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晶
摘? 要:陸游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詩歌詞作數(shù)量頗為豐富,現(xiàn)存于世的詩詞也有九千三百余首,陸游此人在文學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和成就,而這其中就以詩歌詞作而見長,在他的詩詞中又以愛國詩詞最具代表性。細讀陸游的詩詞佳作,我們不難在其中發(fā)現(xiàn)他通過詩詞而傾注的忠貞不屈的家國情懷和對百姓民生悲天憫人的拳拳之心,他的一生都在期盼著家國的統(tǒng)一和安定、期盼著能覓得良機保家衛(wèi)國,即使在晚年歸鄉(xiāng)之后仍然不忘報國初心,以至于在自己的遺囑里仍然告誡自己的子孫“等待王師北定的時候,中原統(tǒng)一,祭拜的時候一定要告訴我”,從中可見陸游對家國天下的深重牽掛之情,他的這些情懷都通過他的詩歌詞作而躍然紙上,穿越千年依然動人心脾、感人肺腑。陸游的詩歌語言質樸暢明,風格沉渾雄郁;既包含著現(xiàn)實主義詩詞的風骨,也流露著浪漫主義詩詞的意境,二者融會貫通,和諧通達又不失章法結構,是我國愛國主義詩歌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很高的文學鑒賞及賞析價值。
關鍵詞:陸游;詩歌詞作;愛國詩歌;愛國情懷;家國統(tǒng)一;詩詞賞析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33-0-02
引言:
陸游生活在我國的南宋時期,是著名的南宋文學家,但受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性格因素的影響,其一生仕途坎坷,一心報國卻投身無門,不斷受到反戰(zhàn)投降派的打壓和陷害,遭到多次貶黜,只得將一腔愛國之情、熱血和悲憤投之于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在他六十余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之中,所寫下的詩歌有過萬余首,取得了詩歌創(chuàng)作歷史中的卓越的發(fā)展和成就,成為了愛國主義詩人中的重要代表性人物。對此,后來周恩來總理在品讀了陸游的詩詞以后,更是給予了其“超越蘇東坡的南宋第一詞人”的高度評價和贊賞。因此,本文則通過對陸游所處家庭及社會背景的了解和分析,對其愛國主義情懷和詩詞創(chuàng)作的思想內容特色展開了詳細的論述和賞析。
一、陸游詩歌中愛國主義情懷的形成與溯源探究
(一)從陸游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追溯其詩歌愛國主義情懷的養(yǎng)成
陸游出身于江南的一個書香世家,是一個家中世代藏書的望門大族。祖輩最早可追溯到其高祖陸珍時期,就已經是進士出身了,官拜吏部郎中。到了其祖父陸佃的時候,更是拜師于大名鼎鼎的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后來書成《爾雅新義》、《春秋后傳》等書,成為陸氏一族極具代表性的家族典藏。陸游的父親名為陸宰,在北宋年間入仕為官,但因為力主抗金而遭受到和戰(zhàn)派的打壓,于是遠離朝野,不問朝事。甚至于陸游的母親同樣也是出身官宦世族,具備著良好的個人文化修養(yǎng)[1]。因此陸游自出生以來,一面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博覽群書、學貫古今;一面接受著祖輩及父輩們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保家衛(wèi)國、忠君不二、舍身為國的思想情懷和家族文化的灌輸和影響。后來中原失守,陸游和父親重返家鄉(xiāng),更是結識了一批愛國主義的文人志士,這些都對陸游的思想情懷產生了及其深刻的影響。
(二)從陸游的社會成長環(huán)境追溯其詩歌愛國主義情懷的養(yǎng)成
公元1126年,陸游年僅兩歲,北宋抗金戰(zhàn)敗,丟失了首都汴梁城,汴梁城一時間被金兵所攻占,因此陸游可以說是出生于戰(zhàn)亂動蕩的北宋末期、成長于茍且偷安的南宋初期,這樣兩個特殊時期相交的歷史時期,因此陸游自小便目睹了家國的動亂不安、山河的破碎蕭索、民族的針鋒相對,也更是因此激發(fā)了他血液中深埋的“舍生取義保家國”的志向與情懷。陸游在擔任地方官吏的時候,更是親眼見證了戰(zhàn)爭動亂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的困苦與不安,產生了深刻的同情和感懷,因此關懷民生疾苦、希望以自身之力挽救民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也在陸游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深厚的體現(xiàn)。宋朝廷遭受金兵的打擊攻占,朝廷官員腐敗無能,求和的反戰(zhàn)主張大肆興起,更甚至在這些求和派的迫害啊抗金的英雄岳飛被下令殺害,更是加劇了宋朝走向滅亡的步伐,而這些百姓疾苦、家國失守的社會景象對陸游產生了深切的情感影響,但也同時激發(fā)了陸游的詩詞創(chuàng)作靈感和情感來源,造就了一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三)從陸游的仕途經歷追溯其詩歌愛國主義情懷的養(yǎng)成
陸游第一次去臨安城參加進士考試的時候是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憑借著其過人的文學才能金榜題名,然而卻因為秦檜為了替自己同樣參考的孫子謀得前程,同時也是為了排除異己,將主張抗金頑戰(zhàn)的陸游在榜單中進行了除名。若干年后,秦檜過世,陸游才得以有機會被朝廷再次啟用,擔任了福州寧德縣的主簿一職,隨后再次被朝廷召回臨安城,并擔任了樞密院的編修一職。然而,本應憑借著過人的才華一展抱負、青云直上的陸游,卻再次因不忘統(tǒng)一中原的抗金主張而受到朝野內外排擠和打壓,甚至于被多次罷官貶黜。陸游的一生,始終致力于期盼統(tǒng)一中原的家國夢,卻也因此經歷了仕途的坎坷和起落,有志不得展、報國不得門,可謂是炎涼世態(tài)皆嘗遍。盡管如此,陸游卻始終不曾向惡勢力低頭,不曾向權貴奴顏婢膝,即使官職卑微,卻心系家國和天下[3]。
二、陸游詩歌中的思想內涵及其賞析
(一)通過詩歌表達其抗金的志向及決心
陸游曾多次在自己的詩歌中直言不諱的談到其對于朝廷通過和親政策來求得暫時和平的政治策略的堅決反對,甚至于在自己的詩中說道自己對于出生于和親時代下的女子的悲哀命運的憐憫,以及對諸如自己一樣一心報國的有志男兒報國無門的悲哀之情。
在這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詞就是其樂府詩《關山月》一詞了。詩詞開篇就直言揭露了朝廷茍且偷安,文臣武將及貴族官員終日歌舞的糜爛的生活狀態(tài),以至于戰(zhàn)馬癡肥、弓弦早斷;接下來又緊接著描寫了將士們徒勞的戍守在邊關,卻報國無門,只得從少年從軍等到今已白發(fā);最后展現(xiàn)了國破家亡下的遺民,夜夜垂淚盼望著家國統(tǒng)一、一家團圓[2]。全詩通過官員、將士和百姓三幅不同的畫面場景的描述,毫不避諱的揭露了南宋朝廷不斷向敵軍妥協(xié)茍且,不顧戍邊將士和遺民百姓們力求與敵軍一戰(zhàn)的迫切心愿,表達了詩人心懷天下、盼望通過抗戰(zhàn)統(tǒng)一家國的思想情懷。
(二)通過詩歌表達其愛國情懷
陸游受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的影響,自幼立志報國救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幫助朝廷力抗敵軍、統(tǒng)一家國、收復失地,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并不像其想象的那般模樣,陸游的報國夢并不順遂、屢屢碰壁。于是在陸游的詩歌之中,大量的展現(xiàn)了他的這種愛國情懷和不得一展抱負的境遇的苦悶和悲憤。
這里我們以陸游的《訴衷腸》一詩為例進行品談。陸游在寫《訴衷腸》一詩的時候已經是垂垂老矣,遠離朝野,卻報國壯志未休,其報國志向和愛國情懷已經成為陸游融入血液中的一種信仰和氣質,并在他的詩詞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詩中通過描寫作者對年輕時戎馬征戰(zhàn)的少年意氣的追憶,來襯托今日只能在夢中懷念自己昔日的志向與抱負,如今自己已經垂垂老矣,但是敵軍卻仍然肆意的踐踏著我們的疆土的悲壯與蒼涼。全詩既充斥著詩人年輕時的壯志滿懷,又流露著英雄暮年不得志的悲憤,理想與現(xiàn)實的強烈對比下,流露的是詩人的滿腔愛國之情。
(三)通過詩歌表達其對民生疾苦的關懷
陸游是一位始終在力求貼近民生、感受民生的愛國主義詩人,這一點在其為官期間更加得以體現(xiàn)。在陸游為官期間所創(chuàng)作的很多詩詞之中,都充分描寫和表現(xiàn)了生活在最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辛和苦難,以及對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外族侵擾下的百姓的深切的同情和關懷。
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寫了陸游在一個秋風瑟瑟的夜晚孤枕難眠,于是推開籬笆門看著天已經都快要亮了,想著祖國的江河山岳如今正在被敵軍踐踏,山河破碎,百姓們在金兵的殘酷統(tǒng)治之下受盡折磨、以淚洗面,于是不禁感到極其感傷,盼望著朝廷有朝一日可以一統(tǒng)中原,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詞看似在寫北地百姓們受到金兵統(tǒng)治的殘忍壓迫、期盼中原回歸的迫切心情,實際在寫詩人自己對于當下朝廷偷安誤國的失望之情,同時又為民生疾苦而感到同情和悲切[2]。
結語:
陸游的一生空有萬丈凌云之才,卻始終沒有機會一展抱負,于是心懷著深切的愛國之情和對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在坎坷的仕途和凄涼的晚年中留下了后世對他的遺憾和嘆息。但是他留下的這些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和其中流淌出的愛國憂民的偉大情懷,始終在激勵著中華民族的世代子孫,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趙天雪.淺談陸游詩歌中的愛國思想[J].當代旅游(高爾夫旅行),2018(05):151.
[2]閆城宇.陸游愛國詩歌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淺析[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28(03):48-50.
[3]高立君,沙文東.談陸游詩歌的愛國主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4,28(0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