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燕
(河源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廣東 河源 517000)
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對明確水資源質量有重要作用,也是后續(xù)環(huán)境決策工作的主要依據,但在實際的監(jiān)測化驗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很多類型的廢液。這些廢液普遍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如果未加處理直接排放,將造成不同程度的環(huán)境污染,危害生物安全和人類身體健康。
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化驗室廢液主要來源有:一是標準曲線方面的分析殘液,一般為現(xiàn)用現(xiàn)配,以汞最為常見,如氯化汞等;二是失效與過期的物質或溶液,以六價鉻為例,其主要有毒有害成分為Cr2O72-;三是在分析化驗時需用的各類試劑,包括四氯化碳及三氯甲烷等;四是受污染較為嚴重的水樣與分析殘液;五是硝酸浸泡液[1]。
廢液的成分較為單一,其濃度值范圍可以確定。雖然廢液的總量相對較小,但其濃度一般很高。
廢液需要進行分類收集,粘貼相應的標簽,收集后做好存儲,安排專人進行負責;對于有機溶劑,應使用密閉的玻璃容器進行分類回收,而其他類型的廢液同樣需要使用密封容器進行儲存,以免氣體逸出對化驗室造成污染;廢液的存放必須避光且遠離火源,對于含有氰類物質的廢液,應在pH值不小于9的環(huán)境下儲存。
(1)對于無毒與低毒的廢液,可在稀釋處理到1%以下直接排放。毒性物質含量極低的廢液在經過稀釋處理后也可直接排放,以汞標準曲線為例,其第一點濃度在0.1 μg/L左右,對地表水而言,其Ⅲ類標準為不超過0.1 μg/L,完成稀釋后可進行排放。對于毒性物質含量高且具有一定腐蝕性的廢液,應進行分類收集與分質處理[2]。
(2)對廢液進行處理時使用的試劑應是無毒的,不能對環(huán)境有太大的影響,成本合理,以免造成太大的經濟負擔。處理方法容易操作,全部操作都需要在通風環(huán)境下進行。在對有毒的廢液進行處理時,所生成的各類沉淀物應放進廢品瓶,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委托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置。
針對化驗室中產生的含有酸或堿的廢液,需要采用中和的處理方法,具體操作方法為對酸廢液和堿廢液進行互相中和,到中性后直接排放。在重金屬及砷汞檢測過程中使用的玻璃器皿對應的廢液,其數(shù)量一般較大,需用堿中和后方可排放。
氰化物屬于劇毒物,被人類食用后將造成急性中毒,而且通過呼吸與接觸也會引起中毒。只要0.18 g的氰化物就會致死,而氰化鉀僅需要0.12 g。此外,在水體中,氰化物濃度在0.04~0.10 mg/L,就會引起魚類死亡,所以必須嚴格處理,操作要在通風的條件下進行[3]。以下是兩種較為常用的處理方法。
4.2.1氯堿法
采用氯堿法進行氧化處理,由生石灰將廢液pH值調整到不小于10,再添加漂白粉進行充分攪拌,放置達到24 h后通過以下反應將CN-轉換為無毒產物:次氯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與次氯酸;氰化鈉、氫氧化鈣與次氯酸反應生成氰酸鈉、氯化鈣與水;氰酸鈉與次氯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氮氣、氫氣與氯化鈉。
4.2.2普魯士藍法
該方法是指將廢液pH調整到9~10,添加硫酸亞鐵,拌勻后,有毒的氰化物將變成絡合物,實現(xiàn)沉淀分離。
這種廢液主要包含以下物質:萘酚、苯酚、甲酚。酚類物質具有水溶性,而酚基化合物屬于原生質毒物,能使蛋白質發(fā)生凝固。毒理學資料顯示,苯酚對皮膚、黏膜有強烈的腐蝕作用,也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損害肝、腎功能[4]。水體當中的酚類物質濃度在0.1~0.2 mg/L時,將散發(fā)異味,魚類不可食用;當濃度超過1 mg/L時,將對魚類產卵造成影響,含量在5~10 mg/L時,魚類將死亡。《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 94-2005)規(guī)定,飲用水中揮發(fā)酚類(以苯酚計)最高含量為0.002 mg/L。如果飲用水中含有過量的酚類物質,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針對實驗室中產生的含有酚類的廢液,建議采用簡易方法進行處理,即化學氧化法,向廢液中添加漂白粉后加熱煮沸,促使酚類物質發(fā)生分解,生成無毒無害的水與二氧化碳[5]。
這種廢液含有的砷一般為亞砷酸根與含砷酸根,亞砷酸根有劇毒,在處理過程中必須謹慎對待,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4.4.1硫化沉淀
將含砷廢液pH調整到10,添加硫化鈉反應生成三氧化二砷直接去除,運用該方法能將砷實際含量降低到0.05 mg/L。
4.4.2三氯化鐵-石灰法
向廢液中添加三氯化鐵,在鐵和砷的質量比為50時,利用消石灰調整pH,使其在8~10范圍內,這樣除了能使三價砷變?yōu)槲鍍r,保證廢液處理效果,還能在吸附作用下進一步去除砷,放置12 h后通過分離沉淀即可排放出上層清液[6]。
檢測分析過程中,經常會用到含有重金屬的溶液,對此類廢液進行處理時,可先添加氫氧化鈣,對pH進行調整,使重金屬離子變?yōu)槌恋?,此外由于鋅和鉛的沉淀具有兩性,無論過高還是過低都易使沉淀發(fā)生溶解,影響最終的處理效果,所以必須將pH控制在9左右。為進一步加快沉降的實際速度,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鋁。鎘沉淀完成后,其KSP為2.5×10-14,鎘離子濃度仍然很高,未能達到處理要求,通過靜置過濾,在濾液當中添加硫化鈉后,轉化成硫化鎘的沉淀,這樣能保證除鎘的實際效果。對于含汞廢液,可采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用堿溶液將廢液pH調整到8~10,添加硫化鈉后拌勻,反應生成硫化汞,然后添加硫酸亞鐵,去除硫化鈉并生成氫氧亞鐵與硫化鐵,吸附懸浮狀態(tài)的硫化汞。待上層液體澄清后,對上清液當中硫離子進行測定,合格后排放上清液,沉淀委托有資質單位回收處置。
含六價鉻廢液一般含有鉻酸根,為劇毒物質。在處理過程中必要做好防護,如佩戴手套與防護鏡等,并在通風的條件下操作。常用處理方法為:將含鉻廢液pH值調至不大于3,加入亞硫酸氫鈉,使其中的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添加適量的堿溶液后,使其pH在7.5~8.5,可得到氫氧化鉻,經沉淀分離后可去除。需要注意的是,氫氧化鉻存在兩性,在強堿中可以溶解,所以堿溶液濃度不宜過高,建議使用石灰,否則將對處理效果造成影響。
研究表明,無論是四氯化碳還是三氯甲烷,都會損害人及其他生物的中樞神經,產生神經麻痹,進而損害臟器。因此,這兩種廢液都必須分別回收和處理。由于這兩種都是有機溶劑,所以一般在分液漏斗中先進行洗滌,然后進行過濾脫水,之后進行蒸餾。通?;厥盏玫降娜軇┚哂泻芨叩募兌龋軐崿F(xiàn)重復和使用。但因其具有毒性與揮發(fā)性,所以回收時必須放在通風的條件之下。此外,為了精準掌控蒸餾的溫度,在對蒸餾溫度進行測量時,所用溫度計必須裝于瓶中,水銀球上緣必須和支管口下緣保持水平,在蒸餾時水銀球要被蒸汽包裹。
4.7.1三氯甲烷
依次使用純水、硫酸、純水、鹽酸羥胺進行洗滌,用無水碳酸鉀或氯化鈣進行脫水干燥,過濾完成后進行蒸餾。把蒸餾瓶放在恒溫浴鍋中,對冷凝管進行連接,向蒸餾瓶倒入三氯甲烷,設置好溫度計,開始加入冷凝水,對沸點為61~62℃的蒸餾液進行收集[7]。
4.7.2四氯化碳
對于含有四氯化碳的廢液,僅需使用純水進行清洗,然后采用無水氯化鈣進行干燥,待干燥檢查合格后開始蒸餾,將水浴溫度限制在90~95℃范圍內,從中收集沸點為76~78℃的部分,以完成對四氯化碳的收集和處理。
以上提到的廢液處理方式都是簡單且實用的,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要做好處理,人們還應強化對廢液的科學管理。在管理的基礎上做好廢液處理,能從本質上減少廢液對環(huán)境及人體造成的危害,為水環(huán)境監(jiān)測分析化驗工作的良性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