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通
(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江蘇 徐州 211000)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工業(yè)生產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受限于傳統生產意識,人們并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生產過程進行有效控制,導致工業(yè)污染持續(xù)加重,其逐漸成為影響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因素。就現狀來看,實際處理應用的修復技術比較簡單,以異位修復為核心,搭配固化穩(wěn)定化、水泥窯焚燒技術以及化學處理等技術,總體來講整個產業(yè)還處于初期階段。腐殖質可以應用在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人們可以從腐殖質結構性質、分離和純化等角度出發(fā),確定其應用要點,實現對土壤的有效修復。
1.1.1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是指相對密度超過5.0的金屬元素,工業(yè)生產中常見的有Zn、Mn、Ge、Cu等,因為As屬性與重金屬元素相似,其往往被看作為重金屬,同時也是工業(yè)生產中主要的重金屬污染元素之一[1]。一般而言,重金屬污染主要集中在冶煉業(yè)、化學原料以及相關制品業(yè)、皮革以及相關制品業(yè)、蓄電池制造業(yè)等。
1.1.2有機污染物
當有機物進入工業(yè)土壤中,會對土壤產生具有污染性的有機化合物時,人們就可以將其看作有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多環(huán)芳烴(PAHs)以及農藥等,另外還包括石油類污染物,主要集中于油漆、石油化工以及農藥生產等相關行業(yè)[2]。
1.1.3復合污染
同時存在金屬污染和有機物污染的情況即可稱為復合污染,它是工業(yè)場地土壤的主要污染形式,在實際表現上具有多樣性,重金屬之間和有機污染物之間的混合污染方式不同,包括重金屬間、石油類有機物以及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間的復合污染。相比重金屬污染與有機物污染的單一污染形式,復合污染對土壤產生的影響更大,因為不同污染物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促使土壤環(huán)境甚至地下水環(huán)境產生變化,不但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嚴重,而且加大了土壤修復難度[3]。
對已經被各種原因污染的土壤,人們需要采取物理、化學或者生物等手段,促使內部含有的污染物進行吸收、轉移以及降解等活動,持續(xù)降低污染物濃度,直到可以被土壤接收,或者直接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無害物質,降低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就工業(yè)污染土壤修復技術來說,人們應以土壤污染特征為基礎,綜合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等因素,采取最為合適的處理技術,保證達到預期效果?,F在可選擇的土壤修復技術較多,如換土法、客土法、化學淋洗法、原位化學氧化法以及穩(wěn)定固化法等,不同技術的原理不同,實際作業(yè)可以綜合各項條件來對比擇優(yōu)選擇。但是,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老化時間較長,污染物會進入亞微米甚至納米級孔隙結構內,比微生物尺寸更小,難以被微生物接觸和利用,修復難度較大[4]。因此,人們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引用新方法,以適應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特點,提高修復綜合效果。
腐殖質為一種天然有機質,其在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復優(yōu)勢明顯,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土壤主要分為有機質和黏土礦物兩種組分,它們可對污染物進行有效吸附,而腐殖質因其所具有的特征在土壤污染修復中具有非常大的技術優(yōu)勢。腐殖質的來源和老化時間差異較大,在分子量、結構特征、元素以及官能團等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其組成元素主要為C、H、O、N、P、S等,元素組成穩(wěn)定性比較高,但是不同來源的腐殖質元素組成差異明顯,水稻土、紅壤、褐土間C含量依次降低,腐殖質組分間C元素含量也存在明顯差異,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含量依次降低[5]。
想要將腐殖質有效應用到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人們首先需要了解其結構特征與生物特點,以此為依據判斷其對各類污染物將會產生的作用機制。隨著人們對腐殖質的研究持續(xù)加深,在紅外光譜、掃描電鏡等高新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可以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其特點。例如,富里酸含有很多酸性官能團,酸度遠高于胡敏酸,氧原子更多。胡敏素主要由羧基、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糖等物質組成,均結合在脂肪鏈上,還具有一定的甲基、醚、酰胺等基團。胡敏酸主要由芳香碳、側鏈碳組成,芳香碳具有疏水性,而側鏈碳具有親水性,整體表現為輸送海綿孔狀結構,相比富里酸,其具有更豐富的醌型羥基。
3.1.1重金屬吸附
對重金屬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指將土壤中含有的重金屬全部清除,如換土法、土壤淋洗等,或者改變重金屬在土壤內的表現形式,使其更為固化穩(wěn)定,降低其在土壤內的遷移性與生物有效性。相比之下,改變重金屬形態(tài)修復技術更為簡單,修復所需時間短,資金壓力更小,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更大優(yōu)勢。這樣便可以利用腐殖質對重金屬的良好吸附性,形成螯合物,促使污染物固定穩(wěn)定在土壤顆粒上,達到降低遷移性的目的。腐殖質為帶電荷高分子有機聚合膠體,對土壤內含有的多種重金屬離子均具有很強的結合能力,基于自身所具有的氨基、羥基以及羧基等官能團均具有較高化學活性,它能夠促使土壤內的重金屬污染物產生螯合反應,逐漸轉換為難溶性鹽類,同時會增加碳酸鹽結合態(tài)以及氧化物結合態(tài)的金屬離子,達到抑制金屬離子遷移的效果,保證土壤內重金屬污染物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毒性與活性。
3.1.2重金屬還原
腐殖質具有氧化還原性,在對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進行修復時,人們可以添加適量的外源性腐殖酸,加速土壤內重金屬離子向硫化物的轉換,使其可以有效沉淀,降低金屬離子的毒性。研究發(fā)現,以腐殖質為電子傳遞中間體,與直接將電子傳遞給Fe3+氫氧化物的處理方法相比,應用此種方法,微生物傳遞分子的速度可以提高27倍,而還原水鐵礦速度只有直接還原的1/7。同時,腐殖質可以對無定型Fe3+礦物進行還原,尤其是在有氧環(huán)境下依然可以進行還原。即便是對還原態(tài)胡敏酸進行曝氧處理,其仍然保留還原基團,相比胡敏酸具有更高還原能力。在氧化還原過程中,腐殖酸能夠還原重金屬離子,使其形成穩(wěn)定性更高的螯合物。作為氧化還原中間體,當腐殖質為氧化態(tài)時,腐殖酸會與電子結合,轉換成還原態(tài)的羥醌,并通過電子轉移使得金屬離子還原,待還原后腐殖酸又重新轉化為氧化態(tài),經過往復作用最終可以減少重金屬離子的遷移。
3.2.1有機物吸附
在生態(tài)系統中,腐殖質為最豐富的有機質形式,可以通過疏水性吸附、氫鍵作用、共價吸附、電荷轉移以及配位交換等與除草劑、多氯聯苯、多環(huán)芳烴等有機污染物產生作用,以影響土壤內污染物的轉化、遷移、生物降解以及殘留等過程,達到土壤修復的效果。人們可以利用腐殖質來對土壤內有機物污染物進行吸附,以比較成熟的雙模式吸附模型為例,其本質上是將土壤有機質劃分為“玻璃相”吸附域與“橡膠相”吸附域兩個不同區(qū)域,然后將胡敏素和胡敏酸、富里酸作為兩個區(qū)域的主要有機質,達到快速吸附的效果。對于腐殖質來講,其在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多種作用力的搭配有效吸附土壤內污染物,促使其被團聚在腐殖質分子周圍,或者是通過孔隙填充的方式,被有效地束縛在腐殖質剛性結構內,避免遷移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3.2.2有機物增溶
表面活性劑增溶為常用的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在提高污染物溶解度的同時,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劑使用劑量,有效預防二次污染情況的發(fā)生。腐殖質中的胡敏酸與富里酸面對不同pH條件均可有效溶于水,并且腐殖酸內含有多種活性官能團,其決定了腐殖酸具有良好的親油性與親水性,可有效提高有機污染物的溶解性與遷移性。將腐殖酸添加到土壤內,可以促使有機物吸附在表面活性劑膠束中或單體上,促使綁縛在土壤內的有機污染物洗脫到液相環(huán)境內,使得脫附率提高,保障污染物在土壤內的可移動性,污染物表觀溶解度有效提高,達到增強生物有效性的目的。
腐殖質在工業(yè)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充分發(fā)揮其所具有的技術優(yōu)勢。人們需要掌握其結構特點,然后根據土壤污染形式,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有效提高土壤修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