尺寸、樣式、圖案等詳細指示。在清宮檔案《犬冊》里,還有許多動聽的犬名,如墨喜、水晶、玫瑰、杜鵑、桃花、如意等。
清代宮中飼養(yǎng)了很多小動物,其中最受寵愛的是狗。這和滿族的民族傳統(tǒng)有關,滿族擅長漁獵。入關前,狗是滿族人打獵時的好伙伴;入關后,便把養(yǎng)狗的習慣流傳了下來。傳說努爾哈赤因為被狗救過一命,所以對狗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滿族人向來敬犬,將狗視為“天龍”。即便是普通人家也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鋪狗皮褥子,也不允許外族人帶狗皮帽子進家。
老北京原有多處牛王廟和馬神廟,但狗神廟卻只有一處。乾隆欽定《日下舊聞考》記載:“二郎神廟在今燈市口大街東,存小殿一楹,本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币蚨缮駨R門前有哮天犬石雕,所以此廟又稱狗神廟。1936年,有個居住北京多年,喜愛北京風物的洋人竇爾恩繪制了一幅標注英文的《老北京風俗地圖》,圖上將東岳廟標注為“十八層地獄廟”,將二郎神廟標注為“狗神廟(DOG TEMPLE)”。
根據(jù)1928年北平寺廟調查:“(狗神廟)東西三丈一尺,南北一丈四尺五寸,房屋一間?!睋Q算一下,這座廟東西長約10.3米,南北長約4.8米,總共40多平方米。雖然地方不大,歷史卻很長,據(jù)《日下舊聞考》的記載,它建于唐貞觀二年(628年),然而在《北京寺廟歷史資料》中又載其建于隋朝或明朝。在眾多的史料筆記中并沒有找到其準確的始建年代。在明嘉靖年成書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已經(jīng)確切地記載了該廟的位置,它位于黃華坊的史家胡同附近,而史家胡同恰好就在燈市口的東側。著名學者梁實秋先生曾在內務部街前后居住了二十余年,他的一篇記述童年回憶的散文《放風箏》中就明確地提及了這座廟的位置:“我家住在東城,東四南大街,在內務部街與史家胡同之間有一個二郎廟?!?/p>
1928和1936年時,北平曾對市內所有寺廟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登記,這兩份登記資料應是對這座已經(jīng)消失的二郎廟記載最為清楚的記錄了:“廟內法物有二郎一尊,從像六尊,五供香爐燭扦各一份,鐵鼎一座,三尖兩刃刀一柄,妙道二郎真君寶卷(1928年)?!倍四旰蟮挠涊d為:“廟內法物有銅燭扦兩對,銅香爐一對,鐵鼎一個,鐵五供一堂,鐵燭扦一對,鐵掛鐘一個,鐵磬大小兩個,泥像七尊(1936年)?!?/p>
如今的燈市口大街熱鬧繁華,在燈市口大街東側的一家店鋪前,有一個早已被風化得看不出眉眼兒的“老物件兒”,只剩下伏地的輪廓還依稀可辨,能看出是一只石犬,它應該就是曾為二郎神廟守門的哮天犬。
在乾隆時期的大學士紀曉嵐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中還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燈市口東的這座面西的二郎廟,每當日出屋內就金萬光丈,而與其相鄰的房屋卻沒有這個現(xiàn)象。有人說,這是因為小廟與紫禁城里的中和殿相對,而中和殿上的金頂恰好又將陽光反射到這里,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從地圖上看,中和殿確實與二郎神廟處于東西連線上。
民國時期出版的《北京旅行指南中》又進述了另外一個神奇的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清光緒年間,說一日,有只餓犬來到廟中,一頭趴在二郎神神像前的供桌上不肯離開,附近居民都以為是二郎神的哮天犬顯靈了,于是都焚香膜拜晝夜不絕,直到總兵文秀將其驅走,才算平息此事。人們稱此狗為狗神,于是二郎神廟便有了狗神廟的俗稱。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這座二郎廟在這次地震中坍塌,房管部門翻建時將其改為紅磚瓦房。一只過于殘破的哮天犬與石頭供桌和房渣土一起被運走,另一只比較完整但也面目模糊的哮天犬則被留了下來。
以前人們拜年時常會說一句祝福語:“家口平安,六畜興旺”。狗和馬、牛、羊、豬、雞同屬六畜之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在北京與狗有關的地名、典故也有很多。老北京有很多走向彎曲的小巷,被叫作狗尾巴胡同。清代朱一新著于光緒年間的《京師坊巷志稿》收錄了九條狗尾巴胡同。進入民國時期,為了實行戶籍登記制度,對街巷宅院編制門牌號碼,同時把一些稱謂不雅的胡同改換了諧音新名。例如“糞廠胡同”被改為“奮章胡同”,“王八蓋胡同”被改為“萬寶胡同”。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狗尾巴胡同,也都換了新名。
在今復興門立交橋東南、中央音樂學院附近的那條狗尾巴胡同,被改為“壽逾百胡同”。在西單商場東邊的狗尾巴胡同,被改為“高義伯胡同”。在天壇西北角有條南北向的西草市東街,以前也叫狗尾巴胡同,民國時曾改稱“溝尾巴胡同”,著名的大刀王五開辦的源順鏢局,就在這條胡同北口的西半壁街上。豐盛胡同內的高柏胡同,以前也叫狗尾胡同。此外在景山西街的西側,曾經(jīng)有條狗鷹胡同,后改為“高臥胡同”。
現(xiàn)在人們都說“狗是人類的朋友”。但是古人養(yǎng)狗的目的之一卻是吃肉?!妒酚洝し畤埩袀鳌氛f,劉邦的沛縣同鄉(xiāng)樊噲,在從軍之前是個“以屠狗為事”的狗肉鋪掌柜。《史記正義》注釋道:當時人們吃狗肉就與吃羊肉、豬肉一樣普遍,所以樊噲“專屠以賣之”,開了狗肉專賣店。
明代張爵著于嘉靖年間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收錄了北京胡同上千條,名為“打狗巷”的有三處。其中位于現(xiàn)在宣外大街崇光百貨商場東北邊的那條打狗巷,今名為“大溝沿胡同”,現(xiàn)已拆遷。有專家分析說,過去凡稱為“打狗巷”的地方,胡同內都開有狗肉鋪。在明代,北京還有楊狗頭胡同,在今東單路口東北側;有乖狗村,在今魏公村附近;還有個狗營,在今菜市口爛縵胡同一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