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燦
(無錫太湖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文化事業(yè)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而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因此必須重視校園文化的營造。大學在發(fā)展過程中,將營造豐富的高校校園文化作為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只有豐富有趣的校園文化才能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觀點、思維方式、行為特征是校園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能夠體現校園文化本質的表現形式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團體,如閱讀協(xié)會、文學社、啦啦隊等。近幾年來,啦啦操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已經受到了來自各方的關注。啦啦操作為一項充滿運動力的體育項目,對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啦啦操作為體育項目,在具備表演觀賞性的同時還可以使人們的身體得到鍛煉,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隨著國內和國際上舉辦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啦啦操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受到人們的喜愛,啦啦操沒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更沒有任何的表演技巧,啦啦操的表演形式也融入了許多元素,街舞、爵士、芭蕾等都可以在啦啦操中看到它們的身影。啦啦操最初起源于美國,到現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啦啦操最一開始只是用于橄欖球比賽前的出場儀式。人們看到啦啦操具有表演觀賞性,相繼效仿用在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中。而我國真正引進啦啦操是在1998年,我國大學生吸取美國大學聯(lián)賽的模式不斷豐富啦啦操,并于1999年,成立專業(yè)的啦啦操表演團隊。如今,啦啦操還在不斷發(fā)展,已成為構建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啦啦操的理論基礎是以體育、運動生理等方面支持,為了追求美學而發(fā)展起來的。啦啦操不僅因為簡單易學,而且可以鍛煉身體的肌肉,因而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啦啦操不同于其他運動項目,沒有嚴格的場地和設備限制,只需要各種形式的配合就可以實現。同時,啦啦操對年齡、性格、身高等沒有約束,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在舞蹈的基礎上加上音樂,就可以使啦啦操充滿活力,所以為大學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啦啦操的特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活力動感,啦啦操運動在音樂的伴奏下,隨著音樂的不同而變化不同的動作,動作充滿熱情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是當代學生所欠缺的。二是風格突出。啦啦操融入了多種的不同類的舞蹈因素,使得啦啦操的動作形式多種多樣,在鍛煉大學生身體和形體的同時,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可謂是一舉兩得。三是團隊協(xié)作。顧名思義,啦啦操一項集體運動項目,只有一個人的表演不能稱之為啦啦操,集體項需要團隊協(xié)作,啦啦操使學生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彼此之間了解得更加充分,從而體會到集體至上和個人價值的重要性。
啦啦操的本身具有易于學習和掌握的特點,而且具有非常明顯的健身效果,從大部分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學生也喜歡參與啦啦操這一項目。但是,我國長期實施應試教育,大部分的學校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對體育項目不夠重視,在此基礎上,大部學生對啦啦操沒有充分的了解,一些學校并沒有開設相關課程,也就進一步限制大學生對啦啦啦操的認識和啦啦操的發(fā)展[1]。大部分學生不了解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啦啦操,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從而使得啦啦健康向上、積極陽光的思想理念得不得傳遞,也限制了啦啦操的影響力。
啦啦操得不到發(fā)展的原因之一還有學校的領導者不夠重視。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領導者和組織者,其思想觀念對學校日常工作的內容有決定性作用?!安粍芋w育者,不可當校長”出自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可以看出校長了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當今社會是倡導德智體美全面的發(fā)展的社會,學生的素質要得到全面發(fā)展,學校要大力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校長的決策直接影響學校體育競賽的舉辦。如果校長十分關心和重視體育項目,那么此學校的體育活動一定充滿有效性和多樣性。
構建校園啦啦操文化環(huán)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構建啦啦操文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學校的全體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順應時代的潮流,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校園啦啦操文化可以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營造良好的校園啦啦操文化環(huán)境的前提,必須有特色的校園啦啦操環(huán)境。構建啦啦操文化必須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符合學校的培養(yǎng)理念,從而使校園文化充滿本校的特色[2]。在校園的各個宣傳欄張貼啦啦操知識大字報、宣傳學校啦啦操隊、創(chuàng)辦優(yōu)秀啦啦操隊員的評選活動等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啦啦操文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啦啦操中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營造良好的校園啦啦操文化環(huán)境。
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教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傳播者,教師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是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在構建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體育老師更是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建立一支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
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可以更好地為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體育教師在對啦啦操進行教學的前提下,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體育學科理論知識和啦啦操文化的知識,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3]。體育教師要熱愛啦啦操運動,并且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只有真正地熱愛啦啦操運動,才能更好地為啦啦操教學事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其他教師也是校園體育事業(yè)的參與者,不可能置身事外,要在校園文化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只有全體教師行動起來,提高自身素養(yǎng),才能使師資隊伍更加強大。
啦啦操文化和校園文化兩者具有本身的各自的魅力。啦啦操的魅力是充滿積極向上和活力四射的精神態(tài)度,校園文化的魅力是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和吸收先進的文化,將這兩部分有機結合在一起,這兩種文化在都在其各自的領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兩者的相同點就是都依賴于當下的社會體系,不可能脫離社會體系而單獨存在。啦啦操運動項目的出現,體現了社會的多元化特征。當今文化越來越趨于多元化,文化市場需要全方面發(fā)展的綜合人才,學校的職能就是滿足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學校要不斷完善自身的課程結構,開設啦啦操相關課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越來越多的體育競賽的開展,帶動人們對新型的體育產生了非常大的好奇心,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此背景下,學校大力舉辦啦啦操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既促進了學校的發(fā)展,又滿足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創(chuàng)新啦啦操特色的校園文化,必須建立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同時吸收先進的文化,讓啦啦操文化建設在社會的發(fā)展增添不同的色彩。
啦啦操具有非常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其具有豐富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結構和功能,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啦啦操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鍛煉學生的身體,還可以豐富校園文化,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對于我國社會文化的建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