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yè)技能競賽是用于檢驗高職院校教學成果的重要手段,各參賽院校對競賽都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參賽選手的參賽動機、心理特性、情緒情感等各項心理指標對于比賽結果的影響較大。心理技能是作為大賽的考查點和測試方面之一,需要提高到技能訓練的高度。
關鍵詞:職業(yè)技能競賽;心理技能訓練;心理因素分析
一、 職業(yè)技能競賽的重要意義
職業(yè)技能競賽,作為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職業(yè)院校在學生培養(yǎng)、學校教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職業(yè)院校展示其教學成果的重要形式,備受政府、學校、企業(yè)、學生、家長等社會各界關注。為規(guī)范競賽開展,安徽省教育廳等各省教育主管部門,專門出臺《職業(yè)技能競賽制度建設若干意見》,對大賽的基本制度、保障制度、獎勵制度等方面都做出相應規(guī)定,彰顯了競賽的重要意義。
二、 心理技能訓練在比賽中的重要性
參加競賽的選手要經過校賽、省賽等多次選拔,并以國賽甚至世賽等重要賽事上獲得好的名次為目標。為此,各院校對競賽都投入了極大的關注:建設專業(yè)實訓室、購置比賽設備,聘請行業(yè)專家……很多院校從大一新生中選拔備賽選手,并對選手進行長期封閉式集訓,更有甚者直接輸送選手去企業(yè)長期實踐。備賽周期長、壓力大,比賽環(huán)境日益復雜,再加上脫離班級群體帶來的孤獨感,使得選手在訓練和比賽中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技能訓練逐漸引起各參賽院校的關注與重視。
(一) 心理技能是大賽的考查點之一
技能競賽是對學生在未來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實際操作問題,不僅包括各種基本操作,還包括各種難題,甚至是棘手問題的全方位模擬與實踐,因此,比賽不僅是對選手基礎知識、技能的考核,還對心理素質、應變能力、體能素質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些比賽甚至會專門考查選手的溝通技能、臨場應對、沉著冷靜等心理技能,為此設置專門的比賽環(huán)節(jié)和心理素質專項分數。因此,心理技能是作為大賽的考查點和測試方面之一,需要提高到技能訓練的高度。
(二) 心理技能是專業(yè)技能與比賽結果之間的中介與橋梁
選手在競賽中,經常會出現疲勞備戰(zhàn)、患得患失、心理飽和、過度的緊張焦慮、意志力缺乏等心理問題,從而忘記事前準備的知識、技能,動作走形,導致發(fā)揮失常等現象,有時從形式上看是技術失常,而實際上有時是心理失常。在比賽中有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是創(chuàng)造好成績的重要條件。而競技狀態(tài)良好與否又取決于各種因素,其中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比賽失常一般是由于賽前心理狀態(tài)不良而引起的,因此賽前的心理訓練對運動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 影響競賽結果的心理因素分析
(一) 比賽的動機強度
社會心理學認為,動機強度與活動效率之間大致呈倒U型曲線。即在技能大賽中,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能夠激發(fā)參賽選手最大潛力,高效發(fā)揮賽前儲備的技能水平。同時,因為比賽性質的不同,最佳動機水平也有所不同。簡單比賽任務中,選手發(fā)揮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當比賽難度系數不斷上升時,最佳動機水平逐漸呈現下降之勢。因此,適宜的動機水平是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正常發(fā)揮的關鍵。
(二) 勝負的主觀概率
選手對比賽勝負的主觀概率,是充分發(fā)揮技術水平的重要推動力和條件。很有把握的比賽和毫無獲勝幾率的比賽均不能激發(fā)選手高水平的發(fā)揮。很有把握的比賽,參賽選手缺乏挑戰(zhàn)性,如若重視度不夠,備賽期準備不充分,比賽時輕敵,將不利于比賽發(fā)揮。毫無獲勝幾率的比賽,成功的主觀概率低,一方面不能激發(fā)個體成就動機,另一方面會導致選手比賽時心理混亂,影響知識技能的正常發(fā)揮,甚至導致失敗。
(三) 心理特性
每個人的心理過程都會表現出自己獨特的特點,構成了一個人的心理面貌,即心理特性。一個參賽選手的心理特性既包括他參賽的需要、動機,也包括他的比賽能力,還包括他的氣質和性格即人格特征。上述心理特性均對選手的比賽結果構成影響。不同氣質類型的參賽選手在不同賽型的比賽中,發(fā)揮會有所不同。影響一個人心理的因素既有先天的,如氣質類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也有后天的教育教養(yǎng)方式與心理訓練。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但由于不同賽制對選手的臨場發(fā)揮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大賽指導老師根據賽制要求,選拔與賽制匹配的氣質類型選手進行培訓。
(四) 參賽的情緒、情感
情緒和情感是伴隨認識和意志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和體驗。賽場上,選手的自我認知、備賽狀態(tài)、賽場狀況、對其他選手狀態(tài)的評估、對勝負的主觀概率的預判,以及選手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賽行為的支配控制,也就是意志,都會通過影響選手情緒、情感從而影響臨場發(fā)揮。賽前,常見的情緒主要有緊張、焦慮,適度的緊張、焦慮有利于提高選手參賽的主觀能動性,過高或過低的情緒將不利于選手發(fā)揮。
(五) 意志
選手能否取得理想的比賽成績,意志的強弱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各院校在技能競賽前期,會對選手開展長達半年至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封閉訓練,在訓練中會要求選手對比賽項目進行反復操作、練習。訓練時間長、訓練內容機械枯燥、比賽壓力,會造成選手精力、體力的持續(xù)性消耗。很多選手在訓練過程中還會遭遇高原現象:即選手的知識技能在達到一定水平后,由于存在疑點、難點,加之持續(xù)性消耗的影響,技能提升緩慢,呈現出水平停滯甚至下降的現象。因此,意志水平也成為影響職業(yè)技能大賽結果的重要因素。
四、 結語
目前國內針對職業(yè)技能大賽選手心理技能訓練方面的研究較少,可應用于指導實踐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數。體育界關于運動員的心理技能調適相關理論、方法,為我們職業(yè)技能大賽參賽選手的心理技能訓練提供很多參考和借鑒,具體方法則需要各院校在具體實踐操作中進一步總結、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啟慧,徐大真.基于韌性理論的技能大賽選手心理問題研究[J].南方職業(yè)教育學刊,2013(3):73-76.
[2] 冉清泉.論體操運動員的賽前心理技能訓練[J].中國體育科技,1999(35):30-32.
[3] 鄒循豪,周國龍.優(yōu)秀競技運動員心理韌性特征及其運動成績關系研究[J].運動人體科學,2012(28):9-10.
[4] 黨珊珊.高職院校發(fā)展性團體心理輔導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N].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156.
作者簡介:黨珊珊,講師,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國際商務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