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曉明
故障1
右前輪胎
故障現(xiàn)象:一輛2012年產(chǎn)1.6 L科魯茲轎車,搭載ECOTEC發(fā)動機,行駛里程4.6萬km。用戶反映該車行駛中方向盤有輕微抖動,車輛行駛方向向右跑偏,行駛時速度越快抖動和跑偏越嚴重。
檢查分析:維修人員接車后進行路試,確認用戶所反映的故障存在。詢問用戶得知,該車無任何碰撞事故。檢查四輪制動片與制動盤,正常。按照以往汽車跑偏故障排除步驟,舉升車輛檢查車身與四輪接觸承重部位有無移位和變形,正常。檢測四輪氣壓,前后輪充氣氣壓分別為260 kPa和250 kPa,按該車輪胎上的標定氣壓補氣,并對4個車輪做了動平衡,試車故障依舊。
再次重點檢查底盤及運動部件有無松動,檢查兩個前輪減振器頂膠、平面軸承、轉向橫直拉桿兩端轉向球頭,無松曠。對兩個車輪做了交叉換位,但之后在做四輪定位時,發(fā)現(xiàn)左外傾主銷和右外傾主銷及左右前輪前束數(shù)值有偏差(圖1),進行定位數(shù)值調整后(圖2)進行路試,向右跑偏情況有所減輕,但抖動和跑偏現(xiàn)象依然存在,而且速度越快抖動和跑偏越明顯。
圖1 四輪定位錯誤數(shù)據(jù)
圖2 四輪定位調整后的正確數(shù)據(jù)
對可能導致故障的故障點都做了檢查和調整,為什么還是不能排除故障呢?維修人員重新整理維修思路,認為出現(xiàn)抖動和跑偏故障可能與輪輞變形及輪胎胎冠與地面接觸摩擦受力有關。因對4個輪胎已做過動平衡,輪輞有問題可以排除,問題出在輪胎的可能性較大。
再次舉升車輛仔細檢查相關部位,慢慢轉動車輪并對4個輪胎胎冠和胎肩逐一檢查,用手觸摸右前側輪胎胎冠時感覺到胎面有很輕微凹凸不平(圖3),維修人員判斷抖動和跑偏可能與此有關。
圖3 右前輪胎胎冠凹凸不平部位
故障排除:更換兩條前輪輪胎后試車,抖動和向右跑偏故障徹底排除。
故障2
關鍵詞:進排氣閥體
故障現(xiàn)象:一輛2013年產(chǎn)凱迪拉克賽威2.0T轎車,行駛里程9萬km。用戶反映該車怠速時發(fā)動機故障燈點亮,行駛時在等紅綠燈時有時熄火。
檢查分析:維修人員接車后進行路試,確認故障存在。然后連接故障診斷儀進入發(fā)動機控制單元,發(fā)現(xiàn)3個故障碼,分別是:P1101——發(fā)動機故障系統(tǒng)進氣流量性能有偏差;P0010——進氣電磁閥功能受限;P0013——排氣電磁閥功能失效。
雖然故障碼提示和進排氣電磁閥有關,但維修人員考慮到更換進排氣電磁閥價格較高,于是,先重點檢查與停車等紅綠燈時熄火有關聯(lián)的其他故障點。首先檢查蓄電池接線柱和線束,接線柱與線束連接可靠,未見松動,線束無損壞;用蓄電池檢測儀檢測蓄電池狀態(tài),正常;檢查蓄電池靜態(tài)放電電流,顯示也在正常范圍內;起動車輛后測量發(fā)電電壓,顯示為14.5 V, 正常;測量蓄電池正極與搭鐵之間電壓,也為14.5 V,說明該車供電電壓無電壓降;檢查進氣系統(tǒng)管路有無松動和漏氣,正常。
通過以上檢查,故障依然沒有排除,維修人員決定將檢查重點轉向故障碼提示的進排氣電磁閥問題。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發(fā)動機上缸體與閥體連接處有輕度滲油竄氣現(xiàn)象(圖4),拆下進排氣閥體零件檢查,發(fā)現(xiàn)閥體橡膠密封圈臟污,拆下密封圈進行清洗后裝車,試車故障碼消失,將車交給用戶。第二天用戶再次到店,反映該車行駛了200 km后,相同故障再現(xiàn)。維修人員更換新的密封圈,涂好密封膠裝車試車,故障依舊。最終更換進氣和排氣電磁閥(圖5)解決了問題。
故障排除:更換進排氣電磁閥,故障排除。
圖4 滲油位置
圖5 損壞的進排氣電磁閥
故障3
關鍵詞:蓄電池極頭
故障現(xiàn)象:一輛2013年產(chǎn)1.6 L雪佛蘭科魯茲轎車,累計行駛6萬km。用戶反映該車發(fā)動機無法起動。
檢查分析:維修人員趕到現(xiàn)場進行救援,查看故障現(xiàn)象,將點火開關置于ON位置,儀表板各指示燈顯示正常,說明供電熔絲未斷。轉動點火開關起動發(fā)動機,起動機運轉不暢,無法成功起動。維修人員分析蓄電池供電端接觸不良或有故障,重新檢查緊固蓄電池正負極線束接頭,起動發(fā)動機,故障依舊。
詢問用戶得知,蓄電池才換幾天,難道新電池裝車后有放電現(xiàn)象?于是拆下蓄電池負極電源線接頭,用萬用表測量負極接線柱與負極電源線之間的放電電流,顯示放電電流為6 mA,在允許范圍內。用蓄電池檢測儀測量蓄電池加載放電顯示,結果在綠標以內,說明蓄電池性能良好。在蓄電池與起動機間跨接一條電源線嘗試起動發(fā)動機,發(fā)動機成功起動,說明起動機工作良好,問題應出在蓄電池線束上。
在靜態(tài)下,檢查蓄電池正負極接線柱緊固度,正常,測量正極接線柱至發(fā)動機搭鐵間電壓,只有12.01 V,而測量蓄電池正負極接線柱之間電壓,為12.48 V,差值達到0.47 V,說明故障確實出在蓄電池的線束上。拆下蓄電池負極接線柱的線束接頭,仔細檢查發(fā)現(xiàn)極頭鉗內側接觸弧面有輕度的凹凸不平(圖6),這應當是問題所在。
圖6 蓄電池極頭鉗內側圓面凹凸不平
故障排除:用細砂紙分別打磨極頭鉗內側弧面和蓄電池接線柱,裝車起動發(fā)動機,發(fā)動機順利起動,故障排除。
回顧總結:該故障有一定的代表性,對于此類故障,維修人員在維修時容易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蓄電池損壞或虧電,在不深究的情況下盲目更換蓄電池。由于疏忽了蓄電池接線柱與線束極頭鉗內側可能存在腐蝕的情況,即使換了新電池也不能排除故障。這樣在造成返工的同時,還會招致用戶不滿。因此在維修中一定要本著對用戶負責的態(tài)度,查明真正的故障原因,不要盲目換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