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桂甲
《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委托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綱領。這份本來是共產主義者同盟黨綱的文件卻成為世界每一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必讀的經典。經典的文獻必然包含著經典的理論和強大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宣言》的經典力量和思想光輝中成長,《宣言》的思想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不屈不撓,探索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路徑,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功。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盵1]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已經同馬克思主義、同《宣言》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正是這種“命運的結合”促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同樣離不開《宣言》思想和理論的指引。習近平明確指出:“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xù)高揚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讓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人類社會美好前景不斷在中國大地上生動展現(xiàn)出來!”[1]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是《宣言》的理論繼承者,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事業(yè)繼承者,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通向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現(xiàn)實路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能沒有《宣言》的指引,《宣言》的理想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價值目標,《宣言》的原理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科學指導,《宣言》的精神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力量源泉。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宣言》的理論基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理論和實踐雙重形態(tài)繼承和發(fā)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論。
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作出的科學預言?!缎浴吩凇百Y產者和無產者”部分中的最后一句話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盵2](P43)如果說,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激勵共產黨人的不竭動力,那么“兩個必然”科學論斷則是這個信念的堅強基石。170年來,社會主義運動經歷了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既經歷過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的輝煌,也陷入過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的低潮;西方資本主義雖經歷多次重大危機,但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軟實力等領域保持著強勢地位。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應如何看待《宣言》的“兩個必然”論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用實踐和理論對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中國共產黨人在理論上堅信“兩個必然”論斷的科學性,進一步提出了“四個自信”理論。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盵3]同時,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和共產主義事業(yè)緊密結合起來。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指出:“我們要全面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認識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歷史過程,把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tǒng)一起來、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統(tǒng)一起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守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像馬克思那樣,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盵1]“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正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人認為,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通向共產主義新社會的現(xiàn)實路徑,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統(tǒng)一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的理想目標,為“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提供精神指引,沒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指引,“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將會失去方向,喪失自己的本質特征——社會主義性質;“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現(xiàn)實途徑,為共產主義理想提供實踐支撐,沒有“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共產主義美好理想缺乏現(xiàn)實依托,也難以為更多的人理解和認同。
新時代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自信”與《宣言》的“兩個必然”是一脈相承的,是“兩個必然”在新時代的豐富和發(fā)展?!缎浴分袑Α百Y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判斷,與新時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自信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沒有對無產階級必勝、社會主義必勝的信心,也就沒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又能為無產階級取代資產階級的論斷提供實踐依據,從而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信心。所以說,“兩個必然”和“四個自信”一脈相承且密切相關。“兩個必然”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提供科學指導和精神指引,“四個自信”為“兩個必然”論斷提供現(xiàn)實路徑和實現(xiàn)支撐。兩者互相支持、密不可分。
質言之,“四個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代對《共產黨宣言》“兩個必然”論斷的繼承和發(fā)展。一方面,“四個自信”繼承了《宣言》關于資產階級必然滅亡和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判斷,堅定對社會主義最終勝利的信念,堅持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在新時代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人認為,“馬克思創(chuàng)建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xiàn)自由和解放的道路”。[1]
另一方面,“四個自信”又在理論內涵和現(xiàn)實實踐兩個方面進一步發(fā)展了《宣言》的“兩個必然”思想。在理論內涵上,《宣言》中的“兩個必然”思想只是從階級的維度作出了社會主義必勝的判斷,而“四個自信”從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四個方面進一步豐富了“兩個必然”的內涵。在現(xiàn)實實踐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在實踐著“兩個必然”的科學判斷,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成功證明著“兩個必然”論斷的科學性。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共同富裕,體現(xiàn)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正因為如此,十九大報告自信地宣告:“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盵3]這既是對《共產黨宣言》“兩個必然”科學論斷的信仰,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3]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不忘初心”從價值和主體兩個維度上繼承和發(fā)展了《宣言》中的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宣言》中的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蘊含了無產階級價值理想和無產階級主體兩個維度的豐富內涵。一方面,無產階級“歷史使命”表明了無產階級的價值理想,揭示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即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不是別的,正是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無產階級“歷史使命”表明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的實踐主體不是別人,正是無產階級自身。價值理想和實踐主體統(tǒng)一于無產階級“歷史使命”之中,沒有實現(xiàn)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價值理想,無產階級就沒有精神動力和科學指引;沒有無產階級不屈不撓的革命勇氣和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共產主義價值理想也是無本之木,缺乏實現(xiàn)的可能。
在價值維度上,《宣言》指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這樣一個新社會,就是“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2](P53)共產主義社會并不神秘,不過是每個人都能充分自由發(fā)展的社會,建立一個每個人自由發(fā)展的共產主義新社會是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也就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新社會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現(xiàn)實追求?!叭说娜姘l(fā)展”這一價值理念貫穿了黨的十九大報告始終:在闡述我國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們要在繼續(xù)推動發(fā)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盵3]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3]在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時指出:“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3]可見,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貫穿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核心價值和奮斗目標。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一步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最終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發(fā)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深入開展脫貧攻堅,保證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fā)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盵3]
在實踐主體維度上,《宣言》指明了實現(xiàn)這個歷史任務的實踐主體不是別人,正是無產階級自身?!缎浴凡粌H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過程中提出了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的歷史任務,而且提出了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政黨在推翻舊世界,建立新社會所承擔的歷史使命。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無產階級在人類社會從階級社會向無階級社會過渡中的特殊歷史任務和作用。具體而言,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資本主義舊世界,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解放全人類??障肷鐣髁x者的空想性就在于他們看不到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現(xiàn)實的社會力量,因而也找不到通向新社會的現(xiàn)實道路。馬克思和恩格斯發(fā)現(xiàn),無產階級不僅是社會中最受壓迫的階級,而且是具有徹底革命性的階級。與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僅把無產階級看作是值得同情的對象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蘊藏在無產階級身上的巨大力量,把無產階級看作是可以解放自己和全人類的革命力量。《宣言》說:“資產階級無意中造成而又無力抵抗的工業(yè)進步,使工人通過結社而達到的革命聯(lián)合代替了他們由于競爭而造成的分散狀態(tài)。于是,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盵2](P43)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必須解放自己而且能夠解放自己。為建設新社會的偉大任務,無產階級必須建立自己的政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同全體勞動人民和被剝削者結成聯(lián)盟,推翻資本主義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為過渡到共產主義創(chuàng)造條件。
《宣言》中所揭示的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成為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主題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總書記強調:“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盵3]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者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正是中國共產主義事業(yè)的實踐主體。正是在這個“初心”和“使命”的激勵和感召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提供了政治保證;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功,為通向共產主義新社會,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證。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奮斗史,“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3]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同樣要堅持這個“初心”和“使命”,習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3]這個“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克服艱難險阻,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
同時,《宣言》關于無產階級政黨歷史使命的規(guī)定,不僅意味著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崇高性,也意味著共產黨人對自身建設的嚴格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于直面問題,敢于刮骨療毒,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盵3]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艱巨性和崇高性決定了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的嚴格性,意味著共產黨人對自身建設有著高于其他政黨的嚴格的要求。
《宣言》提出了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宣言》說:“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2](P42)馬克思、恩格斯還進一步強調,在這個過程中,“共產黨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黨相對立的特殊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盵2](P44)這就宣示了無產階級政黨與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區(qū)別之所在:無產階級政黨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黨,無產階級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盀榻^大多數人謀利益”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政黨的人民立場,《宣言》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這一本質特征。這一本質特征也是無產階級政黨保持強大生機和活力的力量源泉。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宣言》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根本立場,并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盵3]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盵1]他進而強調:“讓人民獲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1]“以人民為中心”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無產階級政黨人民立場的堅守,體現(xiàn)了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尊重。
“以人民為中心”要求我們在社會發(fā)展中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為人民而發(fā)展,堅持依靠人民來發(fā)展。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回答了“誰來發(fā)展”、“為誰發(fā)展”和“如何發(fā)展”這三個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體現(xiàn)了發(fā)展的本體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的統(tǒng)一。
在本體論維度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由“誰來發(fā)展”這一根本性問題,即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主體不是別人,正是中國人民,人民是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主語,也就是主體。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盵3]“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體現(xiàn)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主體和根本力量,正是中國人民。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再次強調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他說:“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盵1]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主體,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在發(fā)展中要始終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尊重人民群眾的實踐力量和創(chuàng)造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團結帶領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在價值論維度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回答了“為誰發(fā)展”這又一根本性問題,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和價值追求。新時代中國的發(fā)展是為了中國人民而發(fā)展,“人民”是發(fā)展的賓語,也就是發(fā)展的價值目標?!白屓嗣瘾@得解放是馬克思畢生的追求”,[1]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事業(yè)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人同樣繼承了體現(xiàn)人民立場的價值追求,十九大報告指出,“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3]與資本主義片面追求資本增殖和利潤最大化不同,社會主義中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目標,以人民滿不滿意作為評判標準。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3]“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盵3]中國共產黨代表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這一點與西方的政黨有根本區(qū)別。除了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是檢驗我們工作的最高標準,“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3]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我們工作好壞的尺子。
在方法論維度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充分依靠人民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推動中國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解決了“誰來發(fā)展”、“為誰發(fā)展”的問題,還要回答“如何發(fā)展”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回答,實際上解決的是發(fā)展的方法論問題?!叭绾伟l(fā)展”并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也不能簡單地照搬外國的經驗,更不能憑空想象,這個答案的求解還要從中國人民中去尋求。改革開放的歷程,正是人民智慧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過程,無論是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分田到戶”之于中國農村體制改革,還是私營業(yè)主年廣久的“傻子瓜子”之于中國私營經濟的突破,無不體現(xiàn)出了人民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在中國改革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新時代中國的改革發(fā)展,同樣離不開人民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要“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正是體現(xiàn)了對人民智慧和首創(chuàng)精神的尊重。
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是德意志古典哲學世界歷史思想的邏輯發(fā)展,更是世界近代歷史發(fā)展的理論結晶。馬克思主義奠基人揚棄了德意志古典哲學世界歷史思想的抽象性,將世界歷史理論建立在堅實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早在1845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多次使用了“世界歷史性的”、“世界歷史性的存在”、“世界歷史意義的”、“全面的依存關系”和“世界市場”等概念,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世界歷史理論。在1848年的《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展現(xiàn)了宏大的世界歷史眼光,闡述了世界歷史形成的原因,揭示了世界歷史形成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影響,強調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不可抗拒性。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歷史理論滲透著歷史唯物主義精神,使得它超越了德意志古典哲學的世界歷史思想,具有堅實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宣言》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推動新時代全面開放新格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強大的思想指引。
其一,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世界歷史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地理大發(fā)現(xiàn)為世界歷史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宣言》中說:“美洲的發(fā)現(xiàn)、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2](P32)另一方面,大工業(yè)的發(fā)展為世界歷史的形成提供了根本的動力,“大工業(yè)建立了由美洲的發(fā)現(xiàn)所準備好的世界市場”。[2](P32)大工業(yè)促進了世界統(tǒng)一市場的形成,開啟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正是大工業(yè)催生的世界市場使得“地理大發(fā)現(xiàn)”超越了地理學上的意義,成為世界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事件。
其二,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世界歷史進程的巨大影響,揭示了世界歷史形成的歷史進步性。首先,在世界歷史進程中,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缎浴氛J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fā),到處建立聯(lián)系。”[2](P35)“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盵2](P35)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進了交往的擴大,沖破了地域性的、民族性的壁壘,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又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其次,世界歷史的形成又進一步促進了世界交通和生產力的巨大發(fā)展?!缎浴分赋觯骸笆澜缡袌鍪股虡I(yè)、航海業(yè)和陸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這種發(fā)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工業(yè)的擴大。”[2](P32)打破了民族隔閡狀態(tài)的世界歷史的形成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世界歷史既是近代工業(yè)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又是生產力進一步發(fā)展的動力,體現(xiàn)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歷史進步性。再次,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世界歷史的形成,不僅帶來物質生產也帶來了精神生產的世界性交流?!斑^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tài),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盵2](P35)
其三,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從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不可抗拒性?!缎浴氛J為,“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于是由許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盵2](P35)“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盵2](P35)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無法抗拒世界歷史進程,一切民族都將被世界歷史的潮流席卷。能否深刻認識這一世界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每一個民族的生存發(fā)展極為重要。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不僅科學地揭示了世界歷史形成的根本原因和重大影響,揭示了世界歷史進程的進步性,更強調了世界歷史進程的不可抗拒性。這些思想對中國在新時代堅定改革開放的國策具有重要理論指導意義。
《宣言》的世界歷史理論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世界歷史形成的原因、影響和趨勢,170年來的世界歷史發(fā)展證明了《宣言》世界市場理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宣言》世界歷史眼光,深刻地認識到:一方面,參與世界歷史進程會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另一方面,在世界歷史的進程中,“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閉關鎖國毫無出路。正是在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吸取了歷史的經驗教訓,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的國策,提出了全面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
《宣言》賦予了中國共產黨人以“世界歷史”的眼光,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理論指引。習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fā)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1]“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就是要深刻把握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理論的科學內涵,并以其指導我們對當今世界形勢和世界發(fā)展潮流的認識,把握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方向,從而科學地指導中國的現(xiàn)代化實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人類關懷,也是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發(fā)展的題中之義,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潮流正是要在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fā)展所積累的文明成果的基礎上,建設“更加美好”的新世界秩序。
而“世界歷史”本身的形成和發(fā)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構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質前提。沒有世界歷史進程的蓬勃發(fā)展,沒有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國共產黨人也不可能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構想。因為這一構想的提出必須以社會化的大生產、全球化的要素交流和世界性的民族交往為前提,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世界歷史進程帶來的巨大社會發(fā)展?!叭祟惷\共同體”的構建也是在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fā)展所積累的人類文明的基礎之上。然而,近代“世界歷史”的形成和發(fā)展畢竟是以“資本邏輯”為內在原則推動的,因此它的發(fā)展歷程伴隨著剝削和壓迫,并不是那么和諧美好?!八讶说淖饑雷兂闪私粨Q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偠灾?,它用公開的、無恥的、直接的、露骨的剝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蓋著的剝削?!盵2](P35)當前的“世界歷史”本質上是一個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資本共同體”。在生產力和社會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世界歷史進程也伴隨著全球發(fā)展的不平衡性,導致當今世界仍不太平,戰(zhàn)爭與暴力仍時有發(fā)生。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一方面正是建立在世界歷史進程中造就的強大生產力和堅實的物質財富的基礎之上;另一方面,又致力于超越“資本邏輯”為內在規(guī)定的資本主義“世界歷史”,而構建人類文明多樣發(fā)展,世界各民族和諧共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質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和構建是對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的揚棄。
因此,一方面,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認為,全球化進程不可抗拒,中國必須積極參與世界歷史進程。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進程有著它的歷史進步性和不可抗拒性,未來新社會的構建離不開它提供的文明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fā)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lián)系和依存日益加深?!盵3]“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盵3]強調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lián)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盵3]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指出:“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盵1]世界歷史進程的進步性吸引著中國參與世界歷史進程,分享世界歷史進步帶來的文明進步;世界歷史進程的不可抗拒性意味著封閉落后的老路行不通,中國必須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格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人基于對世界歷史的深刻認識,致力于超越“資本邏輯”為內在規(guī)定的世界市場,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打造和諧美好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3]習近平指出,在全球化時代中,“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3]因此,中國共產黨人要“堅持推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xiàn)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和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盵3]“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零和思維的利益觀、安全觀,致力于各國共建共贏共享發(fā)展;超越一元論的文明觀、發(fā)展觀,倡導文明存在的多樣平等包容和文明互動的交流互鑒;超越和平演變別國等顛覆性思路,致力于共同改善各國經濟基礎設施和民生;超越單邊主義行為,致力于全球共同治理;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歧,關注氣候變化、貧富懸殊、恐怖主義等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和挑戰(zhàn)。質言之,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宣言》的理論基因,《宣言》賦予了中國共產黨人深邃的歷史感和開放的世界歷史眼光。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共產黨人基于《宣言》賦予的世界歷史眼光,在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形成的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基業(yè)上提出的全新的全球共同治理方案。
總而言之,經過170年的風云變化,《宣言》因其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理論品格仍然得以參與著21世紀中國歷史進程的構建。17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宣言》的理想、原理和精神為指引,在新時代的條件下繼承和發(fā)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論,從“兩個必然”到“四個自信”,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最終勝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高度自信;從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到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從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以人民為中心”,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對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場的堅持和發(fā)展;從“世界歷史”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恩格斯世界歷史思想的堅持和發(fā)展。通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1]可見,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宣言》的理論基因,從“兩個必然”到“四個自信”,從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到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從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到“以人民為中心”,從“世界歷史”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無一不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宣言》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無一不彰顯了《宣言》的思想活力和理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