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鳳,楊昌尚,吳善才,張少軍,梁育喆,蘭俊幸
(廣西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4)
綠水青山,鳥語花香,是人們對綠色家園美麗的向往。黨的十九大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重大目標。習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笨梢姡醒雽ㄔO生態(tài)文明的決心。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一員,也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管理和保護。提高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的意識,加強基層野生動物管理工作人員的職業(yè)技能,提升野生野生動物管理要員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一線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人才,是林業(yè)類院校的責任。
對于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人才的培養(yǎng),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在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方向、專業(yè)課程設置等方面均有差異。本文結合我高職院?!耙吧鷦游锕芾砼c保護”課程教學的實踐,對當前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力求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培養(yǎng)基層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人才的目標。
“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是我院林業(yè)技術專業(yè)(林政資源與管理方向)的一門專業(yè)課程,是為野生動物行政工作提供理論基礎和鍛煉職業(yè)技能的重要陣地。對應的崗位工種有森林管護工、林業(yè)行政執(zhí)法員、保護區(qū)管理員等?!耙吧鷦游锕芾砼c保護”課程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強,理論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對學生而言,既要在動物學、生態(tài)學的基礎上掌握管理學的原理,又要能運用管理學知識去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因此學習內容廣而雜,學習難度可想而知,會造成學生畏難心理;作為教者,怎樣整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①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部分學生對野生動物的感知停留在“能不能吃,好不好吃”上,沒有樹立起保護意識,甚至有些學生對野生動物存在畏懼心理,對動物標本不敢“踫”。
②教學內容太多。由于專業(yè)課程體系原因,本課程沒有前期課程,也沒有后繼課程。因此,在有限的課堂上,既要讓學生認識物種,了解生態(tài)學,又要讓學生掌握管理學原理、動物保護原理及技術,內容多、廣、雜。
③教學方法單一。由于教學內容多,故大多采用講授法,即老師講,學生邊聽邊做筆記?!疤铠喪健惫噍?,更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
“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是一門綜合學科,前期需要普通動物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疾病學、動物生態(tài)學等內容作基礎。但受專業(yè)課程體系所限,這些前期課程均未開設。因此,需要把相關內容“加”上來,特別是普通動物學的物種相關內容。而后期課程中,開設有“林政法規(guī)與執(zhí)法實務”,涉及有野生動物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因此可以將“野生動物法制管理”這一篇幅“減”去。另外,根據(jù)基層野生動物管理人員的職業(yè)技能需求,將一些內容的深度降低,如“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技術”“野生動物資源綜合管理”等。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若在課堂上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論教師講得“天花亂墜”,還是課件多么“精美”,教學目的也難以達到。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尤為重要。教與學,是個互動的過程。因此,讓學生參與知識點的分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物種識別”這一任務中,可以分組讓學生自選一種野生動物給全班同學做介紹,教師提問后再歸納這個動物的目、科、屬特征,這樣能使學生參與到“教”的過程,并且對相關知識點印象深刻。又如在“野生動物危害管理”這一任務中,讓學生收集相關案例,做課堂展示,并提出解決方案。多提問題,讓學生思考,任務驅動,集思廣益,既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另外,教會學生技能比直接傳授知識點重要。如“物種識別”中,上萬種脊椎動物既無法講全,學生也不可能記全,因此,教會檢索方法是重點。
課堂理論知識對學生來講是空泛的,抽象的,沒有具體的實踐和思考,無法令其印象深刻,掌握精髓。只有真正地運用了理論知識,才能真正掌握知識點。如在學習“物種識別”中,讓學生在動物標本室中,利用檢索表檢索物種,通過真實的摸、看、量等,掌握目、科、種的特征;又如在學習“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技術”中,僅介紹常用的調查方法是不夠的,把學生隊伍拉出教室去,無論是城市街頭的綠地或公園,或是城郊的農(nóng)田村莊生境,甚至是校園及周邊,讓學生真實地進行調查,填寫原始記錄表,分析和撰寫調查報告,最終才能把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方法掌握。
另外,教師的研究課題,更是學生實踐的良好機會,要大膽地放手地讓學生參與。這樣既能讓學生接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又能讓學生了解本門課程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協(xié)作精神、吃苦耐勞品質等。因此,實踐教學必須占到總學時數(shù)的50%。
以往的唯期末考試論,導致了學生平時不努力,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現(xiàn)象很普遍。這樣的分數(shù)并不能真實地反映一個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也不能反映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采用全程考核制。
①平時成績:占總成績20%,包括了出勤10%和回答問題10%;
②過程考核:占總成績40%,包括課堂展示、調查報告和作業(yè);
③期末考試:占總成績40%,以閉卷考試形式為主,內容以綜合大題為主,即主觀題,用基礎理論解決現(xiàn)實問題。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既讓學生有發(fā)揮的空間,激發(fā)創(chuàng)新性思維,還防止了一些同學考場不遵守考紀的問題。
該課程作為林業(yè)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肩負著培養(yǎng)基層一線的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人才的重任。在課時少,內容多的情況下,通過教學內容的“加”與“減”、課堂上的“教”與“學”、重視實踐教學、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同行和學生的認可。隨著美麗中國的建設,對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人才的需求必將日益增加,“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課程還需要不斷調查教學思路,優(yōu)化整合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更好的教學模式與方法,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