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吳凌云
對話浙江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楊立平
記者:2017年2月底,您就任浙江傳媒學院黨委書記,開始了從黨政干部向高校管理者的轉型。一年多來,您覺得高校黨建的關鍵是什么?
楊立平:作為高校黨委書記,我覺得首先要有核心意識。高校黨建該圍繞什么來做,高校黨建就要圍繞如何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來展開,這是我們發(fā)力的關鍵點。也就是說,要讓黨建思想在老師和學生中生根發(fā)芽,在校園里營造一種濃厚的黨建氛圍。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浙傳作為省部共建高校,傳媒特色鮮明,發(fā)展?jié)摿ν怀?,黨建工作也是可圈可點。
記者:作為黨委書記,您如何將黨建思想“帶”進高校校園?
楊立平:高校黨委書記要做到清醒堅定有作為,必須加強理論武裝。我把學習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核心要點來抓:及時部署收看開幕盛況并立即組織學習討論;及時出臺相關實施方案,建立了“領導班子示范學、中層骨干帶頭學、黨團支部全面學、傳媒特色豐富學、全校上下覆蓋學、課堂教學融合學”的“六學聯(lián)動機制”;及時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講團,舉辦中層干部輪訓班,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我6次到一線宣講,其他校領導22次到一線宣講。通過校領導的帶頭講,帶動了二級學院的經(jīng)常學、時時學。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浙江傳媒學院開展黨建研究與教育的情況?
楊立平:2016年7月1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講習所”成立,建立了“青年學生學習研讀會”,聘請13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邀請領導專家來校作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輔導報告。為了讓黨建研究深入下去,我們還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浙傳的馬院,我們在堅持研究的系統(tǒng)化和理論化的同時,突出了學院的專業(yè)性,著重從傳媒思想、文化思想、互聯(lián)網(wǎng)思想等角度出發(fā)進行研究,從而更好地指導學校與學科共成長。
我倡導將思政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通過教改讓思政課上得有味道。思政是一把鹽,放在不同的菜里,營養(yǎng)有了,味道也變好了。我們還要求每個學院都要有自己特色的思政課。
記者:在浙江傳媒學院,我們看到許多黨建類的活動,都是通過舞臺劇、音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
楊立平:黨建與專業(yè)相融,是新時代高校黨建都在思考的話題。如何融得好,我們一直在探索。
我校重點打造的音樂劇《紅船往事》,通過師生同臺、校地合作的方式,以“唱、跳、講、創(chuàng)、做”五部曲為特色,講好紅船故事,生動詮釋“紅船精神”。
參加演出的都是我們的師生。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劇中人物,他們會去查閱歷史資料,深入了解所扮演的人物。這正是他們演出《紅船往事》最大的收獲。
我和音樂學院教授共同創(chuàng)作的《向青春致敬》《梁家河的星空》《新時代在召喚》等12首“奮斗的青春·中國夢”系列組歌,在今年“五四”青年節(jié)主題團日活動中師生同臺演繹,極大地激發(fā)了師生奮斗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
作為專業(yè)院校,學校還舉辦朗讀類節(jié)目《浙傳閱讀》,創(chuàng)作《聽習總書記講故事》10集廣播劇、《我最喜愛的習總書記的一句話》音頻產(chǎn)品、《學“習”青年說》校廣播臺夜聽欄目,創(chuàng)作“95后學習十九大”系列微動漫、微視頻等一大批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作品,搭設黨建工作新平臺。
對于學生來說,每一次參與創(chuàng)作的機會,都是一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機會,也是一次從被動學向主動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