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徐芙蓉、沈陳越、洪金濤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 211806)
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在不斷的消耗殆盡,而排放出來的廢氣又會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如光化學煙霧、酸雨、臭氧破壞等問題都在威脅人類的生存。目前我國也開始越來越重視環(huán)境問題,正在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大力提倡綠色生產、低碳生活,印證了新時代節(jié)能減排的主題[1]。
在比較電動汽車驅動方式之前,應該清楚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的驅動方式。傳統(tǒng)內燃機汽車通過機械傳動,將發(fā)動機產生的驅動力經由傳動系統(tǒng)傳遞至車輪。整個機械系統(tǒng)構造龐大、質量笨重、機械傳遞噪聲大、結構復雜、不方便維修、空間利用率低、依賴化石能源并產生污染排放,這些都是傳動驅動模式的劣勢和缺點。
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驅動方式主要可以分為集中電機驅動、輪邊電機驅動和輪轂電機驅動三種模式。集中電機驅動方式與傳統(tǒng)內燃機驅動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僅僅是將汽車的發(fā)動機替換為電動機,提供汽車的驅動力。這一驅動方式整體改動不大,技術簡單易行。但是其缺點非常明顯,無法改進傳遞系統(tǒng)的傳遞效率,電能消耗很高。而如今的動力電池技術仍不夠成熟,容量相對較小,使得續(xù)航里程短,巨大的缺陷注定集中電機驅動無法長遠發(fā)展。
輪邊電機驅動是如今使用最為廣泛的驅動方式,通過將電動機連接減速器安裝在車輪內側,技術簡單易行。同時省去了傳動系統(tǒng)等,減少了車身質量,提高傳遞效率。
輪轂電機是通過集成動力裝置、傳動裝置和制動裝置于汽車輪轂中,減少了電動機到車輪的中間機械機構,包括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軸與差速器等,簡化了系統(tǒng)構成,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動力電池消耗,增加了乘用空間,這些優(yōu)勢使得輪轂電機的發(fā)展成為必然。同時輪轂電機布置靈活,控制簡單,僅僅對電動機進行控制就能實現汽車的起停、加減速等功能,并通過應用計算機輔助控制,大大提升汽車的操控性、通過性和平順性等。但輪轂電機的運行環(huán)境極為惡劣,制動造成的高溫、雨水造成的潮濕、震動和沖擊等,都對輪轂電機的質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輪轂電機的驅動方式主要分為減速式和直接驅動式。減速式輪轂電機采用內轉子結構,連接行星齒輪或磁齒輪2種減速機構,在輪轂電機高速旋轉時實施減速增矩,為汽車提供強勁而平穩(wěn)的動力輸出。其優(yōu)勢明顯,運行效率較高,占用空間小,尤其在低速時,輸出轉矩穩(wěn)定。但是機械齒輪在高速旋轉下極易磨損,所以導致其壽命短、故障率高、散熱差以及噪聲大等缺點。
而輪轂電機的直接驅動方式則采用外轉子結構,由于省去了機械機構部分,使得其動態(tài)響應迅速,同時效率進一步提升。與減速式不同,直接驅動式的輪轂電機機械結構較大,但是故障率很低,易于維護和保養(yǎng)。但機械結構大就造成體積和質量的缺陷,而且整體設計和制造成本較高。其兩者的優(yōu)缺點如表1所示。
表1 輪轂電機的驅動方式比較
輪轂電機由于其獨特的存在位置和特殊的功能性,需要滿足以下幾個特點:恒轉矩區(qū)高轉矩低轉速、恒功率區(qū)高轉速低轉矩、調速范圍寬、轉矩密度高、起動扭矩大、電機質量小和工作效率高,能夠實現強制制動和能量回饋。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直流電機作為最基礎和最簡單的輪轂電機,技術已相當成熟。直流電機已經能夠實現非常穩(wěn)定和精確的電機控制,通過電樞控制和弱磁控制能基本達到汽車運行的要求,得到非常平穩(wěn)的轉矩和很高的轉速。但是所有的直流電機都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即電刷實現換向,對電刷的磨損尤為嚴重,這就縮短了電機的使用壽命,而且還會存在換向火花,這是提高電機轉速最大的限制因素。
異步電機相對于直流電機成本更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壽命長及噪聲低。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調速性能很差,難以滿足輪轂電機對起動、制動的苛刻要求。
永磁電機可以分為永磁無刷直流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2種。無刷直流電機是在直流電機的基礎上進行永磁改進,利用電子換向裝置取代了傳統(tǒng)的電刷結構,其特點與直流電機基本一樣,具有平穩(wěn)轉矩和高轉速輸出,但是有效的避免了電刷的磨損,增強了使用壽命。而同步電機與無刷直流電機最大的區(qū)別就是驅動波為正弦波,控制模式和電機模型都更加復雜。
開關磁阻電機是近年來發(fā)展十分迅速的一種輪轂電機,開關磁阻電機優(yōu)勢明顯,結構簡單,可控性強,同時具有調速范圍廣、起動電流小的優(yōu)勢,而且電機功率和效率都非常不錯,能夠為輪轂電機提供強大的驅動、制動、調速能力[2]。
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各種驅動方式中,輪轂電機驅動一直是主流驅動方式。輪轂電機有著巨大的應用優(yōu)勢,一方面使用輪轂電機可以舍棄傳統(tǒng)汽車中繁瑣的傳動系統(tǒng),大大簡化機械部分;另一方面,使用線控技術能夠減少機械控制,增加電子控制,提高控制精度和控制效率。因此新能源電動汽車使用輪轂電機是發(fā)展電動汽車的必然趨勢,只有不斷提升輪轂電機的關鍵技術,才能更好的挖掘電動汽車的巨大潛力,推動電動汽車新領域的發(fā)展與前進。
[1]趙志芳.淺談輪轂電機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7(13):60-61.
[2]黃書榮,邢棟,徐偉.新能源電動汽車用輪轂電機關鍵技術綜述[J].新型工業(yè)化,2015,5(02):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