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浙江 杭州 311241)
婦科臨床中,盆底功能障礙屬于常見疾病,相關研究表明女性出現盆底功能異常的主要原因是由妊娠與分娩引起的,因此,為預防產婦發(fā)生盆底功能異常,給予早期盆底肌肉功能鍛煉至關重要。本文選取了131例產婦為案例,對這131例產婦進行盆底肌肉功能鍛煉,觀察131例產婦的盆底肌力恢復情況,現具體內容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分娩產婦262進行研究,將26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131例。262例產婦無合并嚴重產科合并癥與并發(fā)癥,且所有產婦心、肝、腎、腦等臟器一切功能正常;排除精神分裂者、營養(yǎng)不良者及巨大兒,胎兒正常。在本次研究中,有175例患者采用陰道分娩;觀察組患者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35歲,平均年齡(27.5±1.4)歲;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34歲,平均年齡(26.4±1.7)歲。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本組產婦加強健康教育,不進行盆底功能鍛煉。
1.2.2 觀察組
本組產婦在對照組產婦的基礎上接受盆底肌肉功能鍛煉,指導產婦能夠正確的進行盆底肌收縮并對產婦進行產后操鍛煉,確保每天進行3~5次[1]。具體如下:①腹式深呼吸。產婦保持平臥位,去掉枕頭,雙手置于腹部之上,產婦吸氣時,腹部保持隆起,對產婦進行指導,讓其用嘴進行呼氣,收縮腹部肌肉;②腹直肌與盆底肌肉運動。產婦于病床上保持仰臥位,大腿屈曲貼于腹部,雙手觸及腳趾呈抱腿狀,深呼氣后向前坐起,肘部與床保持間距,躺下深吸氣,每天3~4次,每次15 min;③坐立提肛肌:產婦坐在椅子或者床邊上,使產婦成雙手叉腰,雙足交叉姿勢,使產婦收縮上體肛門在產婦站立時,每次將這個動作維持5~10 s后,讓產婦放松身心并坐下,每天2~3次,每次15 min。④會陰和肛門收縮運動:在該運動練習前,囑咐產婦排空尿液,讓產婦將其肛門與會陰用力收縮3~5 s在產婦深吸氣的時候,將這個動作重復5~10 min,每天進行3~4次[2]。⑤尿道括約肌收縮練習。要求產婦在每次小便時,主動進行尿道括約肌的收縮,即小便時主動中斷幾次,達到提高尿道括約肌收縮力的目的。
盆底肌肌力的評價指標下見表1。若<III級則盆底肌肌力異常[3]。
表1 盆底肌肌力評價指標
采取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盆底肌肌力異常發(fā)生方面,觀察組中3例異常,發(fā)生率2.29%,對照組中18例異常,發(fā)生率13.74%,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盆底肌肌力異常發(fā)生情況對比(例)
觀察組患者的尿失禁發(fā)生率(0.76%)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尿失禁發(fā)生率(3.81%),觀察組的子宮脫垂發(fā)生率(0.76%)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子宮脫垂發(fā)生率(4.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尿失禁、子宮脫垂發(fā)生率對比(%)
盆底肌肉的結構與功能會在產婦接受會陰側切與分娩時受到影響,導致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由于分娩與會陰側切所導致的盆底肌肉的功能與形態(tài)產生不可逆改變[4]。通常導致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就是引導分娩,因為盆底肌肉筋膜會在引導分娩時被撕裂,陰部血管神經會被牽拉阻斷,盆底結構會因此損傷,盆底功能障礙的表現有性生活質量、尿失禁、子宮脫垂,所以采用產后盆底肌肉功能鍛煉是促進產婦盆底肌力恢復十分重要,盡可能地避免產婦發(fā)生盆底功能障礙[5]。
本次研究中對盆底肌肉功能加以鍛煉,使產婦盆底血液循環(huán)能夠得到促進,患者的肛門、陰部、腹肌、髖部肌肉張力因此得以增加,使子宮平滑肌的縮復能力與子宮韌帶的張力得到增強。從本組研究結果看,觀察組治療后盆底肌肌力異常發(fā)生4例,異常發(fā)生率為2.29%(3/131),對照組治療后盆底肌肌力異常發(fā)生18例,異常發(fā)生率為13.74%(18/131),觀察組異常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尿失禁發(fā)生率(0.76%)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尿失禁發(fā)生率(3.81%),觀察組的子宮脫垂發(fā)生率(0.76%)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子宮脫垂發(fā)生率(4.58%),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產后盆底肌肉功能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盆底肌力恢復,避免發(fā)生盆底功能障礙。
綜上所述,產后盆底肌肉功能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盆底肌力的恢復,有效的降低盆底功能障礙發(fā)生率,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 李潔盈,孫文妹,鄭秋梅,等.盆底肌肉功能鍛煉配合生物電刺激在產后盆底肌功能康復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9):4695-4697.
[2] 譚玉杰.產后盆底肌肉功能鍛煉對盆底肌力恢復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25):21-22.
[3] 古藝兒,曹 麗.妊娠期及產后早期序貫進行盆底功能鍛煉對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18):169-170.
[4] 賀 娟.妊娠、分娩及產后盆底鍛煉對盆底結構及功能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
[5] 鄭 穎.不同產科因素對孕產婦盆底功能的影響及盆底肌康復治療的近期效果觀察[D].暨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