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湘
(惠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516001)
惠州工程技術學校三期工程圖書信息中心,位于惠州市湯泉片區(qū)。地上8層,局部地下室,結構總高度:36.800m(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電梯機房、樓梯間、水箱、構架高度),建筑面積20551.73m2,建筑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本建筑工程的地下室高度為8.5m,首層高度為12m,需要采用高支模施工方法,且需對高支模施工方案在施工前進行專家論證,確保高支模施工過程順利進行,避免因施工不當影響工程施工進度。
根據(jù)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要求,為了提高滿堂支撐架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需要適當?shù)脑黾迂Q向、水平剪刀支撐,從而提高支撐架的剛度及穩(wěn)定性,確保腳手架具有充足的承載能力。同時,為了確保架體的穩(wěn)定性,還需要在豎向剪刀撐頂部的交叉點平面內(nèi)設置水平連續(xù)剪刀撐。研究發(fā)現(xiàn),在支架中設置剪刀撐可以提高支架26~40%的承載能力。此外,隨著增設剪刀撐數(shù)量的增多支架的承載能力而逐漸的增大,例如,以設置剪刀撐的斜框格占總框格的比例而言,若占比達到5%時承載能力可以提高30%,若占比達到15%時承載能力可以提高1.5倍。
在立桿上距離地面約0.2m處,在縱橫向按照縱向桿在下、橫向桿在上的原則設置掃地桿。并且,在可調(diào)節(jié)支座的立柱頂端沿著縱橫兩方向設置水平拉桿。而對于立桿底部的掃地桿與上部的水平拉桿之間的距離,需要在符合模板設計所要求的水平拉桿步距基礎上進行平均分配,從而確定步距,并在每一步距內(nèi)沿著縱橫向分別設置一道水平拉桿。而處于看臺部位的水平橫桿需要根據(jù)斜梁放坡的要求進行均勻分布。同時,為了確保支撐桿和模板的穩(wěn)定性,需要在橫桿下部用雙直角扣鎖緊。
連接件采用剛性連接的方式,采用φ48×3.5的鋼管套箍,對腳手架和周圍的結構進行直角扣件連接,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支架的整體性、穩(wěn)定性。并在支架的框架柱部位、地上1m及梁下1m處設置雙桿箍柱式拉桿,以提高支架的穩(wěn)定性,避免高支模施工中出現(xiàn)危險。
高支模結構體系的搭設施工順序需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應的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技術要求進行,不可違規(guī)操作,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
在立桿搭設施工時,需要檢查鋼管的規(guī)格、扣件的連接以及鋼構件的銹蝕情況,確保立桿構件的性能符合要求。并在立桿的下部設置底板和墊板,且墊板的厚度應控制在不小于50mm,以確保基礎的承載能力和立桿的穩(wěn)定性。梁板的立桿間距應相等或者成倍數(shù)增加,且在立桿長度方向不可進行搭接,若需要進行接長,需要采用對接扣件進行連接。相鄰的兩根立柱接頭需要錯開一定的距離,一般豎向錯開距離控制在0.5m,且接頭的中心距主節(jié)點不應大于步距的1/3,如圖1所示。
圖1 立桿搭設示意圖
在水平桿搭設施工時,需要每步縱橫向水平桿需要拉通,且水平桿的間距應按照施工方案進行合理設置。在頂部距離模板以下0.2m部位需要設置縱橫向的掃地桿。并在可調(diào)支托底部的立桿頂端縱橫方向上設置水平拉桿,且水平拉桿對接接頭的位置需按照要求搭接,如圖2所示。
圖2 水平對接示意圖
在可調(diào)頂托施工時,一般可調(diào)頂托伸出的長度控制在0.2m以內(nèi),當可調(diào)托座的螺栓桿伸出長度大于0.2m時,為了確保支架結構的穩(wěn)定性,需要增加一道水平拉桿,保障施工的安全。
木枋搭接部位需要設置承載能力良好的支頂支撐,且木枋的搭接長度不可少于伸出可調(diào)頂托150mm。
水平剪刀撐。從頂層開始向下,需要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且剪刀撐搭接需要將兩個立柱之間的架體有效地拉結,確保立柱的穩(wěn)定性。
豎向剪刀撐。在高支模部位,為了提高高支模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以及施工的安全,需要沿著四周設置豎向剪刀撐,在第Ⅰ類(A≤0.6m2)梁的一側要求設置豎向剪刀撐,而第Ⅱ類(A>0.6m2)梁的兩側設置豎向剪刀撐,一般剪刀撐的夾角控制在45~60°范圍內(nèi);豎向剪刀撐與地面之間的夾角控制在45~60°范圍內(nèi),且需要在支架高度方向上進行全部的設置。
此外,剪刀撐需要與相鄰的立桿或者橫桿用扣件進行相互連接,從而確保支架結構的穩(wěn)定性。
如果支架立柱的高度超出5m時,需要在立柱四周外側和中間設有結構柱的部位,按照豎向2m、水平7m的間距與建筑物的相鄰的接觸點進行有效地固定。同時,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需要將柱抱箍與架子進行有效地搭接,連接跨度應不少于兩跨滿堂架。
(1)頂板施工過程中需要遵守一定的施工順序,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數(shù)據(jù)進行滿堂支架、模板的搭設施工,保障頂板施工有序、安全進行;
(2)在頂板施工中,需要注意樓板的厚度,以及板面設計標高,且需要對尺寸進行核實,確保頂板厚度和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1)在梁模板安裝時,需要先進行底模板的安裝,且需要注意底模板中心線位置準確,并采用拉通線進行位置校正。底模板安裝完成后,再進行側模板的安裝,且側模板需要與底模板呈直角狀態(tài)。
(2)根據(jù)設計規(guī)范,當梁跨度超過4m時,需要在模板搭設施工時,對模板進行起拱施工,起拱高度根據(jù)跨度的1/1000~3/1000,且起拱高度應不大于3cm。
(3)梁模板支撐必須與梁板、墻、梁柱的支撐架緊固連接,使之構成穩(wěn)定性良好的整體支撐系統(tǒng)。
(1)柱模板安裝時,為了確保模板的垂直度,需要使模板與支撐承重相互連接,從而可以避免混凝土澆筑施工對模板垂直度造成的影響,確保模板的垂直度符合要求。
(2)柱的垂直度時衡量高支模施工的重要指標,除在柱模板搭建時注意柱子的垂直度外,柱模板支撐也需與承重架相連,使得結構整體滿足承載要求,防止后面澆筑混凝土時造成柱子的偏移或傾斜。
在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其施工好壞直接影響高層建筑的施工質(zhì)量,降低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需要結合高支模施工的基本特征,嚴格控制高支模施工過程中支架立柱、剪刀撐、模板搭設等施工質(zhì)量,并在搭設完成后,對其尺寸、位置進行復核,確保高支模施工質(zhì)量滿足設計要求。
[1]劉杜釗.關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0~71.
[2]李邊陽.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7(08):95.
[3]賈聯(lián)棟.關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3):165.
[4]郭 亮.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6(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