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愛君
【摘要】目的 對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治療中的療效進行探討分析。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80例婦產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25例緊急避孕患者、20例終止妊娠患者、18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9例異常子宮出血患者、3例子宮肌瘤患者、5例其他婦產科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并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緊急避孕有效率為92%,終止妊娠為85%,子宮內膜異位為94.44%,異常子宮出血為77.77%,子宮肌瘤為66.67%,其他疾病為80%,治療總有效率為87.5%。結論 米非司酮在婦產科疾病的治療中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米非司酮;婦產科疾?。化熜?/p>
【中圖分類號】R7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6..01
近年來,女性婦產科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引起人們的重視。婦產科疾病的種類較多,各個疾病之間有復雜的關聯關系,如不及時治療或無效治療則會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威脅其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米非司酮屬于受體水平抗孕激素藥,具有終止早孕、抗著床、誘導月經及促進宮頸成熟等作用[1]。本文將以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的效果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80例婦產科疾病患者,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颊吣挲g24~45歲,平均年齡(32.1±3.7)歲;其中25例緊急避孕、20例終止妊娠、18例子宮內膜異位、9例異常子宮出血、3例子宮肌瘤、5例其他婦產科疾病。所有患者在研究進行前均未使用過米非司酮。排除合并嚴重心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有嚴重藥物過敏史患者。患者均同意參與,且其自身條件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
1.2 方法
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給予不同的治療劑量。緊急避孕患者:在3天內口服25 mg米非司酮,時隔12 h后可根據情況增加藥物用量[2]。終止妊娠患者:按照妊娠的時期劃分用藥量,早期前3天口服25 mg米非司酮,2次/d,第4天0.4 mg,2次/d;中期前2天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第3天30 mg,3次/d;晚期口服50 mg,每12 h 1次,服用3次后改為0.05 mg/次或改用米索前列醇。子宮內膜異位患者:11 mg/d,連續(xù)用藥3~6個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用藥量。異常子宮出血患者:
11 mg/d,連續(xù)用藥3~6個月,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調整用藥量,在用藥過程中檢測患者的內分泌情況。子宮肌瘤患者:在月經后口服米非司酮25 mg/次,2次/d,連續(xù)用藥3~4個月。其他婦科疾病根據具體病情給予適當的用藥劑量。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患者的各項指標和臨床癥狀進行觀察,評判治療有效情況。
2 結 果
治療結束后,綜合各項指標判定療效可知,緊急避孕有效率為92%,終止妊娠為85%,子宮內膜異位為94.44%,異常子宮出血為77.77%,子宮肌瘤為66.67%,其他疾病為80%。見表1。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相關觀念也有了較大幅度的改變,婦產科疾病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發(fā)病種類較多,且不同疾病的病理之間又有很大的關聯之處,使得對婦產科疾病的治療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不對此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對女性患者的生育情況、身體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多年的臨床實踐表明,米非司酮對婦產科疾病的治療有著較好的效果,抑制患者的孕酮活性、維持圍絕經期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含量,減輕絕經前的出血情況,促進子宮和卵巢的正常衰退,對子宮內膜發(fā)揮有效的作用,結合孕酮受體,降低孕酮水平,使得蛻膜組織變性甚至壞死,脫離絨毛膜板,終止妊娠等[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米非司酮治療各種婦產科疾病的總有效率高達87.5%,部分疾病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4.44%,可見其極佳的治療效果。
雖然此種藥物對婦產科疾病的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預防其不發(fā)生仍然是重要的一部分,有關的醫(yī)護人員應做好健康知識普及工作,向其普及正確的生活觀念,對于疾病的正確認識,引導廣大女性身體有不良情況及時就診,早發(fā)現、早治療,以期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的痛苦,使得早期的預防和后期的治療都收到最佳的效果。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對婦產科疾病的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深入研究,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春花.使用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3,(6):164-165.
[2] 張金鳳.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5,(3):125-126.
[3] 洪愛勤.米非司酮治療婦產科疾病的臨床應用[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5,(28):74.
本文編輯:張 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